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何谓治理与有效治理大学治理结构形式上体现为一种对大学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实质是大学决策权力的制度安排问题,既表现为大学内部权力的分配、协调与行使的制度,也表现为大学与外部环境,如政府和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相互作用的规则。

  • 标签: 大学治理 结构 利益相关群体 决策权力 内部权力 外部环境
  • 简介:大学章程”是高校具有宪法性的文件,有“大学宪章”之署。大学章程对大学治理至关重要,世界一流大学皆有自己的章程。1999年我国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立大学须有大学章程。迄今为止,我国16O0余所公立高等学校中,仅有不到30所高校制定了章程,绝大多数高校都未制定章程。高校章程的缺失,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治理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存在极大差距,甚至使高等学校的发展出现偏差。为顺应现代大学治理模式法治化要求,教育部正积极推动制定大学章程。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章程建设;同年12月,北京大学等26所大学被列为“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的试点单位,以期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推进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已出台的部分大学章程文本看,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面临着种种不足与困惑,主要体现为章程内容严重雷同、重点不够明确、结构存在局限等。大学章程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亟待学界展开探讨。本刊以“大学章程与现代大学治理”为主题,约请全国范围的代表性学者就高校章程制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包括大学内部治理大学章程的关联、大学治理结构及转型、大学章程的性质、功能和特征,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程序等。斫轮辨微,以飨读者。

  • 标签: 大学章程 大学章程基本理论 大学治理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 简介:大学的使命就是培养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大学应该培养大写的人,即具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人。大学既然是为了培养人才而设立的,那么教师本身就不是大学的目的,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而设立的直接性岗位。但是,培养优秀人才需要优秀的教师,大学必须重视卓越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教师的话语权在学校内部治理中的权重是非常明显的。教师队伍是一个认识与观点差异的集合体。由此看来,大学是一个不同学科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联合体。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大学治理中的具体实现形式。无论是党委的决策还是校长的工作,都还需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当然,为了保证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教育特性,必须保证教师代表占主导地位。另外,大学治理也应该有学生的视角和参与。去行政化不是不要管理。无论如何进行民主治理,都需要有人落实繁杂的行政事务。

  • 标签: 大学使命 民主治理 人才培养 治理结构
  • 简介:以绩效为本,创建现代大学的绩效文化,推进大学治理结构的变革,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提高大学治理绩效是国家/政府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为社会/市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论述了大学治理绩效的概念、内涵,对以绩效为本变革大学治理结构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

  • 标签: 现代大学制度 治理结构 治理绩效 学校管理
  • 简介:加拿大魁北克自20世纪60年代的静寂革命是全方位的变革。魁北克的大学开始摆脱教会控制,走向自治。但是教授在大学治理中作用微弱,成为当前改革的主要呼声。然而政府坚持效率原则,维持理事会外部成员的多数席位,改革因此陷入僵局。

  • 标签: 魁北克教育 大学治理 教授治校
  • 简介:近年来,关于大学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研究。本文分析了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和研究内容,阐述了相关启示与建议,并借鉴国外关于大学权力和大学竞争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动态系统构想,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治理结构 内涵 启示 动态系统
  • 简介:目前,大学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背离了大学的特性。要回归大学本源,实现学术的自由与独立,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倡导校长治校、教授治教、学生治学,使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实行校长负责,两会管理,同时倡导大学院设计。国家和社会应根据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的需要来确定大学外部治理的原则,以充分保障大学内部学术自治。

  • 标签: 大学 内部治理 体制 机制
  • 简介:我国的"新型大学"与美国州立大学有许多共通和共同之处,不仅都是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建设的公立大学,还有共同的"服务"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对于研究我国"新型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的权力边际以及"新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自下而上分为院系治理、校级治理、州级协调机构治理和政府治理。借鉴联邦政府宏观引导、州政府统筹协调、大学自主办学、社会团体广泛参与的美国州立大学治理体制,我国新型大学应共同治理、分权制衡,完善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改变政府治理大学的模式,实现大学自治和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鼓励第三部门参与大学治理,提高大学治理的质量与效率。

  • 标签: 州立大学 治理结构 新型大学 共同治理
  • 简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组织,其运行是否健康、高效,能否培养出社会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是否指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关系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国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从现实看,这些问题聚焦在如何优化治理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上。

  • 标签: 大学 治理结构 制度
  • 简介:在高校管理与运作日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今天,高校内部构建基于法治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从法治的角度对现代大学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大学治理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大学治理 治理结构 法治
  • 简介:构建新型校院关系和完善二级学院治理结构,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伦敦大学学院有着独特而强大的校内治理结构,形成了以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为主的二元治理结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并组成一个庞大的委员会系统网络,对学院事务进行专业化的高效治理

  • 标签: 学院治理 治理结构 启示
  • 简介:本文归纳了美国大学治理结构核心制度安排的四大特点和三大作用机制,在运转、筹资和交易成本节约方面给我们以启示;通过对中美两国制度环境差异的比较,提出大借鉴原则,并将那些明显异于我国制度环境的制度安排筛选出去,提出四个方而的建议.

  • 标签: 财产权利 委托-代理 激励 约束 筛选
  • 简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外多元利益相关者博弈后处于均衡状态的结果,一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与缓慢变革当中。从变革模式的维度来看,可以将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模式分为内部革命型、内部演化型、外部渗透型和模式移植型四种类型;从变革动因的维度来看,影响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动因包括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内部动因往往起到量的积累作用,而外部动因则起到质的飞跃作用;从变革内容的维度来看,寻找大学内部纵向权力分配的"平衡点"、横向权力的分工合作机制和最高权力主体的权限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三个重点内容。研究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特征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更好地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大学 内部治理结构 变革 改革
  • 简介:通过对华威大学内部组织管理框架、多元化利益主体和组织运作方式的简要分析,认为华威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正确合理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支撑、注重强制性和诱致性治理相结合、选择治理结构路径始终坚持目标一致性等。

  • 标签: 华威大学 内部治理结构 特点
  • 简介:顾海良在《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5、16期撰文提出,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突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并把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 标签: 结构 治理 学制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 简介:加强大学二级学院的科学治理是理顺大学治理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推进"教育现代化2030"的重要切入口。完善治理结构是提升二级学院治理能力的核心。自上而下的"党政共同负责"管理体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而凸显出学术权力落寞、民主管理权力缺位等不足。在此基础上应构建二级学院"党政教民"协同治理结构,将政治、行政、学术以及民主管理权力分层纳入决策体系,同时抓好院系层面"教授委员会"和"学生代表大会"两项建设重点,以保障协同治理的有效推进和良好运转。

  • 标签: “党政教民”协同治理 二级学院 教授委员会 学生代表大会
  • 简介: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一些本质特性。我国大学构建内部治理结构应该回归大学的本质,把大学基本的组织特性作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大学的职能多样性、主体多类性、权力多元性、权威分散性、结构复杂性等组织特性,满足这些组织特性的对应要求,从而合理做出大学内部组织安排、权力安排和制度安排,形成大学内部具体治理结构

  • 标签: 大学 组织特性 内部治理结构
  • 简介:改革:只有经过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使中国高度一体的整体社会开始出现结构分化。教育基本被定位为政治上层建筑,处在一个封闭的与市场无涉的领域。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这种总体性社会结构的格局已经被冲破。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的结构分化。社会绘声绘色的重构导致了高等教育主体的分化,举办者已由过去的政府一统天下分化为政府、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多元参与。

  • 标签: 结构分化 制度建设 现代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 市场经济体系 治理
  • 简介:【摘要】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管理,而是适当制约行政权力,形成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高校的良好结构,从而保障大学使命的完成。这意味着要彻底改革大学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根据大学所依赖的各种资源,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大学董事会、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行的执行机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互为补充的监督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大学治理结构

  • 标签: 大学治理 治理结构 结构重构
  • 简介:本文以美国加州大学多校区大学系统为例,分析其独特的共同治理结构,提炼出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共同治理结构的三个特点:统一领导,分权管理、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对话的共同治理和行政职能部门与学术评议会管理相结合。这些特点或许可以为我国建设和发展多校区大学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而启发我国多校区大学治理的路径选择,也即树立一体多元的共同发展理念、集中决策,分权管理和各职能部门协同治理

  • 标签: 美国加州大学 多校区共同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