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MDR-AB)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经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确定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P=0.006),免疫抑制病史(P=0.001),降钙素原(P〈0.001)和乳酸脱氢酶(P=0.033)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患者的年龄、免疫抑制病史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年龄、免疫抑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菌 预后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性。方法研究阶段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68例,均为ICU患者,将一共168株分离出来的多种耐药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平均入住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痰液及支气管吸出物中检出129株(76.79%),穿刺及引流液中检出14株(8.33),伤口分泌物检出9株(5.36%),血液检出7株(4.17%),尿液检出5株(2.98%),其他标本检出4株(2.38%)。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超过80%,但是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却逐年下降。结论该院ICU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性情况不容客观,特别是针对进入ICU的高龄、肺炎患者需要重点做好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防治,积极采取环境消毒、隔离等措施降低其感染与传播,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联合用药控制感染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不动杆菌越来越严峻的耐药性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性,使其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常常预后不佳。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有效数据来指导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肺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肺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正在研究的新型药物以及有前景的非抗菌药物疗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人住1CU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是MDR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人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不动杆菌感染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是影响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是MDR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是影响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患者常规检查,如血压、体温等,均进行药敏实验,分析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临床特点,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依据。结果本次182例标本中共检出179例不动杆菌,检出率为98.35%,其中痰液最多,占比为74.17%,其次为创伤口分泌物,占比为9.89%。经分析后得知,对阿安培南敏感率为60.21%,头孢哌酮的敏感率为49.71%,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36.45%,舒巴坦的敏感率为29.74%。结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存在较强的耐药性,治疗此类病菌所导致的疾病可采用西司他汀、亚胺培南等药物,若患者疾病严重可将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提高临床治疗疗效的目的。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特点
  • 简介:摘要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本文对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总结用药经验。方法2013年2月~2015年8月,医院各科室共诊断确诊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感染50例,采用替加环素治疗26例纳入替加环素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24例纳入对照组。结果替加环素总有效率76.9%、28日存活率88.5%高于对照组50.0%、62.5%,新发器官衰竭率11.5%低于对照组37.5%,替加环素组ICU停留时间(37.8±17.5)d,低于对照组(48.0±25.4)d,2周后替加环素组、对照组,血CRP水平低于治疗前、替加环素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较好,相较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可降低并发症、死亡风险。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我院神经外科一起由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方法 采用查阅病历和现场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该科2020 年2月6日-2月14日连续3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培养出不动杆菌耐药率基本相同。采集医疗环境标本,从医生办公室和护士工作站的电脑键盘、保洁员手、工作服、病房床头柜表面分离出1 株目标菌。病区经严格消毒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均合格。结论 环境污染是此次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应重视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消毒,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暴发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多重以及泛耐药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绝大多数细菌基因及其表型特征均充分反映为耐药不动杆菌,而此类细菌的外膜通透屏障与药物主动外排泵的协同作用使得耐药不动杆菌呈现出天然的耐药性,使其发生感染后可选择的药物有限。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舒巴坦复合制剂、多粘菌素E、碳青霉烯类作为首选,本文就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选择做一综述。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外排泵adeABC基因携带情况。方法127株不动杆菌;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扩增外排泵adeA、adeB、adeC基因。结果109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多粘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多重耐药株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株。结论本地区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外排泵adeABC基因为本地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外排泵 adeABC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住院患者非重复的多重耐药不动杆菌187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2年版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187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83.4%;分泌物占第2位,为7.5%。病区分布中重症监护室(ICU)占第1位,为47.6%;呼吸内科占第2位,为19.8%;神经外科占第3位,为13.4%。187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44.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4.5%、75.9%和79.7%,对14种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0%以上。结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多重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8—2020年海南省儋州市某医院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性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0年儋州市某医院583例不动杆菌(AB)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敏结果分为MDRAB组(245例)和非MDRAB组(338例),分析MDRAB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药敏结果显示,MDRAB对多黏菌素(93.88%)的敏感率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1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1.583,95%CI: 1.164~2.175)、使用切口引流管(OR=2.158,95%CI: 1.372~3.806)、支气管镜检(OR=2.638,95%CI: 1.575~4.117)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3.416,95%CI: 2.635~6.903)是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MDRAB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耐药率较高,糖尿病史、使用引流管、支气管镜检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不动杆菌(ABA)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控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ABA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显著性比较用Y。检验。结果353株ABA主要来自痰液(占93.7%),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最多(分别占34.8%和35.4%),3月及7~9月为感染高峰期(共占48.7%)。除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外,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在IcU为60.98%~93.5%,非ICU为69.57%~82.17%。ABA在ICU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病房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DR—ABA)和广泛耐药不动杆菌(XDR—ABA)的分离率(分别为91.1%和86.2%),高于非ICU病房(分别为81.7%和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A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以IcU为著;应采取综合措施,延缓和减少耐药ABA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作用效果。方法:测定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和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然后用该浓度的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组合治疗不动杆菌感染的小鼠,观察各药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亚胺培南/西他丁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利福平、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的MIC分别为(μg/ml):64、512、64、250、2048、2048、150;特治星(128μg/ml)使丁胺卡那(μg/ml)从2048下降到64,舒普深(32μg/ml)可使利福平(μg/ml)从128下降到8,舒普深(32μg/ml)与丁胺卡那(1024μg/ml)联合有效,泰能(32μg/ml)与丁胺卡那(1024μg/ml)联合无效,特治星(256μg/ml)与利福平(128μg/ml)、泰能(16μg/ml)与利福平(128μg/ml)联合均无效;特治星(140.4mg/24h)、特治星(70.2mg/24h)与丁胺卡那(7.8mg/24h)、舒普深(41.6mg/24h)与丁胺卡那(7.8mg/24h)联合治疗,对感染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30,100,100,舒普深(83.2mg/24h)、泰能(83.2mg/24h)治疗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MIC均显著增加,特治星治疗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比其他抗菌药物效好。特治星与丁胺卡那联合、舒普深与丁胺卡那联合联合治疗有效,而泰能对丁胺卡那、特治星等抗菌药物具有拮抗作用。合理的多药联合不仅对治疗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有效,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剂量。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浓度 联合用药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一例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进行监护,及时跟踪了解病情变化,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提高了患者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提高了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