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场革命,目的是建立供者型的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以取代受者原有异常的造血及免疫系统。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影响移植预后的诸多因素中,除了供、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吻合程度外,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llercellimmunoglobuline-likereceptors/NKcellkillerinhibitoryreceptors,KIR)介导的源反应活性亦起到很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KIR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组织相容性抗原 CELL 影响的研究
  • 简介:摘要神经毒素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标志。最近的证据表明,在常见的散发性或晚发性AD形式中,脑Aβ水平升高是由清除受损而不是生产过度引起的。细胞表面受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已经被报道不仅在Aβ内吞起作用,还存在于血脑屏障系统及外周血、肝、肾等组织器官,并且通过血脑屏障或血脑脊液屏障有效地将Aβ转运至脑脊液或血液系统中,最后经周组织器官清除至体外。在这篇综述中,描述了LRP1在Aβ周转运及清除中的作用,其可能是降低脑内Aβ、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的途径。

  • 标签: LDL受体相关蛋白质1 淀粉样蛋白 外周清除
  • 简介:摘要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铁代谢障碍性疾病,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转铁蛋白受体(TFR)2基因突变相关血色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肝硬化,血清铁蛋白(8 548.9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116.77%)明显升高,肝活检示肝硬化,肝内铁沉积(重度Ⅳ级),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全外显子捕获和高通量测序,并经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在TFR2基因10号和7号外显子上检测到2个杂合突变(c.1288G>A,p.G430R和c.960T>A,p.Y320X),前者已有文献报道与血色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后者罕见报道,是TFR2基因新变异点,该突变可使肽链终止。

  • 标签: 遗传性血色病 肝硬化 糖尿病 转铁蛋白受体2
  • 简介:摘要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是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早重建的一类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早期,供者NK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与靶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特异性偶联,识别并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发挥抗感染和抗血液肿瘤等作用。根据供者KIR与受者HLA配型组合的不同模式,可预测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和移植结果。笔者拟就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KIR/HLA配型模式及其对移植结果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优化供者筛选、改善移植结果和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天然 受体,KIR HLA抗原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目的探讨激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老年高脂小鼠肺脏血管紧张素受体(ATR)表达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E-/-老年高脂小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小剂量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β3-AR拮抗剂组(拮抗剂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饮食饲养至36周龄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和VLDL/LDL-C水平,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blot测定肺组织β3-AR、AT1R和AT2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大剂量组TC和VLDL/LDL-C水平明显降低[(18.27±1.30)mmol/L,(17.06±1.50)mmol/Lvs(22.20±1.29)mmol/L和(14.31±0.31)mmol/L,(12.78±0.55)mmol/Lvs(19.41±0.40)mmol/L,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拮抗剂组AT1RmRNA和AT1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AT2RmRNA、β3-A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AT1R表达下调,AT2R和β3-AR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β3-AR激动剂在改善apoE-/-老年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紊乱的同时,影响了肺组织β3-AR和ATR各亚型表达,这种受体间交互作用可能与维持高脂血症条件下肺脏的正常功能有关。

  • 标签: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3 载脂蛋白E类 小鼠 基因敲除 受体 血管紧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对人膀胱癌细胞迁移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源膀胱癌细胞(J82、UMUC3与T24)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SV-HUC-1)VLDLR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iRNA)建立VLDLR敲低T24细胞模型,通过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的迁移活性;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激酶B(Akt)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蛋白含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VLDLR在T24(2.70±0.55,t=5.294,P<0.05)、UMUC3(6.51±0.99,t=9.596,P<0.05)及J82中的含量(10.54±1.87,t=8.802,P<0.05)均显著高于SV-HUC-1(1.00±0.06);VLDLR敲低T24细胞模型建立成功,VLDLR核酸水平在siVLDLR-1(0.22±0.01,t=18.573,P<0.01)和siVLDLR-2(0.07±0.02,t=21.511,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相对迁移速率和发生迁移细胞数量在siVLDLR-1组(0.61±0.07,t= 3.368,P<0.05;107.00±14.53,t=14.865,P<0.01)和siVLDLR-2组(0.63±0.04,t=3.305,P<0.05;87.00±29.60,t=11.716,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印迹结果显示,VLDLR敲低后PI3K和Akt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PI3K、p-Akt及Vimentin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结论敲低VLDLR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迁移活性。

  • 标签: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膀胱癌 迁移
  • 简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LRP)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家族中的一员,属内吞性受体,能与多种配体结合发挥其病理生理学效应。文章就该蛋白基本特征、与胆固醇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和AB沉积的关系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基因多态性 ALZHEIMER病
  • 简介:目的: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转基因山羊基因的拷贝数及ATⅢ蛋白的表达量,分析拷贝数与蛋白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用Primer5.0软件设计基因ATⅢ及山羊管家基因GAPDH的引物,以倍比稀释的标准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基因拷贝数;通过酶显色底物法检测ATⅢ蛋白的含量。结果:依据ATⅢ和GAPDH基因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到的山羊个体间基因的拷贝数相差很大,最少的为5,最多为25,且不同转基因山羊间ATⅢ表达水平的差别达10倍以上。结论:基因表达水平在受到拷贝数的影响,也受到整合位点等其他因素的重要影响。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基因拷贝数 蛋白表达量 转基因 山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RCC3的缺失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2只C57BL/6J小鼠作为受体,分为野生型(WT组)和BRCC3-/-型(KO组),每组6只。采用两次4.5 Gy 60Co全身照射(TBI),两次照射间隔30 min,6 h后通过尾静脉输注BABL/c小鼠1×107骨髓细胞和8×106脾脏细胞建立aGVHD小鼠模型。在aGVHD小鼠模型中特异性敲除BRCC3,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测靶器官损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CBA)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移植后第9天分离脾脏、肝脏和小肠淋巴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器官中T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结果受体小鼠BRCC3的缺失可导致aGVHD小鼠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靶器官肝脏损伤明显加重;脾脏中CD8+ T细胞和CD8+CD25+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6.53、5.52,P<0.05);肝脏中CD8+ T细胞和CD8+CD25+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3.74、3.19,P<0.05)以及小肠中CD8+ T细胞、CD8+CD25+ T细胞和CD8+CD69+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3.52、4.06、3.29,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BRCC3在受体中的缺失可促进供体CD8+ 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而加重aGVHD,为aGVHD探索了潜在的预防和治疗靶点。

  • 标签: BRCC3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活化 治疗靶点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发现,男性胃癌明显多于女性((2~3)1)。有研究发现,女性胃癌发生时间较男性推迟10~15年,绝经期后发病率与男性相近

  • 标签: 胃癌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mRNA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2型受体(hSSTR2)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PANCl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寻找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腺病毒载体Ad.CMV.hSSTR2.GFP将hSSTR2全长eDNA导入胰腺癌细胞PANCl。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技术分离并筛选转染hSSTR2的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以及空白组胰腺癌细胞之间差异表达蛋白,用反射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hSSTR2成功地转染了胰腺癌细胞,获得了hSSTR2阴性和阳性表达的PANCl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经DeCyderv6.5软件分析,共有18个差异在1.3倍以上的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13个蛋白质。低表达的蛋白7个,为GMP合酶、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谷氨酸脱氢酶、Septin—11、波形蛋白柠檬酸脱氢酶α亚基、线粒体内膜易位酶;高表达蛋白6个,为真核延长因子1cd、丙酮酸激酶异构体M2型、烯酰-CoA水合酶、转录调节因子1-β、Mitofilin、HSPl05。结论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PANCl后引起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差异蛋白功能涉及到糖、脂肪、核酸代谢以及细胞生长调节和细胞凋亡等,从而为寻找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 标签: 胰腺肿瘤 受体 生长抑素 电泳 凝胶 双向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桥接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U=103.5,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U=1 298.5,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U=166.0,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U=404.0,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U=406.0,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U=494.0,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U=483.5,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U=498.0,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U=263.0,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U=288.5,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回输剂量5.91(4.23,6.02)×10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6/kg(U=291.0,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U=421.0,P=0.001)。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CAR-T治疗 免疫细胞亚群 免疫重建
  • 简介:以分离筛选、鉴定的假单胞菌为研究材料,提取假单胞菌的基因组为模板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的条件为94℃预变性4min,98℃变性10S,58℃退火1min,72℃延伸2min,35个循环,72℃复性10min。用试剂盒回收PCR产物,以PGEM—TEasyVector为载体。产生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JM109细胞中,于LB平板上进行蓝白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质粒,电泳筛选滞后质粒,EcoRⅠ酶切验证后进行测序,检测弹性蛋白基因在JM109Ecoli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CR扩增出1,67kh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克隆在EcoliJM109细胞中:挑取白斑提取的质粒,检测有滞后质粒,EcoRⅠ酶切检测到3.0kh的载体和1,67kb的基因片段;以滞后质粒为模板再次进行PCR扩增,扩增出1.67kb基因片段。证明该质粒为重组质粒,经上海博亚生物技术公司测序为1.67kh的基因片段。并在EcoliJM109细胞中表达。

  • 标签: 胞外弹性蛋白酶 基因克隆 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OSC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芯片为材料,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辽宁省人民医院2003年1-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SCC存档石蜡包埋组织蜡块103例及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EGFR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EGFR蛋白在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7%和3.3%;扩增阳性率分别为31.1%和0;OSCC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在OSCC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均无相关性(P&gt;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lt;0.05)。结论EGFR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OS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5'端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比较血液透析组患者(112例)与对照组(372例)血清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ApoE及脂蛋白(Lp)(a)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方法检测LRP5'端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结果血液透析组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清TG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TG水平高于正常者为37例(33.0%),HDL-C低于正常者为12例(10.7%).血液透析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73.6%(78/106),心血管疾病为25.0%(26/104).伴心血管疾病患者TG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患者,伴高血压患者与无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LRP5'端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型91/91、91/87与等位基因91bp频率较高,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LRP5'端四核苷酸重复序列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G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显著相关;HDL-C与尿素清除指数显著相关.LRP5'端四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对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靶向干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滨州市人民医院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3例,行手术切除中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状腺癌肿瘤组织、对应癌旁组织、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和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中LRP4基因表达变化。采用脂质体将si-LRP4和si-con分别转染至TPC-1细胞中作为si-LRP4组和si-con对照组,分析靶向干扰LRP4基因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及癌细胞增殖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RP4基因相对表达量0.74±0.1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2,P<0.05);TPC-1细胞中LRP4基因表达水平1.21±0.16,也显著高于Nthy-ori 3-1细胞0.5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75,P<0.05)。siRNA靶向干扰TPC-1细胞后,LRP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9.3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LRP4组TPC-1细胞侵袭数与细胞迁移数显著下降(t=35.013、30.9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i-LRP4组TPC-1细胞在48、72 h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t=12.731、11.7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RP4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而靶向干扰LRP4基因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过程。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基因 靶向干扰 侵袭 迁移 增殖
  • 简介:  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是将目的基因与配体连接,  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中,或将目的基因与含配体的融合蛋白连接[3]进行受体介导的靶向性基因转移

  • 标签: 介导基因 受体介导 基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