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血液病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等资料,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结果与骨髓涂片等检查结果相符,符合率为100%。结论外周血涂片采制容易、结果准确、便于患者接受,其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结果符合率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分类计数白细胞 初诊血液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周涂血片显微镜检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的可比性及一致性。方法对142例患者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外周涂血片镜检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类,比较白细胞分类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涂片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0.931、0.605(P<0.05),但对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测定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检测与显微镜检有一定的相符性,可为临床提供简便、快速可行的筛查方法,但尚不能完全代替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 简介:目的评价外周血WBC、CRP和血糖在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中的价值。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1期组)681例和重症重型病例(2期组)239例,比较两组的WBC、CRP及血糖值并绘制上述3项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并探索联合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①两组WBC、CRP和血糖值均为非正态分布数据。1期组和2期组WBC的中位数分别为11.4和11.3×10^9·L^-1,CRP中位数均为8mg·L^-1(CRP〈8mg·L^-1计为8mg·L^-1),1期组和2期组血糖的中位数分别为5.0和5.6mmol·L^-1。②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期组和2期组WBC经log转换后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1期组和2期组CRP和血糖均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两组CRP和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根据WBC、CRP及血糖绘制ROC曲线,3项指标的AUC值分别为0.512、0.405和0.625。WBC的最佳临界值为7.85×10^9·L^-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和18.4%。血糖的最佳临界值为5.25mmol·L^-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7%和59.0%。④将WBC和血糖的最佳临界值进行串联检测的敏感度为37.3%,特异度为81.2%。结论WBC和(或)血糖在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的准确性较低,而CRP不能作为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的指标。WBC和血糖串联检测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但未提高诊断试验的价值。

  • 标签: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害 儿童 血糖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TJA)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趋势,探讨TJA后早期WBC增高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感染。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PJI)的294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2012年5月至2020年6月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出现PJI的31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回顾性分析这3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 d检测并记录外周血WBC,比较各时间点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早期WBC增高相关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WBC对早期PJI的预测价值。结果未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WBC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术后2 d达到高峰,术后2 d较术前增加(8.08×109/L±2.33×109/L),随后开始下降,术后5 d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前2 d WBC变化范围为6.24×109/L~26.32×109/L。术后前5 d WBC增高的发生率为95.6%(281/294)。与术后WBC增高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前WBC和双侧手术:术前WBC每增加1.00×109/L,术后WBC平均增加0.98×109/L[β=0.984,95%可信区间(95%CI):0.821~1.148,P<0.001],行双侧手术患者的术后WBC较单侧平均增加1.03×109/L(β=1.026,95%CI:0.565~1.486,P<0.001)。WBC绝对差值(术后最大WBC值与基线的绝对差值)预测早期PJI的曲线下面积为0.655(95%CI:0.546~0.764,P<0.05),分析提供的阈值为7.96×109/L,敏感性为57.5%,特异性为74.2%。结论TJA后WBC增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代表了对手术的正常生理反应。术前WBC是术后WBC增高的预测指标。在没有异常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情况下,若术后WBC未偏离其变化范围及趋势,则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 髋,膝 白细胞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对患者进行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检验的19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百分率,镜检法明显高于仪器法,其余三种细胞镜检法均明显低于仪器法,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两种方法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中,镜检法最优,其次则为仪器法。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参与筛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4 221名,年龄36(3~72)岁,其中男2 520名,女1 701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4岁[334名,年龄11(3~14)岁];青年组:>14岁且<45岁组[2 855名,年龄33(15~44)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组[929名,年龄49(45~59)岁];老年组≥60岁[103名,年龄62(60~72)岁]。此外,同一年龄组根据不同性别分为2组。儿童组又根据造血特点将其分为儿童1组[48名,年龄6(3~7)岁]和儿童2组[286名,年龄11(8~14)岁]。按照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常规检验方法,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细胞数/4.5 cm2)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意义的不同组分别建立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结果儿童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不同性别间细胞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对儿童组、成人不同性别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儿童1组外周血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46.65(43.97~49.32)%和44.00(10.60~65.10)%,儿童2组分别为50.73(49.50~51.96)%和39.55(38.36~40.74)%,成人组分别为57.00(39.00~75.23)%和33.00(17.00~52.00)%。儿童1组骨髓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11.54(10.68~12.41)%、14.20(13.19~15.21)%和23.99(22.06~25.92)%,儿童2组分别为12.50(7.00~21.50)%、15.00(9.50~25.50)%和21.02(20.24~21.81)%,成人男性组分别为13.50(7.50~21.00)%、16.50(10.50~26.00)%和15.50(7.50~26.00)%,成人女性组分别为14.50(8.00~24.50)%、14.50(9.00~23.00)%和17.50(8.50~29.00)%。儿童1组和2组粒红比参考区间均为1.86∶1(1.14∶1~3.23∶1),成人男性组为1.96∶1(1.12∶1~3.19∶1),成人女性组为2.22∶1(1.30∶1~3.69∶1)。儿童组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参考区间分别为138(25~567)、86(13~328)个/4.5 cm2,成人组分别为92(13~338)、38(3~162)个/4.5 cm2。结论建立了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水平。

  • 标签: 骨髓 外周血 分类计数 形态学 巨核细胞 参考区间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联系。方法针对2017年1—12月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共计90例进行研究,此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取两组儿童的晨起静脉血进行检测,对比空腹血糖、CRP以及WBC的差异性表现。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空腹血糖、CRP以及WBC均高于健康儿童,组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空腹血糖、CRP以及WBC均高于正常儿童,通过检测这三种项目,可以了解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患儿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外周血 白细胞计数 空腹血糖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与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4月期间,我所进行抽血检验的患者29例,对其血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结果经过我所精准的血液学分析,29例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升高19例,白细胞总数降低10例。结论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碱粒细胞)的变化,可以进一步的确定患者的具体病因,白细胞分类计数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方法 意义
  • 简介:摘要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根据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特征,测定其百分率以及观察其质量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是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笔者在这两年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教学和技能考核中,作了些探索,现将教学方法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职医学检验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4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8例和普通组92例,另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WBC、FPG及hs-CRP水平。结果重症组患儿FPG及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BC阳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WBC、FPG及hs-CRP水平,可以反映手足口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儿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足口病 白细胞计数 空腹血糖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吸烟所引发的WBC的变化,为社会控烟工作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将216名。年龄18-55岁的男性健康体检者,分为不吸烟、吸烟及大量吸烟三组。尽可能排除吸烟以外的其它可能影响WBC变化的病理、生理、实验等因素。对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WB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受试对象WBC检测结果为不吸烟组5.79±0.52,吸烟组8.02±0.61,大量吸烟组10.26±0.75,最低者3.92×109/L,最高者15.36×109/L。经较大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u检验,结果都为p<0.05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吸烟不仅会使外周血WBC升高,而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WBC升高幅度增大。

  • 标签: 吸烟 血细胞计数 变化
  • 简介:摘要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可以根据白细胞数量的升高或降低来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或者就医者的健康情况,进而为医生采取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而探讨了其临床意义,希望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白细胞 分类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血常规检验工作的分析,总结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工作重要性。结果白细胞分类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参考使用。结论白细胞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临床诊疗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临床意义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手足口病患儿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BC)、空腹血糖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病例50例和重症病例46例,并选取同期48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对症治疗,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WBC、空腹血糖和hs-CRP水平。结果普通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WBC计数对比无差异,重症组外周血WBC计数较对照组和普通组水平高(P<0.05),普通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hs-CRP计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三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和hs-CRP计数两两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WBC、空腹血糖和hs-CRP水平较正常儿童水平较高,治疗后出现下降,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有效的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手足口病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空腹血糖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采集时机选择和采集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62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员方案,监测外周血及采集物中白细胞计数(WBC)、单个核细胞计数(MNC)及CD34+细胞计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采集阈值。结果62例患者共采集136例次,获得MNC(5.66±1.11)×108/kg,CD34+细胞计数(2.15±1.20)×106/kg。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在应用G-CSF后第4、5天达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产物中CD34+细胞计数与采集当天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879,P<0.01),与采集当天外周血WBC及MNC产物中MNC亦具有相关性(均P<0.05)。应用ROC曲线得出采集当天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23/μl为最佳采集阈值,85.2%符合阈值的患者可以一次采集成功。结论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可指导临床把握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是预测采集产物中CD34+细胞计数的可靠参考指标。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23/μl可作为采集阈值。

  • 标签: 外周血 CD34+细胞 干细胞动员 干细胞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白细胞计数诊断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临床选取30例健康者、30例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3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别进行晨尿白细胞计数检测,观察三组人群间的差异结果健康者、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尿路感染患者平均尿液白细胞计数为(3.2±1.0)×109/L、(3.5±1.1)×109/L、(186.3±255.9)×109/L,尿路感染组患者尿液白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健康者与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白细胞计数虽然不是尿路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尿液白细胞计数能够作为尿路感染患者诊断的早期筛查检测。

  • 标签: 尿液 白细胞计数 尿路感染
  • 简介:目前由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得血小板测定的结果在准确度和精密度上,较手工法计数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临床一些疾病中,由于病理生理的原因,导致大血小板的比率增高。使用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在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上,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大血小板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医院就医的30例患者,对患者的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检验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中,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参考比较单位,仪器法明显低于镜检法,剩余三种仪器法明显高于细胞镜检法,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临床检验应用中,镜检法为最优方法,仪器法为次优方法。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仪器法 镜检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