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图像质量。方法本院对349例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施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患者在检查时心理状态稳定,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相应减少。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施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是减少造影剂反应及提高图像质的主要因素。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患者心理 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经验,降低检查中的各种反应,提高CT增强扫描中的安全性。方法对2009-2010年92例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92例患者使用造影剂后,无不良反应发生,全部扫描成功。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护理 造影剂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增强患者对检查的认知度,提高医患配合默契度,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每一位检查者均采取心理指导和技术指导,使之顺利接受检查。结果受检者均按要求顺利通过检查。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全程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期的时间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一系列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肝动脉期的规律。方法对60名胸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获得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固定强化时的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对其中30例固定动脉延迟时间25秒,扫描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的平均CT值,分析CT值变化与各生理因素的相关关系;对另外30例在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固定CT值120HU为激发扫描预定值,研究达到此值时的时间与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之后将结果在单排螺旋CT机上使用,经过100例实验证明其结论的实用性。结果固定时间扫描组CT值最小值为70.70HU,最大值为275.00HU,平均值为189.69HU,标准差为46.54HU。男性平均168.22HU,女性平均211.17HU。与CT值变化相关的变量有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动脉期时间相关的变量有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身高无明显相关(P>0.05)。经过100例验证,准确率100%,成功率为100%。结论肝脏动脉期为(23.25±10.88)s,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有关,体质量越大,时间就越长。利用时间—体质量公式和时间—体质量指数公式可以求出肝动脉期时间。使用CT的激发扫描功能控制曝光时间能得到更准确的肝动脉期时间。

  • 标签: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肝动脉期 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针对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各类心理问题的解决有一定比例的升高。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对CT增强患者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于顺利完成检查具有良好的协助作用。

  • 标签: CT增强 心理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检查,达到满意增强检查效果。方法运用护理干预对1630例CT增强患者实施增强前心理护理,检查中合理安全选择静脉穿刺部位,进行扫描中观察不良反应及检查后护理。结果患者均能适应CT室环境,配合医师完成检查。结论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动--门脉分流在进行MSCT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09年~2012年期间采用64排的螺旋MSCT进行检查的160例的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肝脏的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MSCT对于诊断患者的肝癌动--门脉分流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160例肝癌动门脉分流的患者中,有100例是早期就进行了MSCT的诊断还有DSA的造影检查,另外的60例患者是属于在发病后较晚的时间才进了MSCT和DSA的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诊断DSA都比MSCT的诊出率要低。结论MSCT对于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是一种较为简便和明确的方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肝癌动--门脉分流 MS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磁共振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120例进行乳腺磁共振增强患者。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一例出现身体不适及异常,检查成功率100%。结论熟练运用各阶段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乳腺MRI增强扫描中出现的不良后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 磁共振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以前采用蝶翼头皮针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抽出80例,与2009年5月-2010年9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的338例进行比较,评价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脱管等。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未出现造影剂的渗漏现象。结论与蝶翼头皮针比较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建议在CT增强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头皮针 CT增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增强扫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RI(0.15T)对50例颅脑疾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肿瘤性病变40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做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注射了Gd-DTPA顺磁造影剂,通过增强前后M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增强扫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肿瘤性病变中明显强化占82.5%(33/40),轻度强化占7.5%(3/40),无强化占10%(4/40)。非肿瘤性病变中无一例明显强化,轻度强化占30%(3/10),无强化占70%(7/10)。经卡方检验,肿瘤性病变强化明显,与非肿瘤性病变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及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助于显示肿瘤病灶大小、形态和数目,有助于鉴别肿瘤有无术后复发或残留,是MRI检查颅脑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颅脑疾病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本院630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的禁忌症;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选用肘正中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预防过敏;⑤选择计量和速度成人100ml,速度2.5-3.0ml/s;;⑥做好各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如出现副作用,按常规处理。结果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6%(609/630),增强结果达到诊断要求98%,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3例,中度不良反应4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死亡0例。结论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的成功率。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 标签: 小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多层螺旋CT(MSCT)双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CT引导穿刺病理和临床证实的HCC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进行分析肝细胞性肝癌多层螺旋CT。结果80例共发现病灶96个,平扫80个病灶中低密度75个,5个病灶呈稍高密度,44例伴有肝硬化及腹水表现,动脉期96个病灶中高密度强化31个,不均匀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58个,低密度病灶7个,5例有肿瘤包膜,门静脉期89个病灶呈低密度75个,等密度5个,高密度2个,25例可见到门静脉、下腔静脉侵犯及癌栓。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HCC的特征,对HCC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增强扫描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CT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3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延迟期与肝脏等密度,3例病变动脉期及静脉期边缘部分见明显强化,延迟120秒后病变中心或偏中心星芒状瘢痕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见增粗供血血管,总体FNH基本的增强方式为快进慢出形式。结论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X线计算机体层 增强 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本科6例外渗患者护理经验。结果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效果明显,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大大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64排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5T超导核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对122例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前注意事项、静脉及穿刺的选择、安全检查等各个环节给予心理护理。结果122例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全部顺利完成检查,12例屏气不完全,但不影响图像质量。结论加强MRI增强扫描的心理护理是检查顺利完成及获得较好诊断效果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核磁共振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分析肺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及动态增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经手术或肺组织穿刺活检诊断的肺部结节螺旋CT扫描动态增强表现及影像特征。结果肺孤立性结节CT平扫恶性病变多为低密度灶,良性病变多伴有钙化等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恶性病变多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病变无强化或仅有包膜强化,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明显高于结核球(p<0.01),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使肺部结节性病变更具有特征性,对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孤立结节 CT增强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