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埋伏好发部位及治疗。方法临床X片,CT以及CBCT检查的颗数以及定位。术中手术路入部位以及拔牙方式。结果本院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均已知埋伏数目以及定位准确,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术前因检查好多的数目防止遗留,埋伏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小儿 多生牙埋伏牙 拔除
  • 简介:摘要在恒牙列人群中发病率为1%~3%,一般数目多为1~2颗,5颗以上者少见。

  • 标签: 多生牙 埋伏牙 牙列不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的X线定位。方法收集1998年—2010年间收治的上颌前部埋伏227例,297颗,采用摄全颌曲面体层和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进行术前定位分析。结果227例,297颗术前X线定位均在术中证实,定位准确率100%。结论摄全颌曲面体层和头颅定位侧位片可清晰、直观的对埋伏的三维空间进行定位,对临床选择手术进路,快捷拔出埋伏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埋伏多生牙 全颌曲面体层 头颅定位侧位片
  • 简介: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位于腭骨水平板和前颌骨的高位埋伏,应用超声骨刀拔除该2颗高难度。重点阐述如何进行手术入路和去骨设计,在采用超声骨刀去骨,同期拔除2颗的同时,尽可能保存骨的结构解剖、形态,不损伤相邻健康恒牙,并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价其效果。

  • 标签: 前颌骨 腭骨水平板 埋伏多生牙 超声骨刀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部埋伏的定位及拔除。方法采用临床检查和X线等辅助检查来分析判断埋伏的位置和生长方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来拔除埋伏。结果129例患者145颗埋伏,手术效果良好。结论手术前埋伏的准确定位,指导临床医师确定手术入路及顺利拔除。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拔除埋伏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口腔科收治的埋伏患者 85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 43 例,观察组 4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拔牙方法,观察组给予微创拔除方法,比较两组拔除效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除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疼痛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创拔除埋伏可减轻术中疼痛,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微创拔除;埋伏;术中疼痛   埋伏是口腔外科常见多发疾病,拔除不及时可引发邻牙牙根吸收和牙髓坏死等情况,对患者口腔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目前治疗埋伏一般采用手术拔除的方法,但传统手术一般用骨凿拔除,创伤大且容易导致邻损伤,患者恐惧感强烈。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微创拔牙术在埋伏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 。本研究纳入 85 例埋伏患者,分析了微创拔除埋伏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埋伏患者 85 例,以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42 例男 22 例,女 20 例;年龄 7—35 岁,平均( 18.24±1.76 )岁;上颌 36 颗,下颌 9 颗。对照组 43 例,男 24 例,女 19 例;年龄 8 ~ 40 岁,平均( 18.22±1.78 )岁;上颌 35 颗,下颌 10 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拔牙术治疗,用锤击骨凿去骨、分和增隙,用牙挺松动患,将其拔除。拔除患后,将拔牙窝残留牙囊组织清除,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并对位缝合创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观察组给予微创拔牙术,具体方法如下:用颌面外科微动力系统辅助去骨,转速 16 000 r/min ,用球钻磨除埋伏表面骨质,直至全部去除冠部骨阻力,暴露埋伏牙面。用裂钻进行体表面增隙,必要时用牙钻分,插入牙挺,松动患并拔除。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埋伏拔除效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疼痛感及邻损伤、软组织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患完整拔除,无疼痛和并发症;②有效:拔牙过程患者有恐惧感,出现轻度疼痛,但基本可配合;③无效:拔牙过程明显恐惧,无法忍受。总有效为显效、有效之和 [2] 。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7.0 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上前牙区3颗。

  • 标签: 多生牙 埋伏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埋伏拔除术在笑气镇静技术下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埋伏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埋伏拔除术中联合运用笑气吸入镇静技术,并给予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情况。 结果:78例患儿埋伏拔除手术成功,无麻醉意外发生。患儿术后意识清楚,效果满意。结论:在儿童埋伏拔除手术中,运用笑气吸入镇静技术并实施护理配合,对确保手术预期效果和患儿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笑气 多生牙 儿童 镇痛 牙科焦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镜定位法对上颌前部骨埋伏的定位效果。方法选取由广东医学院基础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头颅骨标本3具;同时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收集的术后离体上颌前部骨埋伏60颗。分别模拟置于上颌前牙区的唇侧、腭侧及牙弓内,应用立体镜定位法及根尖片水平移位法定位,并对二者定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尖片水平移位法与立体镜定位法对上颌前部骨埋伏的定位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镜定位法与根尖片水平移位法有相近的定位效果,二者可互为补充。

  • 标签: 多生牙 立体镜 立体图 立体显示 平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7例;一颗者65例,两颗者13例;位于牙弓腭侧的84颗,唇侧的4颗;从形态上看,呈锥形的61颗,结节状的20颗。结论儿童的发生,男性常多于女性,常单颗出现且位于牙弓腭侧,形态上以锥形多见。

  • 标签: 多生牙 回顾性分析 CBCT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上颌骨内埋伏患者接受定位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从我院收治的68例上颌骨内埋伏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为患者提供定位与手术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定位准确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68例上颌骨内买患者进行判断,其中术前定位在腭侧的患者18例,位于唇侧的患者22例,位于列的患者28例,术中结果和术前判断一致,定位准确率为1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为上颌骨内埋伏患者使用定位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拥有极高的定位准确率,并且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可以更好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方法 上颌骨内埋伏多生牙 定位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儿童埋伏以微创拔牙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共计80人,均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儿。以治疗模式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组,传统拔牙治疗纳入对照组,40例(40颗),微创拔牙治疗纳入研究组,40例(40颗)。对比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术后对照组各并发症出现率较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对于儿童埋伏患儿,微创拔牙法的效果佳,较传统拔牙法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疼痛及术后肿胀程度,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可行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微创拔牙 埋伏多生牙 小儿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牙区埋伏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6年6月期间诊断32例进行外科上颌前牙区埋伏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检查,了解上颌前牙区埋伏的位置,确定手术方案及手术路径,指导外科手术拔除。结论CBCT是判断上颌前牙区埋伏准确位置的有效方法,在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锥形束CT 埋伏多生牙 上颌前牙区 定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舒适护理用于儿童埋伏全麻拔除术后口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儿童埋伏患者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采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对术后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埋伏全麻拔除术后口干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其临床应用效果极为显著,有效缓解患儿口干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埋伏多生牙 全麻拔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学龄期儿童骨埋伏进行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技术的应用价值。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84例进行骨埋伏拔除的学龄期儿童,根据拔除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拔牙,观察组42例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及肿胀评分、患儿配合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及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应用于埋伏的拔除中,在提高了拔牙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其应用可减少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刺激,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 骨埋伏多生牙 微创拔牙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正中埋伏拔除术中患者不适感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58例上颌正中埋伏拔除术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时间、紧张焦虑状态、术中锤击增隙对术中不适感(VAS)评分的影响。结果上颌正中埋伏拔除术手术时间与患者的不适感(VAS)评分呈递增关系(P<0.05);存在紧张焦虑状态患者手术中不适感(VAS)评分明显升高(t=2.999,<0.01);锤击增隙不增加手术治疗中不适感(VAS)评分(t=1.499,P>0.05)。结论手术时间和焦虑紧张状态是影响上颌正中埋伏拔除术中患者不适感的主要因素,加强护理配合能减轻不适程度。

  • 标签: 上颌正中埋伏多生牙 拔除术 不适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骨刀联合新型微动力系统微创拔除完全骨埋伏与常规气动涡轮机拔除完全骨埋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8月完全骨埋伏患者3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完全骨埋伏患者42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6~55岁,需拔除完全骨埋伏,②术前均拍摄CBCT,判断埋伏拔除难度相似,③术中均需要翻瓣,去骨,分离牙冠或牙根,④患者本人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明显拔牙禁忌症,不能予以手术者,②不能配合完成随访者。观察组行超声骨刀联合新型微动力系统拔牙术,对照组行常规气动涡轮机切割拔牙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肿胀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肿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骨刀联合新型微动力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常规气动涡轮机拔除法优势明显。

  • 标签: 新型微动力系统 超声骨刀 微创拔牙术 完全骨埋伏多生牙
  • 简介:患者女性,52岁。因右侧鼻塞伴反复涕中带血半年于2009年8月入院。患者无头痛、头昏,曾在外院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专科检查:右侧鼻腔下鼻道中部见肉芽样新生物,表面光滑,质脆,触之易出血;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各鼻窦区无压痛。鼻窦cT扫描显示:右侧鼻腔占位性病变,呈高密度影。考虑鼻腔骨瘤(见附4页图①)。

  • 标签: 鼻腔多生牙 误诊 2009年 脓性分泌物 占位性病变 涕中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