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毕生致力的土地纲领。过去,已有不少文章对这一纲领进行多方面的论述。但是,对于平均地权与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关系以及不能付诸实现的原因等问题,则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拟结合中国国情、着重从中国社会经济的角度,就上述问题谈点意见。一

  • 标签: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土地问题 民族资本主义 中国国情 平均利润
  • 简介:文章提出中国可在某些城市实行购房支付土地权票的观点。土地权票由政府依据农业土地及建设用地量和市场需求发行,通过证券市场交易。文章认为土地权票的实行,是解决农民贫穷的根本,是城乡居民投资的热点。

  • 标签: 土地权票 土地开发 上市交易 中国
  • 简介: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然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十几年来的“圈地运动”至少造成我国农村2000余万农民“下岗”。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大搞开发区,按人均2亩耕地计算,13年间全国失地农民数量起码达6500万人次。东部一些发达地区,人均耕地只有几分,失地农民的比重就更高。精略推算,从1990年至今制造的失地农民已经远远

  • 标签: 失地农民 土地违法案件 弱势群体 城市化 征地制度 征地补偿安置费
  • 简介:老人死后留下17只骆驼给三个儿子。依照遗嘱的划分,老大可得到一半,老二是三分之一,老三则是九分之一。这下问题来了,17不能被2、3或9整除,势必要将两只骆驼宰了分尸才行,但死骆驼又不值钱。三兄弟为此大伤脑筋,甚至闹得关系紧张,最后只好请族长裁决。

  • 标签: 《分配》 寓言 中国 当代
  • 简介:<正>取财于地,取法于天。——《礼记·郊特牲》先贤有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本文选取明史作为个案,意在以断代史研究的方式对传统专制制度下的土地法制作一个全程式考察。明王朝兴于开国之初的地权均平,灭于积重难返的地权困境,笔者尝试以尽量简约的笔墨从法律制度的视角描述这个由治而乱的过程,分析法律制度所导致的足以颠覆一个王朝的巨大危险。本文的命题是,明代地权困境的实质是整个专制主义法

  • 标签: 专制主义 土地权属 法律制度 困境 自耕农经济 明王朝
  • 简介: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事实上已被悬挂,或者说被虚化,即从制度和实际运作两个层面都没能体现和维护所有权的权益。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将土地所有权原原本本地归还农民个人。有人担心这样做会有悖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会使许多人因为土地交易而失去土地,重返贫困,另一些人则成为新的地主。其实,这纯属学者们关在书斋里的多余担心。今天的农民不但不会一窝蜂式地将土地卖掉,反而会更加珍惜作为自己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的土地资源。何况土地的交易与林木的采伐一样,可以通过制度设定来防止不合理的交易。

  • 标签: 土地问题 土地所有权 农村 社会主义制度 土地资源 农民
  • 简介:<正>我国林业现行体制,林权与林地权“两权”分离。林权可划分为国有林、集体林、个体林三种基本形式;林地权仍是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格局。公有制作为一种财产占有形式,产权关系是含混不清的。有些地方在经营所有权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浙江温州市鹿城区集体所有山林(称

  • 标签: 体制改革 鹿城区 存在形式 集体所有 所有制 造林成活率
  • 简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平均主义思想影响,“大锅饭”吃了几十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应该彻底进行改革了.本文对工资改革后“活工资”的分配如何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作了研究,并就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 标签: 按劳分配原则 平均主义思想 考核标准 岗位责任 计时工资形式 劳动成果
  • 简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存于现阶段的经济关系中,这是由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共存决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决定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基础是生产要素的个人所有,即根据要素所有者投入生产的要素贡献大小获取相应报酬.

  • 标签: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经济关系
  • 简介: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决定的。在居民的总收入中,劳动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共同决定的;资本收入由按资分配决定,按资分配的存在使资本所有者有动力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下岗和失业问题得以解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经营收入由按企业家才能分配决定,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企业家有动力更多更有效地组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促进其他分配方式作用范围的扩大。

  • 标签: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各尽所能 各出所有
  • 简介:分配不公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它的存在,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背离,不利于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结构和方式,确立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加大法律和政策的调控力度,在国民经济再分配领域兼顾公平。

  • 标签: 分配 公平 收入 效率
  • 简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平均主义思想影响,“大锅饭”已经吃了几十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应该彻底进行改革了.本文对工资改革后“活工资”的分配如何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作了研究,并就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 标签: 切实可行的建议 工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大锅饭” 工资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正>中国农民曾在70年代末期因喜获土地经营权而迸发出投资的冲动与生产的狂热,中国农业亦由此出现了空前的高涨与繁荣。然而好景不长,当80年代中期耕地抛荒、粮产税减、农民摔耙的残酷事实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从丰收愉悦中顿醒过来的人们更多了一份危机意识。人们已体察到,仅靠地权表层改革并不能维系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土地制度创新已成为农村经济改革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地权改革 新视角 家庭农场 农民 土地使用权 农地经营
  • 简介:搞城市化、发展经济对中国来讲都是应该做的事情.都是好事情。但为什么都做就出现了过热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地方政府恨不得在任期内将能够掌控土地都批出去.全部变成项目。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地方政府不是一种能够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对未来政府的债务.这届政府可以不负责任。在地方政府的决策当中.下一代人的利益没有一种体现的方式.没有纳入到利益均衡的进程当中。我国历来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整个体制是对上负责.

  • 标签: 土地权 樊纲 地方政府 发展经济 经济实体 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