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与生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南京明城墙表面的微生种群。本研究发现地衣、大型真菌、丝状真菌、蓝细菌、绿藻和硅藻在城墙上大量存在。此外,在无地衣及藓类覆盖的城砖上,核心自养生物以石生硅藻(AchnantheslauenburgianaHustedt)和北方羽纹藻(PinnulariaborealisEhrenberg)为主,并伴生丝状真菌。对城砖生物风化实验结果表明,藻类对城砖具有一定的侵蚀作用(53.65mg/m2·yr)。本研究的结果补充了明城墙微生种群,及硅藻在陆生环境下风化硅酸岩矿物研究上的空缺,并为明城墙对藻类微生腐蚀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明城墙保护 明城墙微生物 藻类腐蚀硅酸岩机理
  • 简介:为研究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免受微生危害的方案,本工作采用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酯(Iodopropy—nylButylCarbamate,简称IPBC)处理的方法解决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侵蚀微生的防治问题。将遗址中处于潮湿环境条件下的木构件经IPBC处理5年后,测得其细菌总量减少89.25%,真菌总量减少55.56%,且木构件中微生主要类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表明,IPBC对于可能导致潮湿环境条件下木构件材质软腐的微生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控制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的微生危害提供了有效的备选方案。

  • 标签: 遗址 侵蚀微生物 抑菌作用 保护
  • 简介: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古沉船 小白礁Ⅰ号 病害细菌 显微技术 文物保护
  • 简介:近年来,微生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开始在文物保护中应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文物保护中应用的微生技术可视为一种运用生物体来生成材料的科学与技术。构建“生物技术-文物保护”技术体系,运用微生技术方法保护文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微生技术在各类材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微生物技术 文物保护技术 微生物 石质文物 古代丝织品 古代木质文物
  • 简介:磁化率是反映岩石或矿物在机械应力作用下的压磁效应变化的指标,是地磁学名词术语。磁化率还可以表示物体的剩余磁化强度。土壤也是一种岩类,受到不同应力作用的土壤,其磁化率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土壤,尤其是不同沉积或不同年代的土壤,其剩余磁化强度也可能是不同的。特别是经过人类活动的土壤,其磁化率的变化可能更为明显。这样,对土壤土壤物体进行磁化率检测分析,便可能提供考古学分析研究地层及遗迹的不同地磁数据,从而给考古学以帮助,并且它还可以有助于环境考古的研究。

  • 标签: 土壤 磁化率 测试方法 考古学
  • 简介:室外土遗址经常因遭遇降雨、水淹等发生结皮,造成土遗址表层性能改变,影响土遗址的进一步保护。以定量纯净黄土在等降雨大小下,通过控制不同降雨时长,试验了不同降雨时长下土壤结皮发育的过程,分别测试了降雨前后的结皮厚度、密度、硬度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在降雨量未达到饱和状态时,随降雨量增大,结皮层的厚度、密度、硬度迅速增大,表皮土壤颗粒被击碎,孔隙迅速减小;在降雨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随降雨量增大,结皮层的厚度、密度、硬度缓慢增大,但表皮土壤裂缝迅速发育,由周围向中心形成同心圆状或辐射状裂隙。研究结论可为室外土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土遗址 降雨时长 土壤结皮 土壤性能
  • 简介:黑碳(BC)可以被用于研究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定居点、农业和环境中研究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放射性碳测年考古的最重要研究对象。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黑碳颗粒难以获取。沉积物样品中BC的测定或简单获取通常通过化学氧化与氢氟酸浸出相结合进行。然而,这种方法遇到一些困难。因为无法确定氧化引起的碳损失量,以及氢氟酸具有一定危险性。

  • 标签: 样品 考古 测量 地层 土壤
  • 简介:青铜器腐蚀特征与土壤腐蚀性的关系铁付德出土文物至少经历了土壤和大气两种以上的环境。古代青铜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大都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无论其流传经过怎样,始终与腐蚀环境相接触,只是这种腐蚀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腐蚀是一种物质由于与环境作用而引起...

  • 标签: 土壤腐蚀性 出土青铜器 腐蚀特征 出土的青铜器 腐蚀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 简介:内蒙古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这里地层层序较齐全,古生物化石丰富,生物种类从早到晚具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适应广泛的发展演化特征。本文以内蒙古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为导向,以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为依据,重点剖析了距今18.5亿年至1万年前的七组古生物化石类群及其环境与生物种群演变、进化关系。旨在让世人注重环境的保护,了解内蒙古,投资开发内蒙古,以充分发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文中不足及错误定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补充和斧正。一、最早的生命记录据目前研究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化石记录,发现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距今35.2亿年前的叠层石中和南洲距今

  • 标签: 生物 环境 内蒙古 生物化石资源
  • 简介:乌兰察布盟位于祖国的北疆,内蒙古中部,北与蒙古国毗邻,东接锡林郭勒盟,西连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省接壤.近一百多年以来,乌兰察布地区较系统的新生代地层层序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成为世界古生物学界所瞩目的中心之一.

  • 标签: 乌兰察布地区 地区古生物
  • 简介:在翻弄抽屉时.见有几枚躐质代价币(躐为锡与铅的合金),看看还有点意思,面上的文字一时又不易理解,就想到拓出图来,供大家欣赏。

  • 标签: 衍生物 随想 钱币
  • 简介:本文探讨了青铜粉状锈中生物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生在青铜腐蚀中起了促进作用。

  • 标签: 文物保护 青铜病 生物因素
  • 简介:嘉峪关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明代万里长城西端,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历来是西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咽喉,又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人文特点鲜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历史名城嘉峪关,现已是丝

  • 标签: 嘉峪关 古生物 化石 历史文化
  • 简介:生物化石(包含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及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对生物的起源、演化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生物化石的起取与保护技术水平的好坏,对研究的影响非常之大,出现错误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还会造成研究者的错误判断,所以,良好的化石起取与保护技术,对研究古生物化石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有的学者称,研究人员与化石保护人员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原因即在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古生物化石修复与保护的工作经验,简略地谈几种古生物化石的起取与保护技术方面的方法,敬请批评、指正。

  • 标签: 古生物化石 保护技术 古人类化石 动物化石 举足轻重 化石保护
  • 简介:中国古典建筑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显著的文化特征。这些古典建筑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见证,而且是先民们智慧创造的结晶。

  • 标签: 有害生物 古建筑 防治 危害 古典建筑 文化遗产
  • 简介:生物标本是人类认识世界物种及其生态环境和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自然博物馆是收藏生物标本的专业部门,同时藏品也是博物馆的立足根本;对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本文从生物标本的基本管理工作、动态化和数字化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自然博物馆生物标本管理水平。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生物标本管理 动态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
  • 简介:几十年来,放射性同位素锶(Sr)、铅(Pb)和稳定同位素氢(H)、碳(C)、氮(N),氧(O)、硫(S)是用于人类及动物遗骸研究的同位素体系。随着质谱测试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热电离质谱仪(TIMS)等的出现,使得对于原子质量大于40(一直到铀)的天然稳定同位素体系的分析变得容易,为生物考古学领域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 考古学 稳定 生物 非传统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