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评述了土壤微生生物磷的测定方法、含量、周转、C/P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生物磷周转速度快,是植物有效磷的重要来源,但是易受外界影响,在土壤中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熏蒸提取法是测定土壤微生生物磷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具通用性.新鲜土样经氯仿蒸汽熏蒸24h,提取效果比较好;不同类型的土壤选择的浸提剂不同,酸性土壤宜用Bray-1提取剂,而碱性土壤宜用Olsen提取剂;转换系数K,亦需根据土壤类型进行校正.未来研究应侧重在几个方面:完善测定方法;土壤微生生物磷与土壤供磷能力、土壤磷素转化的关系;形态组成;土壤微生生物磷与土壤质量的内在关系.

  • 标签: 土壤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熏蒸提取法 研究进展
  • 简介:IPCC2014综合报告指出亚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这会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和酶活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200年生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在实验样地布设原位隔离降雨实验,共设置隔离30%降雨、隔离60%降雨和对照3种处理。2017年4月对不同处理进行土壤采样,研究了土壤微生生物和酶活性对隔离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隔离降雨(30%和60%)显著降低了0~1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氮(TN)和土壤水分含量(SWC);但对10~20cm土层影响较小。隔离30%降雨处理0~10cm土层土壤微生生物碳(MBC)和微生生物氮(MBN)含量分别比隔离60%降雨处理增加了20.73%和15.71%;10~20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MBC含量及MB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TN和MBC是促使0~10cm土层酶活性发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其解释度分别为43%和16.5%;1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MBC,其解释度是58.1%。2个隔离降雨处理均增加0~10cm土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过氧化物酶(PEO)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却降低了10~20cm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和酸性磷酸酶(ACP)的酶活性。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隔离降雨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 简介:摘要:为研究玉米种植土壤和无农作物土壤中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生物碳元素和氮元素含量的影响,本次试验选择了某农科院的裸地和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作为相应的试验对象,根据玉米生长过程采取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生物的氮元素和碳元素进行相应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当不施加相应的肥料时,某农科院裸地土壤微生中碳元素和氮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75.98mg/kg和26.04mg/kg;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土壤微生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61.65mg/kg和22.70mg/kg。通过探究可以明确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土壤微生生物的碳元素和氮元素含量要比裸地低,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了解施肥种类和施肥,根据土壤微生中碳、氮含量的规律合理施肥。

  • 标签: 施肥水平 玉米种植土壤 微生物 碳元素 氮元素
  • 简介:向杉木人工林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用量黑碳,以0%(C0)、1%(C1)和5%(C5)添加(质量分数)作为不同处理,通过28d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黑碳添加对土壤微生碳(ymc)和微生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攘MBC含量变化趋势是前期急剧减少,后期增加,并趋于稳定;黑碳添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MBN含量的减少,并随着黑碳添加的增加,土壤MBN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整个培养过程中,除第1d外,黑碳添加处理的土壤MBC和MBN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处理,C5〉C1〉CO.同时,土壤可溶性碳(DOC)和可溶性氮(DON)含量也因黑碳的添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

  • 标签: 黑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 简介:摘要土壤是人类环境的基本要素(空气、水、土壤)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壤是接纳和自然净化有机废弃物的天然场所,同时又经常受到病原体的污染,并可经污染水体或食物链引起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与人类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从卫生学角度认识土壤土壤微生(soiImicrobe)、土壤微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加强土壤卫生防护和土壤卫生监测对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土壤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和污染物吸附剂能够改良受污染的土壤 , 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国内外研究生物炭改良土壤应用的基础上 , 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相关的研究成果 , 得出生物炭能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 , 调控营养元素循环 , 产生或吸附抑制微生生长的物质 , 从而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 对土壤中的微生群落结构组成带来影响 , 进而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因此 , 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生物炭与土壤微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 深入了解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 , 深化对土壤微生多样性的认识。这将为未来生物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生物炭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
  • 简介:摘要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和污染物吸附剂能够改良受污染的土壤,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国内外研究生物炭改良土壤应用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相关的研究成果,得出生物炭能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调控营养元素循环,产生或吸附抑制微生生长的物质,从而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对土壤中的微生群落结构组成带来影响,进而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生物炭与土壤微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深入了解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深化对土壤微生多样性的认识。这将为未来生物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生物炭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不同层次上的比率变化。结果表明:在0-0,10-20cm和20-30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逐渐减少;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这是由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偏盐碱性,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繁殖,抑制了真菌的繁殖;而且季节性积水导致通气状况不良也抑制了真茵的生存。在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垂直梯度的比率中,细菌垂直梯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上是下面2个层次所占比率比表层大一些;放线菌垂直梯度变化明显,一般表层比率最大,下面2层比率较小;真菌垂直梯度上所占的比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为零。

  • 标签: 芦苇湿地 细菌比率 放线菌比率 真菌比率 土壤微生物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的总数在生长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的总数在8月达到最小,而真菌数量在7月达到最小。湿地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对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放线菌与微生总数主要受水分影响,而真菌则受水分与气温的协同作用影响。

  • 标签: 芦苇 湿地 细菌 放线茵 真菌 微生物总数
  • 简介:摘 要: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需采取微生修复技术,充分利用土壤微生对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和降解,或将一些由人工培养而成的特定微生输入土壤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降解工作,从而使污染土壤得到有效净化,避免二次污染,发挥修复技术的土壤污染治理效果。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环保 修复技术
  • 作者: 王嘉炜1 2 3 4 王健1 2 3 4  吴雪莹1 2 3 4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10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22年第4期
  • 机构: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3.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 简介:摘要:土壤微生土壤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和最为活跃的部分 ,在土壤养分循环 系统稳定性 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土壤可持续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 研究发现 , 土壤微生的功能及其多样性易受到环境因子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但目前鲜有土壤微生功能和多样性与植被 温度和水分关系的研究,本文重点总结阐述土壤微生与植被以及温度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土壤微生在生态恢复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温度 水分
  • 作者: 傅豪1 2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4-14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3年第4期
  • 机构:(1.中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杨凌712100; 2.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710075)
  • 简介:摘要:土壤微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的多样性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微生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其中,根瘤细菌、硝化细菌等对土壤肥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农药施于土壤中,必然对土壤微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农药对土壤微生影响是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就农药对土壤微生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农药 微生物 多样性 肥力 植物生长
  • 作者: 黎雅楠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0-05-14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0年第2期
  • 机构: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 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
  • 简介:摘要:微生多少种多样,土壤微生碳素利用效率 (CUE)是指微生将吸收的碳 (C)转化为自身生物 C的效率,也称为微生的生长效率。土壤微生 CUE是生态系统 C循环中的重要生理生态学参数,影响着生态系统的 C固持、周转、土壤矿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过程。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认识土壤微生 CUE的变异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更好的认识生态系统 C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 CUE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重点综述和分析土壤微生 CUE的变异及影响因素取得的研究进展。基于现有研究的分析得出,土壤微生 CUE通常表示为微生的生长与吸收的比值,分为基于微生生长速率、微生生物、底物吸收速率和底物浓度变化等方法进行测定。土壤微生 CUE在 0. 2—0. 8的范围内变化,这种变异主要受到来自热力学、生态环境因子、底物养分质量和有效性、化学计量平衡以及微生群落组成的影响。今后土壤微生 CUE的研究应加强对微量代谢组分的定量分析,生物和环境要素交互影响的调控机理解析,以及微生动态生理响应过程的碳循环模型优化。

  • 标签: 碳素利用效率 土壤微生物 变异
  • 简介:摘要土壤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存资源,是人们和全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必须资源,因此土壤系统其保持稳定性与人们是否能够继续生活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当前工业化发展迅速,导致全球陷入了污染危机,土壤也深受其害,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大型工农业活动的不断开展也使土壤污染加速,致使土壤生态系统失衡,致使微生逐步减少,还可导致其功能受抑制影响等。本文将针对土壤生态系统其稳定性同微生之间的关联做以探讨,对土壤生态化调控加以辅助指导,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环境胁迫 响应机制
  • 简介: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碳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60〈0.05);其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微生碳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0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cm深土层的微生碳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碳含量最高,为940.00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mg/kg,草甸最低,为359.78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碳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碳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碳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 标签: 高原湿地 纳帕海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诱因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亚热带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在气候变暖的同时还会伴随干旱,但对于增温和隔离降雨的研究多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对亚热带等低纬度地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照、增温、隔离降雨和增温+隔离降雨4种处理,探讨增温和隔离降雨对杉木幼林表层土壤养分和微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和隔离降雨均可使土壤养分有效性发生变化,增温使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有效磷浓度有所增加,而隔离降雨主要影响了N有效性,表现为土壤铵态氮浓度显著下降(P〈0.05)。增温后微生生物碳、氮均显著下降(P〈0.05),增温和隔离降雨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生物磷影响显著。在亚热带地区,氮磷养分有效性有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土壤微生生物的重要因素,未来还需结合野外原位实验做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增温 隔离降雨 杉木幼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简介:[目的]研究降香黄檀土壤微生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特征,可为降香黄檀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比较分析降香黄檀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三大类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季节及垂直分布情况。[结果](1)降香黄檀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均表现为春季细菌、真菌数量较多,冬季细菌数量较少,秋季真菌数量较少;非根际土壤放线菌冬季数量较多,秋季数量较少。(2)细菌的根际效应最为明显,其R/S为0.12-62.96;真菌次之,其R/S为0.22~2.46;放线菌的根际效应较小,其R/S为0.32-1.01。(3)降香黄檀上层土(0-20cm)的微生数量普遍高于其他土层;随着土层加深,微生数量表现为逐渐下降或先下降后升高2种变化趋势。[结论]降香黄檀土壤微生数量的分布受季节和土层的影响。

  • 标签: 降香黄檀 土壤微生物 根际 数量
  • 简介:采用密闭直接吸收法研究了3种农药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农用链霉素对桔梗种植土壤微生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农药作用下,土壤微生呼吸功能都受到了抑制,并随药剂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时间延长3种农药对土壤呼吸功能的抑制情况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其中甲基硫菌灵的抑制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施药46d后才开始向对照恢复。多菌灵对土壤微生呼吸功能的抑制幅度在施药第3~5d最为明显,第7d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各剂量处理开始趋于向对照恢复。链霉素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各剂量处理整个过程和对照基本保持同样的变化趋势。另外,在施药前几天低剂量的甲基硫菌灵和链霉素都表现出对土壤呼吸功能有刺激和促进作用,整个过程3种农药的高剂量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但各高剂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农药 桔梗 微生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