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凤凰网2016年1月16日发表邹振东的评论指出,台湾大选结果揭晓,国民的大败早就毫无悬念。唯一的悬念是,国民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 标签: 国民党 惨败 台湾大选 悬念
  • 简介:抗战前,国民的功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利益表达和综合方面,国民偶尔回应民众关于维护国家和民族权益、发展经济的呼声,但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了背离、反动的政策和态度;国民的政治录用存在着党员数量偏少、分布不均、公务员中党员比例偏小、地方党部边缘化、党员素质低下、反动分子充当党员等问题,由此导致国民对党员失去吸引力,对社会丧失引导力。在政治社会化方面,由于意识形态的教育形式僵化;党力不足,无法有效地为民众服务,导致民众对国民疏远,离心力越来越大。此是国民在大陆失败的远因。

  • 标签: 国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 党政分离 功能
  • 简介:台湾是个选举之岛,选举中的麻烦和风波,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据史料记载,早年选举中的许多风波,都是蒋氏父子及国民组织在背后操弄的。这里.向大家介绍鲜为人知的国民收回台湾后的首次选举风波,以飨读者。

  • 标签: 国民党 选举 风波 台湾地区 制造 史料记载
  • 简介:国民左派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1924年至1927年间,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为了在中国扶持一个亲苏、亲共的政治势力,曾主导过一种政治策略,即在国民高层领导人和基层党员中发展左派,进而造成激进的中国革命形势,以服务于苏联的远东战略。1928年至1931年间,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改组派仍以“国民左派”自居,并发展出一套独立的“左派”理论,主张调

  • 标签: 再思考 国民党左派 左派问题
  • 简介:俄国革命模式走向中国,是从以俄共(布)政党体制为模板,塑造中国国民革命力量——政党开始的。在支持中共建党之余,共产国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塑国民上。一方面,共产国际方面认为,中国国民革命非由国民参加而不能实现,但国民存在诸多缺陷,不堪重任,必须改组。另一方面,共产国际认为国民是囊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多阶级的联盟”,具有被塑造的良好基因。在此基础上,共产国际开出了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重塑意识形态、引导支持工人运动、支持农民运动三种视角重塑国民的单方:制度层面,着力改造国民的政纲三民主义,重塑国民的意识形态;实践层面,引导国民支持工农运动。但国民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这个塑造,而是进行有选择地抵制,这种调适使得共产国际塑造国民的努力受到限制。

  • 标签: 共产国际 俄共(布) 俄国革命模式 国民党 改组
  • 简介:1949年中国国民兵败大陆,退守台湾。抗战时期,以国民为代表的中国政府还是世界'四强之一',为什么在4年多的时间内国民就丢失了全部大陆呢?对于此问题海内外众说纷纭。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政坛就传出了'谁丢失了中国'追责之音;作为败军之将的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初,除了兴叹'英雄的末路悲怀'之外,也曾在多种场合检讨国民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两岸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观点:'军事崩溃导致失败说''腐败导致崩溃说''经济崩溃导致失败说''综合因素说'。笔者主张'综合因素说',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方面,并结合蒋介石对国民在大陆失败原因的反省,对国民在大陆的失败的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国民党 蒋介石 失败 原因
  • 简介:抗日战争前夕的1937年3月至6月,国民陆军第157师政训处在漳州开办了第一期识字运动。无论从入学与毕业的人数,抑或从效果来看,本期识字运动基本取得了成功。该运动中虽然还夹杂了反共的内容,但在民族危亡之际,其主要目的还是培养民众爱国之情感,以期增强抗日之力量。对其进行考察研究,亦利于对南京国民政府二十余年的识字运动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

  • 标签: 国民党 漳州 识字运动
  • 简介:在国共合作的大环境下,毛泽东于1924年至1927年在国民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在国民中央机关工作的特点是:在国民革命指导思想上的言行、在国民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言行、在对待国民左派和右派态度问题上的言行都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内外有别的特点。

  • 标签: 毛泽东 国民党中央机关 工作 特点
  • 简介:在蒋介石亲自指定候选人并过问助选事宜的第五届台北市长选举中,国民候选人“意外”落马,给蒋以莫大打击。其间有国民调和路线之误、党力之缺,更有大陆失败之累等种种因素。国民试图调和全民,却在贪污高发的都市给人以包庇之嫌。国民内争不断,宣传不力,使高玉树坐享哀兵之成。退台后,国民为获民心而力图“反攻”,但迫于形势一再食言,反致民心流失。此次选举为国民赢得“民主”之赞,也反映出诸多问题。

  • 标签: 台北市长 国民党 高玉树 周百炼
  • 简介:从1940年8月至1940年12月皖南事变爆发前,中共中央在处理同国民的关系问题上,是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把蒋介石的降日与“剿共”联系起来考虑的。围绕“蒋介石是否降日”这条主线,中共中央的策略经历了“和”为主、预防“打”——坚持“和”、准备“打”——争取“和”、考虑“先打”——以“和”应对、以“打”自卫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总体上看,当中共中央认为蒋介石不会降日时,其策略支点主要放在维护国共合作关系上,既“和”的方面;当中共中央认为蒋介石准备降日时,其策略支点主要放在准备国民破裂合作关系上,即“打”的方面。

  • 标签: 解密档案 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 策略演变
  • 简介:国民一大召开前后,面对苏联、共产国际对国民的意识形态和革命方法灌输,孙中山为争取苏联援助,虽然有选择地“师法”其革命方法和政党组织、训练方法,但他并不准备,最终也基本没有接受苏联、共产国际建议的民族主义政策。孙中山所恪守的仍然是其自五四运动以来新发展的“积极底民族主义”政策,其通过“修约”反帝的策略也与苏联、中共所倡导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模式大相径庭。

  • 标签: 孙中山 民族主义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共产国际 苏联
  • 简介:瞎子摸象般的“围剿”1930年10月间,蒋、冯、阎军阀混战告一段落,蒋介石就转过头来要“围剿”红军。蒋介石调集非嫡系部队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罗霖)、新编第五师(师长公秉藩)和第八师(师长毛炳文)、第二十四师(师长许克祥)进入江西,加封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兼任南昌行营主任,准备用十多万兵力,“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

  • 标签: 国民党军 中央革命根据地 俘虏 战斗 红一方面军 军阀混战
  • 简介:一1935年11月,由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开始长征。在这支长征队伍里,有一个骑着枣红色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就是原国民湘鄂川黔"剿匪"第一纵队司令兼第四十一师中将师长张振汉。张振汉,别号炎生,189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铜山一个贫苦农家,早年进北洋军阀办的陆军学校,后升入保定军校炮兵科第三期,接受了较严格的军事战术教育和训练。1924年,张振汉任奉军连长,任职期间曾在徐树铮麾下参加过外蒙古独立谈判。后来,投身于国民革命,参加北伐军。

  • 标签: 张振汉 国民党军 长征路 萧克 保定军校 徐树铮
  • 简介:国民政府筹划台湾光复和接收台湾以及战后建设的过程中,台湾省党部,无论是光复前的国民直属台湾党部,还是光复后的国民台湾省党部,都不是主导机构。光复后台湾省党部的工作重心在台籍人士和台湾民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台籍精英的立场。国民政府对台籍精英参政热情重视不够,对其有关台湾光复与建设的种种主张未能认真研究,吸取其有益成分,从而合理地建构台湾光复后的秩序。光复后的台湾,本省人与外省人的隔阂日增,导致怨愤丛生,矛盾激化,形成了政局中的暗潮,最终在偶然事件的引爆下,导致了一场波及全台的混乱。

  • 标签: 直属台湾党部 台湾省党部 丘念台 林献堂
  • 简介: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国共两党要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坚定信心、勇于担当,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持续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标签: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两岸关系 中国国民党 习近平 共同体 “九二共识”
  • 简介:日本执政党自民党10月26日决定将目前党章中规定的总裁任期最长为“两届6年”修改为“三届9年”。由此,日本首相、现任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2018年9月两届总裁任期届满后仍可继续竞选总裁。

  • 标签: 日本首相 自民党 执政党 总裁 任期 安倍晋三
  • 简介: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上海某商场二楼餐厅的座位,长期被中老年相亲群体“霸座”,俨然成了一个“相亲角”。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期间,安徽省一自助餐厅国庆开业,向全市居民免费派送5天的就餐券,市民凭就餐券可以免费就餐一次,不想最终却引发了毫无秩序的哄抢,就餐结束后很多食物都没吃完,浪费惊人。对于这类“占便宜”的心态,有人曾将其归因为经历了物质紧缺的时代,不少国人对于物质还保留着条件反射式的“占有欲”。但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未必经得起推敲,某些乱象反映的是公共文明发育的滞后。

  • 标签: 国民素养 文明消费 条件反射 似是而非 公共文明 就餐
  • 简介:1999年至2016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了13次大规模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其调查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本文将全部阅读调查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发展历程,对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和核心指标等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地分析。

  • 标签: 国民阅读 调查 发展 综述
  • 简介: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S.Nye)博士提出了后来享誉世界的重要概念——“软实力”(SoftPower)。之后的二十多年中,“软实力”成为冷战后世界范围内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按照他的界定,“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其核心理论是:“软实力”发挥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 标签: 文化软实力 国民阅读 “软实力” 美国哈佛大学 世界范围 政治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