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不确定性导致产权中的控制及其重要,控制是企业产权的主要权益,而所有权是控制之和.本文在分解企业产权权能的基础上,对经理层次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企业 控制权 收益权 产权权能 所有权 产权制度
  • 简介:一、控制收益的内涵控制收益又称控制私人收益(privatebenefitsofcontrol),这一概念最初是由GrossmanandHart(1988)提出的,它指的是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谋得的利益。而在现有的文献中大部分的研究者倾向于赞同控制收益就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而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欠妥当的。本文对控制收益的解释与前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出发角度不同:侵害论是从中小股东受侵害的思路去解析控制收益,本文站在中立的角度,把控制收益看作是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成果;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私人收益 中小股东 控制性股东 经营活动 侵害
  • 简介:控股股东被认为能够监督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控股股东也能够利用控制牟取控制收益,侵占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后者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到控制收益也有合理性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控制收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尝试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私人收益 超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成本 商誉
  • 简介:多数文献将控制收益定性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一种掏空公司的行为。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来说,控股股东是基于其独特的组织资源和能力获取控制收益,这种收益具有合理性,它是对控制性股东卓越组织能力的回报以及在组织过程中对控制成本的补偿。而超控制收益则是控股股东组织能力之外的滥用权力和钻法律漏洞所获得的一种非生产性回报,不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和掠夺。对控股股东侵害的规制,应在保护其合理控制收益的基础上遏制其超控制收益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超控制权收益 企业能力理论
  • 简介:摘要划拨土地使用是基于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随着我国土地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土地二级市场体系的建设,划拨土地逐步进入市场流通,而划拨土地使用由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其在土地市场运行发展中逐步展现出企业间竞争不公平、市场竞争不活跃、土地价值无法显化、不能有效合理配置城市土地等问题,本文以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为基本原理,分析研究划拨土地使用的价格构成、增值收益及使用价值的评估问题。

  • 标签: 计划经济 划拔土地使用权 增值收益 价值内涵
  • 简介:日前,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和广东太平洋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一个金融创新产品,把小额信贷资产收益打包转让,一方面解决小贷公司“求财若渴”的困境,另一方面使老百姓手中的闲散资金寻找到既安稳又高收益的出路。小贷公司陷融资困境。从2008年国家允许国有和民营资本进人小额贷款领域之后,小贷行业蓬勃发展,从2009年到2013年,机构从1300家增长到8000多家,

  • 标签: 资产收益权 打包出售 深圳 产权交易所 金融创新产品 公司联合
  • 简介:大股东利用控制攫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往往会给上市公司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不仅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果,而且会影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研究控制私有收益问题对于改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控制私有收益测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提出了该课题的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控制权私有收益 测量方法 测量模型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06年和2007年控制私人收益对比分析发观,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股权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事件急剧下降,控制私人收益的大小也得到有效降低。这说明新会计准则和股票全流通有效改善了公司的外部环境,增强了广大投资者的保护,降低了控制私人收益

  • 标签: 新会计准则 控制权私人收益 股权转让
  • 简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虽然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但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有者的收益。表现在国家仅收取了矿产资源相关税费,而对矿产资源本身以零对价方式出让,造成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政府公共事业支出资金短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只注重国家的矿产资源管理者身份,忽视了矿产资源所有者身份;只注重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忽视了民事收益职能;只注重矿产资源收入二次分配,忽视了矿产资源收入一次分配。因此,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收益,必须促成矿产资源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的转变,改革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在矿产资源出让一级市场实现国家收益,建立矿产资源流转二级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标签: 矿产资源 国家收益权 民事权利
  • 简介:通过2003—2007年沪深两市812起非流通股转让事件估计我国控制私有收益。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整体控制私有收益水平达17.87%;ST公司控制私有收益高达31.38%,远大于正常经营公司的15.06%;关联交易控制私有收益达20.03%,高于非关联交易的15.98%。41宗配对样本控制私有收益平均水平达9.20%,正值比例为41.46%。独立样本2003—2006年控制私有收益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2007年略有下降;正常经营公司和非关联交易公司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

  • 标签: 上市公司 控制权交易 小额股权交易 控制权私有收益
  • 简介:国家下放几项审批国家经贸委最近提出下放下列审批:一、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不属于国家一段时间内禁止或限制发展(或进口)的产品、不需要国家或地方平衡外部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使用自有资金的,由企业自定,不再报批。用自有外汇进出口机电设备也由企业自定。二、...

  • 标签: 技术改造项目 审批权 人民币 企业隶属关系 机电设备 机电项目
  • 简介:经济法和行政法始终无法彻底分开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去学界一直将国家调节视为一种行政权。事实上,国家调节(干预)经济的权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权的新型权力。早期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致力于"政企分开",实际上就是要将国家所有权与国家行政权分开。但是政府任意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权,将国家调节国家行政权中分离出来。而国家调节又可以细分为市场规制国家投资经营和宏观调控,需要进行不同的配置。

  • 标签: 国家调节权 国家所有权 国家行政权
  • 简介:是一种新兴的人权,其旨在保护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对水资源享有的权利。本文以国际人权法为视角,分析了保障水的国际义务标准,考察了中国对于水保障的现状,并论证了完善水保障的法律对策。

  • 标签: 水权 国家义务 人权法 中国
  • 简介:将公众的知政权与国家官员的隐私之间的冲突主要的视为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冲突,公民知政权于国家官员隐私之间的冲突,这就存在有公众知政权与国家官员隐私之间的冲突

  • 标签: 国家官员 官员隐私权 试论国家
  • 简介:基于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试行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控股上市公司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中的现存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认为,我国国家出资人的国有资本收益基本得到了保障;但我国央企集团公司形成的特殊路径所造成的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本收益的实现。

  • 标签: 中央企业 国有资本收益 收取 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