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患者在治疗或输液不能很好配合时,扎入患者肢体皮下血管的针头往往会因为患者肢体与输液针、管的相对运动而容易发生针头脱出、接头分离或液体外渗的情况,从而不可避免的让患者再一次接受进针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临床上常使用夹板和绷带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但本人认为夹板和绷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医用肢体固定带,并已获得专利,专利号为:ZL012302368。该固定带能解决因使用夹板和绷带给患者的不舒适和医务人员操作的不方便。

  • 标签: 固定带 肢体 医用 应用 设计 针头脱出
  • 简介: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因病情需要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由于患儿惧怕穿刺,一般躁动剧烈,易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既增加了患儿重新穿刺的痛苦,又易引起家长的情绪不满,也给护士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易导致护理纠纷。笔者通过临床试验,自制一种婴幼儿输液肢体固定布,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仪器和设备 设备设计
  • 作者: 朱跃良 蔡明 徐永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杭州 310009,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诸暨医院)骨科 311800,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岁]。创面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缺损面积:1.2 cm×1.0 cm~22.0 cm×17.1 cm。肢体创面清创后,根据创面形状和部位,使用Ilizarov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术后第1天开始,以1 mm/d的速度缓慢牵张,并根据创面的皮肤闭合角度调整牵引方向。观察创面减张牵引、创面愈合时间。采用伤口临床愈合评分评估术后5,30 d伤口愈合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绘制创面愈合生存曲线,观察创面减张牵引中位时间、愈合中位时间及最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4.5 ± 1.7)个月]。创面经过装置减张牵引后均得到明显缩小,减张牵引时间为6~23 d[(7.8 ± 2.3)d],创面愈合时间15~47 d[(23.0 ± 3.3)d]。临床愈合评分术后5 d为(3.2 ± 0.9)分,30 d为(0.7 ± 0.2)分(P < 0.05)。Paley分类并发症出现15个问题,0个障碍,0个后遗症。创面生存曲线显示减张牵引中位时间为16 d,创面愈合中位时间34 d。最终创面直接关闭愈合10例,植皮愈合8例,缝合愈合3例。所有创面愈合后无复发。结论对于皮瓣难以覆盖肢体创面,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可有效闭合,促进创面愈合,且疗程短,并发症少,创面复发率低。

  • 标签: 伤口闭合技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减张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能够促进胫骨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首先需要选取胫骨骨折患者 90名,其次对其进行平均的分组,每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并且保证在对比前,患者的情况无差异性,最后观察临床效果,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 45名进行传统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命名传统组, 45名进行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命名微创组,并且所有的患者均来自我院。结果:微创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组,经统计学软件整理得出,结果均为 P<0.05,两种治疗方式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上实施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可以明显的提高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 经皮内固定术 胫骨骨折 肢体功能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弹力网状绷带在固定老年患者肢体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 对 2019年 3 月 ~ 2019年 11 月我科室收治的 100 例采用肢体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胶布固定留置针,观察组采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留置针,观察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固定效果、非计划拔管、静脉炎、舒适度以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结论 : 对肢体留置针老年患者采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效果优于胶布固定,保证留置针的安全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延长留置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肢体留置针 弹力网状绷带 固定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20例肢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的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系带固定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效果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408,P=0.009);固定材料更换间隔时间(5.10 ± 0.39)d,明显高于对照组(1.68 ± 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168,P<0.001);固定材料复用率为97.1%(68/70)、舒适度为97.1%(68/70),均高于对照组0、48.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00、39.37,P<0.001)。结论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系带固定器 骨折术后引流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可复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20例肢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的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系带固定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效果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408,P=0.009);固定材料更换间隔时间(5.10 ± 0.39)d,明显高于对照组(1.68 ± 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168,P<0.001);固定材料复用率为97.1%(68/70)、舒适度为97.1%(68/70),均高于对照组0、48.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00、39.37,P<0.001)。结论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系带固定器 骨折术后引流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可复用
  • 简介:接受邀请,在中国一所大学以“亲子关系”为题发表演说。演讲过后,在自由对答的时间里,一位女学生站起来,礼貌地问道:“我可以说说一些心里话吗?”我微笑颔首,她随即表情肃穆地说道:“过去,读小学时,我和母亲,关系十分亲密。

  • 标签: 肢体语言 亲子关系 女学生 大学
  • 简介:我们使用语言沟通。但我们不用语言表达的事情会更多!我们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都能表达肢体语言。我们的肢体语言能够透露许多关于我们的事情,能够表达我们是愤怒、开心或惊讶。在我们面对面的时候,差不多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的!

  • 标签: 肢体语言 语言表达 语言沟通 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 面对面
  • 简介:背景:外固定曾被认为是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金标准,但其易发生感染、骨髓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方案对复杂性骨盆骨折复位质量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76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负重训练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7.191,5.911,5.252,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χ^2=3.934,P<0.05):Majeed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365,P<0.05);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145,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少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手术创伤,保障骨折复位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复杂性骨盆骨折 内固定 负重训练 骨折复位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疗效及肢体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各40例。A组行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B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C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上存在明显差异,A组显著优于B组同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的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短,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FNA内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70例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5)、

  • 标签:
  • 简介:去年12月.美国埃莫里大学医学院的康复医学教授史蒂芬.沃夫(StevenWolf)公布了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显示肢体限制一诱导运动疗法(extremity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简称CIMT)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 标签: 肢体功能康复 运动疗法 患侧 医学教授 中风患者 医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7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情况。结果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快肢体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脑卒中 肢体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肢体康复方在脑卒中后肢体偏袒中所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1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偏袒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中风肢体康复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NIHSS评分相近;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评分显著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中风肢体康复方 脑卒中 肢体偏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和常规内固定法联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将其中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内固定法治疗,将剩下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内侧柱支撑重建和常规内固定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和常规内固定法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加快患者的愈合速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 标签: 内侧柱支撑重建 常规内固定法 肱骨近端骨折 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