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向奎教授是造诣深厚、博学善思、富于创造的学者。值此杨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五十五周年之际,笔者拜访了杨先生,请他谈一些研究心得。现将杨先生论学大要摘述如后。(一)在历史文化方面孔子曾经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句话,从中国传统文化角

  • 标签: 杨向奎 天人之学 哲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 和谐
  • 简介:政治哲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政治价值和普遍性的政治原理。政治哲学为整个政治学研究奠定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主要回答政治"应当怎样"的问题,也关注现实政治的根本问题。对当下的中国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政治哲学具有重要价值,即有助于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提升中国智库或思想库的水平和影响力,掌握政治话语主动权。推进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繁荣,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复兴。

  • 标签: 政治哲学 政治学 政治价值 政治发展
  • 简介:评论刘大椿教授等的另类科学哲学思想:第一,讨论了何谓另类科学哲学的内涵和外延问题;第二,讨论了对于另类科学哲学的评价问题;第三,讨论了与另类科学哲学相关的如相对主义等一些其他问题。

  • 标签: 另类科学哲学 内涵 外延 评价
  • 简介:一、个人经验访者(以下简称为“访”):莫兰教授,很荣幸能与您做这次访谈.正如我们所知,您在都柏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获得资助在耶鲁大学进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您能和我们分享您的学术经验吗?尤其是您在耶鲁大学的学习和研究经验?

  • 标签: 个人经验 世界哲学大会 哲学问题 教授 研究生学习 耶鲁大学
  • 简介: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中国哲学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反思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的过程中,如何揭示中国哲学的特质是核心问题。《中国哲学导论》从反思《中国哲学史》中的经验教训入手,探讨了中国哲学的重新建构问题。该书从"转识成智"的认识论、由凡入圣的伦理道德、出生灭门入真如门的本体论以及政治哲学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哲学的灵魂和内核,是当前反思和重构中国哲学史的一本力作,也为继续书写《中国哲学史》提供了许多经验指导。

  • 标签: 《中国哲学导论》 哲学特质 认识论 本体论
  • 简介:这里发表的是2010年2月3日下午,我在罗伯特·布兰顿(RobertBrandom)公室对他所做的第二次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分析哲学、海德格尔以及当代美国哲学家罗蒂、刘易斯(D.Lewis)、约翰·麦克道威尔(JohnMcDowell),同时还谈及他父母对他的影响。布兰顿教授很健谈,哲学话题常常使他焕发激情,我们的谈话不时被他的笑声打断;但当涉及对细节问题的阐释时。他的面孔又会马上转而严肃,仿佛容不得丝毫差错。

  • 标签: 分析哲学 当代美国 布兰顿 罗伯特 哲学家 存在主义
  • 简介:邓周平教授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已有十多年,且研究成果较为可观,累计发表论文10篇,并提出过一系列富有创建的新思想。眼前邓周平教授所著《科学技术哲学新论》这本长达40余万字的专著由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出版,是他对自己多年研究心得的系统梳理。

  • 标签: 科学技术哲学 教授 周平 文化视野 2010年 商务印书馆
  • 简介:闻说中山大学哲学教授何梓焜的大作《艺术哲学——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评述》即将付梓,实在可喜可贺!书中附有他发表的有关粤剧艺术的文章。这位迷恋粤剧的教授退了休,仍返聘担任本科教学巡视员工作,仍然对他的专业、对他的爱好不离不弃,继续著书立说,继续玩音乐、唱粤曲,鄙人对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何梓焜这个名字早已熟悉,因为他在《南国红豆》上曾发表过多篇颇有见地的文章,本人也

  • 标签: 哲学教授 哲理记 教授梓焜
  • 简介:编者按:值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年会召开之际,本刊委托杨楹、马拥军和彭立群三位博士就"当代中国哲学的命运"问题对《哲学研究》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刘奔教授进行了访谈.现将部分谈话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谈话中的"问"方是三位博士,"答"方是刘奔教授.对话由马拥军整理,未经刘奔教授审阅.

  • 标签: 刘奔 中国哲学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 群众基础
  • 简介:《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研究》一书是研究蒙古民族历史人物思想史的第一本书,属中国哲学断代(元代)研究。书中第一次提出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族哲学思想家的独到而新颖的观点,并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提供了可靠准确的论据。作者分析成吉思汗哲学思想,打开了新的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一定的启迪和创新意义。该书对拓展国际蒙古学的研究领域,推动蒙古族哲学思想史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研究中国哲学史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成吉思汗 蒙古 哲学思想家
  • 简介:俞吾金教授的新著《实践与自由》和他的整个实践哲学研究体现了实践哲学的根本旨趣——爱智慧与爱自由。“文革”后,中国学界对实践的理解经过了四个演进环节,分别由四位学者所代表:艾思奇——把实践规定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把自由规定为对必然性的自觉服从;李泽厚——提出了实践哲学的主—客体框架;高清海——用实践观点超越“唯物—唯心”的哲学范式:俞吾金——以揭示实践的自由本质为己任。俞教授把康德看作通向马克思的桥梁.通过阐发康德对“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与“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的区分.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本体意义的自由关联起来,为中国社会未竞的启蒙事业和政治自由揭示了一种最具合法性的理论根据。在相关实践课题和思想资源长期被各种意识形态教条和学术行话所层层遮蔽的情况下,俞教授坚持不懈地为实践自由而思想,显示了一位哲人的睿智、良知和勇气。

  • 标签: 俞吾金 实践哲学 《实践与自由》 实践 自由
  • 简介:康德对哲学进行了哥白尼式的革命,通过理论哲学回答了“我能够知道什么”的问题,通过实践哲学回答了“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力图使哲学成为像数学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他被认为是之前哲学的终结者和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与此同时,康德在其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其教育思想观点,非常强调教育对于人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他主张教育要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对世界和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康德 理论哲学 实践哲学 教育思想
  • 简介: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的硕士论文《罗素的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的哲学拓扑学研究,您长达30年多年的哲学思考之旅,在哲学的中心与边缘之间、历史与前沿之间不断变换论题。请问其间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能否为我们给出几个关键词将您数十年的哲学运思串联起来?

  • 标签: 分析哲学 学术前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访谈录 中西哲学比较 教授
  • 简介: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向清教授所著《问学集》内容丰富,系统性强;重点突出,逻辑明晰;方法科学,见解独到;突出了理论研究的现实关怀,是其在哲学领域多年学术耕耘成果的结晶。《问学集》一书分为“冯契哲学思想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先秦哲学思想研究”、“湘学与近代哲学研究”和“管理学研究”五部分,对中国近代贤哲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和全方住的剖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哲学著作。

  • 标签: 《问学集》 哲学 辩证逻辑 王向清
  • 简介:樊浩教授基于"现实的伦理"和"伦理的现实"之双重动机,以"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性建构"为"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历史地还原性建构中国古代伦理精神基础上,求证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的必然性,由此开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的三维认知路向,并构建以心理学探本、形而上学辩证和决疑论解决为基本构成的"价值生态"方法,然后以此来解决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中的决疑论问题,完成对中国传统伦理及精神的逻辑还原,以为现代社会伦理的建构提供传统资源,也为其打开一种认知视野并开辟出一种认知路径。

  • 标签: 中国伦理精神 价值生态 心理学探本 形而上学辩证 决疑论解决
  • 简介:21世纪已然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传统学科既面临着诸多挑战,又会迎来创新的机遇。艺术哲学长期以来是西方文化和学术语境的产物,对构成艺术哲学体系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往往是随着西方哲学、社会学、艺术实践等潮流的涌动而变化;尤其是二战以来,种种主义和运动层出不穷、此消彼长,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台"。

  • 标签: 艺术哲学 中国智慧 美学精神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生命智慧
  • 简介:教育哲学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黄藿教授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切入道德教育,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其中的教育哲学问题,并在专业社群中致力于教育哲学与通识教育的跨领域融通。从教育哲学的观点看,博雅教育具有历史境遇,在古希腊是指自由民教育,中世纪是指博雅学科,到现代是指博雅学科教育。劳力或劳心并不能成为博雅教育的判断标准。博雅教育是一个浮动的概念,从博雅教育到通识教育的转变,不仅仅是概念的转变,更是当代博雅教育的诠释。通识教育的实践呈现出多样态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 标签: 博雅教育 通识教育 教育哲学 专业社群
  • 简介:叶晓璐(以下简称“叶”):刘老师,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访谈。首先,您能不能先跟我们谈谈您的求学经历?

  • 标签: 哲学研究 访谈录 教授 求学经历 感谢
  • 简介:椎间盘源性腰腿疼,是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而引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以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症。蒋位庄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骨伤科临床医疗、科研、教学50余年,曾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兼腰背痛学组组长。蒋位庄教授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结合中医古籍及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中医哲学思维,以中医整体观为依据,提出了"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观念。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椎间盘各组成部分及其相关组织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从椎间盘到小关节、从青年到中老年的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互为因果关系的分型诊断及相应的治疗原则。这一哲学思维的创造性的应用,加深了我们在腰腿痛方面的中医理论认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腿痛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名医经验 蒋位庄 椎间盘源性腰腿疼 辨证诊治 痹证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