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实际针对护理专业人才进行培育的过程之中,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使命感的培育方面,尤其是刚刚接触护理学习的本科生,更需要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于自己的职业有更高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以及人生发展目标。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调试阶段,在针对护理本科生进行培育的过程之中,了解他们生命意义感的情况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同时也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生命感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们,使得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素质能真正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生命意义感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高中历史作为承载人类生命历程与文明发展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然而,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意识,通过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创设历史情境以及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深刻感悟生命的价值,进而形成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 标签: 高中历史 生命意识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以探索适当生命教育方式。方法:生命意义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情绪调节量表、自杀意念量表、抑郁量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及有调节中介模型检验。结果:生命意义感经过重新评价和表达抑制影响自杀意念/抑郁以及社会支持起调节效应的有调节中介模型显著。结论:大学生命教育应为大学生构筑前端心理防线,通过社会支持提升生命意义感。

  • 标签: 生命教育 前端防线 生命弹性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医学融入安宁疗护服务对癌末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本院的56例癌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8例癌末患者,设为对照组;另28例癌末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方面,可以发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 P<0.05;结论:本项目拟采用叙事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体验及需求的研究,将其与安宁康复服务相结合,实现对患者“身”“心”“社”“灵”的全面关怀,使患者的身体痛苦降至最低,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得以缓解,得到心灵的满足,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为叙事医学与安宁缓和医学的结合在临床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叙事医学 安宁疗护 癌末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行叙事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叙事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叙事护理干预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作用性较高。

  • 标签: 叙事护理 肺癌化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希望与生命意义感对教师关怀行为与青少年心理适应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希望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青少年心理适应量表对45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在希望与生命意义感在教师关怀行为与青少年心理适应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教师关怀行为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适应状况,又通过希望、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适应状况。

  • 标签: 教师关怀行为 希望 生命意义感 心理适应 链式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