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呼吸感染住院患儿呼吸合胞病毒(RSV)感染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呼吸感染患儿1822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荧光免疫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包括呼吸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和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和测定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采用ELISA方法)。结果1822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385例(21.13%),其中RSV抗原阳性175例,检出率45.45%,0-3岁阳性检出数108例(61.71%),其中1岁以内60例(55.55%)。每年1-12月份均有RSV检出,11月-3月份检出率较高。175例呼吸合胞病毒感染病例中,诊断为肺炎43例(24.57%),喘息性支气管炎78例(44.57%),上呼吸感染35例(20%),扁桃体炎9例(5.14%),中耳炎3例(1.71%)其他7例(4%)。伴发热106例(60.57%),喘息87例(49.7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76例(43.42%);C反应蛋白(CRP)升高53例(30.28%);33例(18.85%)混合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23例(13.14%)混合细菌感染,53例(30.38%)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结论RSV感染在天津地区每年冬春季高发,0-3岁是RSV感染的好发年龄,RSV引起下呼吸感染临床表现以咳嗽喘息为主,上呼吸感染以发热为主,易混合副流感III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合胞病毒 儿童
  • 简介:呼吸传染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控制将会产生大规模的传染,综合性医院是防控呼吸传染疾病的重要场所的关键点,在呼吸传染疾病的防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在呼吸传染疾病防控的过程中,加强对呼吸传染病的诊治,控制疾病的传播,对于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对综合性医院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加强综合性医院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复呼吸感染病因,为防治疾病提供借鉴。方法对62例反复性呼吸感染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纳入观察组,另选80例急性呼吸感染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比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IgA、IgG、C3、C4、铁、锌元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铅、锰、铬元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原体检测结果、合胞病毒感染率、混合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感染病因较复杂,需积极寻找病因,综合治疗。

  • 标签: 反复呼吸感染 环境危险因素 病因 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复呼吸感染82例病因,为临床防治反复呼吸感染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治疗的82例反复呼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反复上呼吸感染34例,反复下呼吸感染48例,分别对反复上呼吸感染及反复下呼吸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反复呼吸感染而提供依据。结果反复上呼吸感染的病因分析以慢性炎症为主,具体如下免疫炎症、慢性扁桃体炎、鼻炎、胃食管反流、原因未明;反复下呼吸感染的病因分析以免疫功能障碍病为主,其次为支气管扩张、纤毛不动综合征、气管异物、哮喘、原因未明、胃食管反流、支气管、肺先天异常。结论反复上呼吸感染与反复下呼吸感染的病因具有差异性及多样性,与慢性炎症、免疫功能障碍病密切相关;需结合病因,加强对反复呼吸感染诊治的特异性。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感染进行观察。方法抽取86例患有急性上呼吸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抗感染方案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7%,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患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感染有效性较高,对于患者病症改善效果极其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利巴韦林 热毒宁 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病患呼吸感染的治疗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将医院2015年7月份以及9月份收治的80例呼吸感染的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7月份)以及实验组(9月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显示,经过综合系统护理的呼吸感染雾化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结束时候,患者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有呼吸感染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显著的效果,雾化吸入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少、作用迅速,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雾化吸入治疗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呼吸感染实施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142例老年呼吸感染患者,所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的60例患者实施对症治疗,观察组的82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 老年呼吸道感染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感染细菌耐药性以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50例患者痰液细菌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38.12±7.38)岁。本次研究,数据录入采用WHONET5.6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共收集下呼吸痰液标本486例,细菌培养阳性结果293例,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是30株(10.23%)和263株(89.76%)。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位于细菌检出率的前两位,呈逐年增长趋势,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年检出率呈递减趋势。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低,多在20.0%以下。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其他药物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菌株。结论通过下呼吸感染耐药菌的监测,有助于了解耐药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内科 呼吸道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引起下呼吸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为医生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方法对酒钢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10月份送检的痰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46份送检痰标本中检出阳性为427例,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300例(70.3%)。以肺炎克雷伯氏菌最多,为70例,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以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结论统计本院的耐药率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资料,更好的选择合理有效抗生素。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3例上呼吸感染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对护理组的患儿实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8%。结论患儿实行优质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行常规护理的患儿,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科呼吸感染临床药物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呼吸感染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感染患儿,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儿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穴位中药外治法。外治中药白芥子、皂荚、五倍子、肉桂,均为颗粒剂型。使用时白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块上,贴于相应穴位上,胶带外固定即可,再根据分经论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痰湿内蕴型为87.5%,阴虚火旺型为90%,气阴不足型为80%。结论中医治疗上应体现出个体化、多样化、辨证性方案,才能取得西药难以达到的远期疗效。

  • 标签: 中医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0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儿童反复呼吸感染患儿做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呼吸感染患儿缺乏微量元素铁,导致血红蛋白变化之后,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合理的护理可以帮助患儿改善体质减少呼吸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微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感染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并且以此来指导治疗工作。方法选取某市医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74例反复呼吸感染的患儿作为A组实验对象,并且选取同期的149例急性呼吸感染患儿作为B组实验对象。研究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不同年龄的发病特点、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咳嗽、流涕外,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年龄阶段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表现在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P>0.05);A组患儿门诊治愈率74.14%(129/174)明显低于B组的93.96%(140/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感染门诊治愈率低,应该加强患儿营养,提高其免疫功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治疗。方法临床选取门诊上呼吸感染病程7天以上以咳嗽为主诉患儿共68人,详细询问咳嗽发生、发展、伴随症状,认真查体,据诊断不同制定不同治疗方案。结论上呼吸感染后咳嗽中诊断鼻炎、鼻窦炎比例大(约78%),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效果好。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 鼻渊通窍颗粒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