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中枢呼吸衰竭伴反复自主呼吸停止病人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例中枢呼吸衰竭并发自主呼吸反复停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部6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为脑挫裂伤造成硬膜下血肿,术后发生呼吸停止分别为32h和28h,在第46d出院时2例病人均呈植物状态。1例病人为基底核丘脑出血术后呼吸停止3d后开始恢复,治疗4个月后出院,在5个月随访时病人呈植物状态。2例为左小脑半球出血术后发生自主呼吸反复停止15d和21d后恢复较好,并分别在5个月和6个月后2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1例病人为高颈髓损伤伴枕大孔区血肿术前呼吸停止2h,术后10h呼吸恢复,5h后又发生呼吸停止,采用呼吸机维持15d后最终死亡。结论病人出现中枢呼吸衰竭后伴自主呼吸停止症状十分危险,出现此种情况时大多数病人由于病情危重而未能复苏引发死亡,但仍有少数病人通过及时正确的救治,能够恢复呼吸并存活下来,因此对该类病人在临床上绝不能放弃。

  • 标签: 中枢性呼吸衰竭 反复自主呼吸停止 抢救对策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和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枢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使用过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中枢呼吸衰竭组(53例)及周围性呼吸衰竭组(53例),其中中枢组为颅脑疾患所致呼吸衰竭,而周围组则包括胸膜病变、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等所引发的呼吸衰竭,为方便起见,以下均简称为中枢组及周围组。对两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平均通气时间上,中枢组远多于周围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率上,中枢组亦同样高于周围组(50.94%>23.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中枢呼吸衰竭而言,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时间更短,并且其患者的生存率更高。

  • 标签: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HF)患者常合并睡眠呼吸紊乱。目前有研究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促进HF的发生、发展,OSA引起的心功能恶化继而导致OSA向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转变。并且,CSA也可认为是心功能加重到一定程度的代偿表现,然而这种代偿只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可能是有害的。目前CSA与HF的发病机制不明,但近些年来相关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就CSA与HF发病率、临床特点、分型、病理机制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枢性睡眠呼吸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1项,且不能被其他因素解释。(1)日间嗜睡。(2)频繁的夜间微觉醒/唤醒。整夜监测证实,每小时睡眠中有5次或更多的中枢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清醒时正常碳酸血症,PaCO2<45mmHg。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的特点是呼吸努力不存在或减少,伴随气流和食管压的减少,且持续10秒或更长。

  • 标签: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诊断
  • 简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的特点是睡眠时因中枢驱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反复气流中断。笔者在临床中见一例35岁无基础疾病的睡眠打鼾的中青年患者,经PSG监测诊断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透明隔间腔及V氏间腔增宽。笔者考虑其CSA可能与透明隔间腔增宽致控制睡眠的相关中枢驱动功能受损有关。经伺服通气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微觉醒指数、AHI、氧减饱和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睡眠结构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明隔腔(CSP)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 伺服通气呼吸机(ASV)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ICU机械通气的中枢呼吸衰竭患者气道管理的作用及疗效。方法30例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低氧血症的中枢呼吸衰竭患者,排除呼吸机相关性通气不足及血液、循环性缺氧等因素,床边胸片检查提示炎性浸润阴影,常规负压吸痰治疗无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行床边纤维支气镜介入治疗。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4小时的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对比评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将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ICU机械通气的中枢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管理,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ICU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气道管理
  • 作者: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中枢视觉损伤(CVI)是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最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发达国家儿童视觉损伤最常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也日见增多。CVI患儿除视功能严重受损外,还常缺少独立生存能力,家庭、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抚养和教育成本。本文从了解CVI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掌握CVI基本检查方法和意义,重视CVI早评估、早发现和早干预,加强CVI宣传普及预防工作和多学科交叉合作4个方面,强调关注CVI和给予CVI患儿更多、更为有效的关爱。(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21-325)

  • 标签: 视觉障碍 视通路 膝状体 神经通路
  • 简介:雷霆队搬到俄克拉荷马市已经快三年了,一直都在寻找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中锋,直到今年季中交易截止日前才总算让他们如愿以偿,换到了帕金斯(KendrickPerkins)。等待了将近三年,球队对帕金斯的期望自然很高,帕金斯就说:"当我下飞机时,每个人都跟我说他们很兴奋我可以来到雷霆队,那

  • 标签: 帕金 凯尔特人 球队 球员 布鲁克斯 中枢
  • 作者: 林紫薇 曲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减重糖尿病代谢外科 200072
  • 简介:摘要肥胖症的主要治疗难点在于减重后的体重维持及防止反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大脑的功能异常密不可分,而大脑在减重后的体重维持及反弹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肥胖症发生过程中体重调控的中枢机制,并比较了常用的减重方法对中枢的影响和由此导致的减重效果的差异。期望减重应从病因出发,强调个体化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不可忽视中枢的调控。

  • 标签: 减重 中枢 行为心理干预 减重药物
  • 简介:  (二)海马对HPA轴活动的抑制性效应 Herman等(1995)的研究表明,这表明海马对HPA轴的活动有抑制影响,杏仁核参与了HPA轴应激反应的激活

  • 标签: 下丘脑垂体 中枢控制 垂体肾上腺皮质
  • 简介:以乌拉坦麻醉猫膈神经放电及肋间外肌放电为指标(可分别反映延髓呼吸中枢背侧组DRG和腹外侧组VRG的活动),观察3-(2′,2′,2′-苯基环戊基羟基乙氧基)奎宁环(PCHE)对抗敌敌畏(DDVP)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椎动脉(iva)注射DDVP2mg,膈神经放电立即被抑制,继之肋间外肌放电也抑制或先短暂兴奋再抑制,再于椎动脉注射阿托品0.2mg,仅少数动物(1/3)的肋间外肌放电开始恢复,当加大剂量至0.25mg时,部分动物的两种放电才恢复(2/6)。注射PCHE0.2mg,可使大部分动物(5/6)的两种放电同时恢复,提示DDVP优势影响DRG,阿托品对VRG的作用要比DRG明显,PCHE对DRG及VRG均有较强的作用;PCHE在低于阿托品剂量就可产生更强的对抗DDVP所致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

  • 标签: 敌敌畏 阿托品 抗胆硷药 膈神经 肋间外肌 呼吸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hiari畸形Ⅰ型(CMI)合并脊髓空洞症(SM)患者并发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的护理治疗实践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3例CMI合并SM并发CSAS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情况下行手术治疗,给予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23例CSAS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表现均有改善,无术后不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5例重度CSAS的患者,术后3个月有明显改善,根据身体情况减少或停止呼吸机辅助通气。结论手术治疗CMI伴SM并发CSAS的效果较好,精细个性化的术前术后护理为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提供保证。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脊髓空洞症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常见的重症临床综合征,往往导致重症患者预后不良。ARDS呼吸驱动异常增加与肺损伤密切相关,及时控制ARDS过强的呼吸驱动,有助于减轻肺损伤并且改善临床预后。ARDS呼吸驱动异常增加发生的机制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肺泡塌陷引起的牵张反射及炎症刺激等,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理学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进行评价,并且可以通过镇痛镇静联合肌肉松弛、高呼气终末正压(PEEP)及俯卧位的治疗控制自主呼吸,根据ARDS患者呼吸驱动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ARDS患者呼吸驱动的评估方式及患者的管理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驱动 肺损伤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呼吸中枢损伤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收治的58例中枢损伤所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29例实施保留气管切管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保留气管切管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中枢损伤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 简介:学生时期,投身革命赵中枢,原名赵键,字中枢,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生于1912年12月26日。其父赵丕廉,1906年参加同盟会,民国建立后历任国民政府要职。北平解放前夕利用与傅作义之旧交,为促进北平和平解放尽力奔走,随后又协助挚友章士剑奔走于国共和谈代表之间。

  • 标签: 北平和平解放 斗士 隐蔽 国民政府 解放前夕 国共和谈
  • 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指血压明娃升高伴靶器官损害,如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肺气肿、子痫、卒中、头部外伤、致命性动脉出血或主动脉夹层,需住院和进行胃肠外药物治疗。高向压亚急症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通常不需住院,但应直即进行口服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高血压危象中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最常见,包括脑梗死、脑病、颅内和蛛网膜下隙出血。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急症 高血压危象 血压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不稳定性心绞痛 蛛网膜下隙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