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上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难以鉴别,缺乏早期诊断依据,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逆转录酶。与细胞周期、衰老、凋亡和永生化密切相关,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激活而使细胞获得永生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在蛋白细胞周期调控网络中发挥负调节作用,而细胞周期调控网络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提示二者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均有异常,可能联合参与肾上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为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端粒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蛋白
  • 简介:肿瘤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与原癌基因激活或功能增强、抑癌基因失活或功能缺失、凋亡调节基因以及DNA修复基因异常有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HSP70和p27两者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以及两者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SP70 p27 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与细胞周期蛋白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水平。结果姜黄素0—10mg/L作用24h可将K562细胞和HL-60细胞阻滞于G0/G1期,该期细胞比例增加;阻断细胞从S期向G2/M期转化,G2/M期细胞比例减少;姜黄素作用24h减少K562细胞和HL-60细胞CyclinD1、CyclinB1的蛋白水平,但几乎不影响K562细胞和HL-60细胞CyclinA的蛋白水平。结论姜黄素扰乱K562细胞和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与CyclinD1和CyclinB1的蛋白水平减少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姜黄素 细胞周期阻断 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D1 CYCLIN
  • 简介:摘要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其生物学功能在于连接外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纽带,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直接或间接引起Cyclin D1过表达将导致细胞增殖调节机制失控、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导致肿瘤发生、发展;Cyclin D1的编码基因CCND1扩增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性综述了Cyclin D1的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其对预后、疗效预测作用,以及有关治疗靶点研究进展,并对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 标签: 细胞周期蛋白D1 预后 疗效预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纤层蛋白B2(LMNB2)在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方式。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利用LMNB2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在HUVEC细胞中下调LMNB2的表达,检测对内皮细胞体外成管的影响,统计单视野管状结构长度及节点数目;通过噻唑蓝(MTT)、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LMNB2对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相关标志物,包括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DCA3)的mRNA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及CHIP实验检测LMNB2对CDCA3的调控作用。采用Student’s 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在HUVEC细胞中,下调LMNB2会抑制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单视野平均管状结构总长由(6.45±0.63) mm下降至(2.61±0.52) mm,下降59.5%(t=4.709,P<0.01),节点数量下降由单视野的(14.75±1.25)个下降为(7.75±0.48)个,下降57.5%(t=5.230,P<0.01);LMNB2的敲低会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伤口愈合率下降25%(t=4.541,P<0.05),且Ki-67、PCNA、MMP-2及MMP-9表达均显著降低;在HUVEC细胞中,LMNB2结合CDCA3启动子位点,促进CDCA3的转录。回复实验证实下调LMNB2后过表达CDCA3会回复由LMNB2缺失导致的增殖及血管新生缺陷。结论LMNB2可调控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通过调控CDCA3的表达调控血管新生。

  • 标签: 核纤层蛋白B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脓毒症 体外成管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周期素结合蛋白(CacyB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于济南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的肺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标本各6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癌和正常癌旁组织中CacyBP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和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460和H1975)中CacyB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将siRNA、siCacyBP-1、siCacyBP-2、慢病毒包装质粒shNC和shCacyBP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记为siNC组、siCacyBP-1组、siCacyBP-2组、shNC组和shCacyBP组),将对照质粒和Flag-CacyBP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记为NC组和Flag-CacyBP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平板克隆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周期情况,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或过表达CacyBP A549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Snail1、Vimentin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CacyBP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41±0.23,高于正常癌旁组织(0.11±0.04,P<0.05)。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460和H1975)CacyBP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1、0.38±0.01、0.32±0.01和0.41±0.01,均高于16HBE细胞(0.03±0.01,均P<0.05);RT-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与siNC组[吸光度(A)值为1.54±0.03]比较,siCacyBP-1组和siCacyBP-2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分别为1.38±0.04和1.34±0.03,均P<0.05)。shNC组细胞克隆形成数为(41.33±3.21)个,高于shCacyBP组[(22.00±3.61)个,P<0.05]。shCacyBP组细胞G1期占比为(61.35±5.45)%,高于shNC组[(49.61±1.54)%,P<0.05];S期占比为(25.41±3.21)%,低于shNC组[(38.68±0.46)%,P<0.05]。shCacyBP组细胞迁移率为(12.67±0.71)%,低于shNC组[(35.50±2.07)%,P<0.05]。shNC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量分别为(406.33±7.37)个和(92.33±8.50)个,高于shCacyBP组[分别为(224.67±10.01)个和(66.00±7.94)个,均P<0.05]。与siNC组相比,敲低CacyBP的表达,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1和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NC组相比,Flag-CacyBP组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Snail1和p-Akt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可逆转上述结果。结论CacyBP通过调控Akt通路的活性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钙周期素结合蛋白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绝经后女性生育周期(RLD)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1年5至12月在中国7个地区招募的共11 055名自然绝经后女性,按RLD分为4组,并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减少偏倚,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及分层分析观察各RLD组出现UACR≥30 mg/g的比值比(OR),中介效应分析量化RLD在UACR对心血管疾病(CVD)发生中的影响。结果RLD 18~31年、32~34年、35~36年、37~50年组,分别有2 373、2 888、2 472、3 322人。RLD最短(18~31年)组的年龄偏大(P<0.001)、CVD发生率(P=0.025)和UACR水平最高(P<0.001)。充分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最短RLD(18~31年)相比,RLD最长(37~50年)的女性发生UACR≥30 mg/g的风险降低28%(OR=0.72,95%CI 0.64~0.82,P<0.001)。RLD每延长1年,出现UACR≥30 mg/g的风险降低2%(OR=0.98,95%CI 0.97~0.99,P<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体重正常(P=0.003)或超重(P=0.001)、无CVD病史(P=0.001)以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P=0.004)的女性中,RLD与UACR的相关性更加显著。中介效应分析发现3.0%的尿白蛋白对发生CVD的影响是通过RLD介导的(P=0.048)。结论在中国人群自然绝经后的女性中,长RLD(37~50年)与较低的UACR相关。

  • 标签: 雌激素类 心血管疾病 生育周期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周期素结合蛋白(CacyB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于济南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的肺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标本各6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癌和正常癌旁组织中CacyBP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和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460和H1975)中CacyB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将siRNA、siCacyBP-1、siCacyBP-2、慢病毒包装质粒shNC和shCacyBP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记为siNC组、siCacyBP-1组、siCacyBP-2组、shNC组和shCacyBP组),将对照质粒和Flag-CacyBP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记为NC组和Flag-CacyBP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平板克隆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周期情况,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或过表达CacyBP A549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Snail1、Vimentin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CacyBP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41±0.23,高于正常癌旁组织(0.11±0.04,P<0.05)。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460和H1975)CacyBP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1、0.38±0.01、0.32±0.01和0.41±0.01,均高于16HBE细胞(0.03±0.01,均P<0.05);RT-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与siNC组[吸光度(A)值为1.54±0.03]比较,siCacyBP-1组和siCacyBP-2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分别为1.38±0.04和1.34±0.03,均P<0.05)。shNC组细胞克隆形成数为(41.33±3.21)个,高于shCacyBP组[(22.00±3.61)个,P<0.05]。shCacyBP组细胞G1期占比为(61.35±5.45)%,高于shNC组[(49.61±1.54)%,P<0.05];S期占比为(25.41±3.21)%,低于shNC组[(38.68±0.46)%,P<0.05]。shCacyBP组细胞迁移率为(12.67±0.71)%,低于shNC组[(35.50±2.07)%,P<0.05]。shNC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量分别为(406.33±7.37)个和(92.33±8.50)个,高于shCacyBP组[分别为(224.67±10.01)个和(66.00±7.94)个,均P<0.05]。与siNC组相比,敲低CacyBP的表达,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1和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NC组相比,Flag-CacyBP组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Snail1和p-Akt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可逆转上述结果。结论CacyBP通过调控Akt通路的活性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钙周期素结合蛋白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CDCA8)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从UCSC Xena数据库中下载33种肿瘤的转录组、临床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R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基因CDCA8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分析其表达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CA8与肿瘤突变的相关性,Estimate及Cibersort算法评估肿瘤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CDCA8在不同肿瘤中参与的通路,探究其机制。结果CDCA8在20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织(2.86±1.43比1.12±0.96,Z=71.28,P<0.01),其高表达与14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CDCA8表达水平与9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风险比(HR)=1.23,P<0.05];CDCA8表达量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基质评分以及免疫评分显著相关,并且在多数肿瘤中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GSEA结果提示CDCA8在不同恶性肿瘤中参与多条免疫相关通路以及免疫功能。结论CDCA8可作为多数肿瘤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在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 恶性肿瘤 预后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方法设计5个靶向Cdc6的RNA干扰靶点序列(Target1、2、3、4、5),构建靶向Cdc6的RNA干扰载体和Cdc6过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外源筛靶,采用Westernblot检测Cdc6蛋白表达情况,判断不同靶点的干扰效果,选择两条最佳RNAi有效靶点序列,制备靶向Cdc6的慢病毒载体,并将其转染Tca8113细胞,通过Real-time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dc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MTT法测定Tca8113细胞生长水平。结果成功构建Cdc6siRNA表达质粒及Cdc6过表达载体质粒,经外源筛靶实验显示,相对阴性对照组(NC),Target3和Target4靶点对Cdc6蛋白表达的敲减作用最显著,敲减率分别为69.15%和84.85%。在Tca8113细胞中,与NC组比较,靶向Cdc6慢病毒载体KD1和KD2组Cdc6mRNA表达的敲减率分别为50%和65%;Cdc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65.87%和79.38%;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5.84%和30.34%。结论成功构建两条靶向Cdc6RNAi慢病毒载体:Target3和Target4。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外周血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mRNA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治疗的80例子宫颈炎等子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检测2组患者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的HPV-DNA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yclin A、CDK2 mRN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HPV-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5.00%(60/80)比13.75%(11/80),P<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8、1.49±0.07,均高于对照组(0.11±0.03、1.1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1次(OR=3.093,95% CI 1.386~6.899,P=0.021)、初产年龄≤18岁(OR=3.684,95% CI 1.651~8.219,P=0.013)、HPV-DNA阳性(OR=4.125,95% CI 1.849~9.202,P=0.001)及外周血cyclin 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3.800,95% CI 1.703~8.478,P=0.006)、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4.821,95% CI 2.161~10.756,P=0.008)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95% CI 0.700~0.838)、0.756(95% CI 0.688~0.823)、0.755(95% CI 0.689~0.820)、0.827(95% CI 0.766~0.888)。结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可用于辅助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且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分裂周期蛋白80(NDC80)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提取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胶质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测序数据,分析NDC80基因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析与NDC80共表达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富集分析。通过敲减NDC80基因,探索NDC80表达减少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NDC80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脑组织高(1.996±1.314、0.099±0.148,P<0.01),且NDC80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风险比(HR)=5.12,P<0.01)。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DC80是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子(均P<0.01)。NDC80的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等通路上。此外,敲除胶质瘤细胞中的NDC80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受限,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结论胶质瘤组织中NDC80的上调是胶质瘤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胶质瘤 预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花生衣汤用于化疗周期血红蛋白降低者的有效性及饮食宣教法。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曙光医院肿瘤科的化疗病人血红蛋白降低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食用花生衣汤,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通过一个完整的化疗周期(一般为22天)的饮食干预。并以血红蛋白报告作为评价标准,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花生衣汤对化疗周期血红蛋白降低者,血红蛋白回升有辅佐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机理未进行研究。

  • 标签: 化疗患者 花生衣 饮食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钙黏蛋白(T-cadherin)的表达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T-cadherin过表达质粒和空载质粒,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cadherin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T-cadherin的表达与蛋白激酶B(PKB,also called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数据分析。结果T-cadherin过表达显著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增加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96 h时,T-cad-OE细胞株的吸光度(A)值(2.45±0.13)低于T-cad-Con细胞株(5.4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3,P<0.01)。24h时,T-cad-OE细胞株G0~G1期比例[(70.52±0.59)%]高于T-cad-Con细胞株[(61.2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35,P<0.01)。T-cad-OE细胞株转移细胞数[(38.00±1.63)个]低于T-cad-Con细胞株[(51.30±2.6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667,P<0.01)。并且T-cadherin过表达还可以降低Akt/mTOR通路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体蛋白(p-mTOR)的表达水平。T-cad-OE细胞株p-Akt和p-mTOR蛋白相对灰度值(0.27±0.05和0.55±0.08)低于T-cad-Con细胞株(1.01±0.16和1.0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29、0.355,P<0.01)。结论T-cadherin的过表达可能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周期和转移。

  • 标签: 膀胱癌 T-钙黏蛋白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增殖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 (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2型(EIEE2)的临床特点、诊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12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的1例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EIEE2患儿的病史资料、辅助检查及诊治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思路和未来展望。结果患儿,女,年龄13 d 23 h,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抽搐,使用抗癫痫药物效果欠佳。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发现患儿CDKL5基因存在c.119C>T/ p.A40V杂合变异,此变异为新发变异。结论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EIEE2是值得被关注的罕见病,早期发现并进行基因诊断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

  • 标签: CDKL5基因突变 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DC25C)对肾细胞癌进展与舒尼替尼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析基因本体论(GO)细胞周期数据集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肾癌舒尼替尼耐药基因集,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鉴定出差异表达的CDC25C基因。在Caki-1与786-O细胞系中转染CDC25C小干扰RNA(si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细胞活性检测、集落形成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CDC25C对肾癌增殖、迁移和侵袭潜能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CDC25C蛋白表达,给予舒尼替尼处理探究CDC25C对肾癌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影响。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进一步明确CDC25C潜在的作用通路。采用t检验及Anova-test等进行组间差异分析,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CDC25C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量(0.45±0.5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0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8,P<0.01)。生存分析显示CDC25C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63.7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组(9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9.860,P<0.01)。敲低CDC25C后Caki-1细胞克隆形成数目[(56.33±7.77)个]低于对照组[(111.67±17.50)个,t=4.991,P<0.01]、侵袭细胞数[(81.33±9.02)个]低于对照组[(201.00±18.52)个,t=10.006,P<0.01],舒尼替尼半抑制浓度(IC50)值[(0.35±0.19) μmol/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6.73±1.47) μmol/L,t=7.439,P<0.01],786-O细胞趋势一致。结论CDC25C在肾癌中表达增高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与舒尼替尼耐药性,靶向CDC25C作用轴有望进一步遏制肾癌进展。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 肾癌 靶向治疗
  • 简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成功与失败的界限是由企业是否拥有这样一种能力决定的,那就是现代管理团队必须首先在众多的战略和策略中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然后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主动进行经济周期管理。

  • 标签: 经济周期 企业成功 竞争优势 管理团队 周期管理 全球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对牙根发育的影响及其对上皮根鞘(Hertwig root sheath,HERS)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追踪CDC42在小鼠出生后5 d(postnatal day 5,P5;P3、P7、P14含义依此类推)、P7、P14磨牙牙根的表达情况。将9只8周龄C57BL/6J雄鼠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每组3只),取P3 C57BL/6J乳鼠牙胚于气-液环境下培养1 d后植入小鼠肾被膜下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对照组在小鼠肾被膜下仅植入牙胚,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植入牙胚及吸附PBS的凝胶珠,ML141组植入牙胚及吸附CDC42抑制剂ML141的凝胶珠。通过慢病毒转染敲低HERS细胞中Cdc42表达,进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检测以及划痕实验。对迁移的细胞进行高尔基体(GM130)和细胞骨架(F-actin)免疫荧光染色。通过CCK-8和EdU检测比较对照组和敲低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划痕实验比较对照组和敲低组的细胞迁移率。结果CDC42在牙根发育中表达于HERS上皮、高度极化的成釉上皮和成牙本质细胞,以及临近的牙乳头和牙囊细胞中。肾被膜移植结果显示,ML141组牙根长度[(0.61±0.09)mm]显著短于对照组[(1.03±0.19)mm](P=0.007)和PBS组[(0.98±0.10)mm](P=0.021)。慢病毒转染后,敲低组Cdc42相对表达量(0.31±0.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5±0.08)(t=15.38,P<0.001),敲低效率接近70%。转染后3、4、5 d,敲低组细胞活性(分别为0.87±0.04、0.96±0.10、0.59±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9±0.13、1.55±0.32、1.10±0.09)(t=3.16,P=0.016;t=4.23,P=0.002;t=5.08,P<0.01),敲低组细胞增殖率[(1.65±0.64)%]显著低于对照组[(4.02±1.12)%](t=5.21,P<0.001)。Cdc42敲低后,敲低组24和48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45.1±4.2)%、(56.4±8.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8±7.4)%、(80.2±7.8)%](t=3.78,P=0.019;t=3.62,P=0.023)。对照组中迁移细胞中高尔基体沿迁移方向定向分布,而在敲低组中高尔基体沿细胞核周围分布。结论CDC42在牙根发育中对牙根长度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HERS细胞的迁移与增殖介导牙根伸长。

  • 标签: 细胞周期蛋白质类 牙根发育 上皮根鞘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口腔鳞癌(OSCC)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47例冰冻标本、98例石蜡标本中Mcm7和Cdc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Mcm7mRNA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c6mRNA在正常黏膜中鲜有表达,癌前病变组与OSCC组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m7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其阳性标记指数分别为3.6%、22.3%和45.9%,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CC组Mcm7蛋白表达阳性指数高于癌前病变组(P〈0.01)。Cdc6蛋白在以上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总体较Mcm7低,在正常口腔黏膜中鲜有表达,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7和Cdc6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标记指数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Mcm7和Cdc6的高表达与口腔癌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检测OSCC组织中Mcm7和Cdc6的表达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 标签: 口腔鳞癌 癌前病变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05例胃癌患者与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Cyclin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结果CyclinD1(A870G)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和GG型,基因型在胃癌组与时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clinD1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CyclinD1AA基因型个体惠胃癌的危险性增高。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