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采用断面解剖和间隙灌注方法观察了36具成年男尸的舌骨下区颈部脏器周围筋膜间隙,结果表明,在颈部脏器的前方存在气管前间隙和舌骨下肌后间隙,在后方存在咽后间隙和危险间隙,本文讨论了这四个间隙的延伸和相互通连情况,有助于颈深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筋膜 筋膜间隙 颈部 应用解剖学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筋膜枪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越,选择80例肩关节周围炎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是对照组(功能锻炼治疗,患者40例)、观察组(筋膜枪+功能锻炼治疗,患者4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周围炎采用筋膜枪+功能锻炼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筋膜枪 功能锻炼 治疗总有效率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患者男性.21岁。因“腹痛6d,加重2d”于2010年4月3日入院。患者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始于上腹部,后扩散至右下腹,疼痛程度以下腹部为著;伴纳差、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稍好转。2d前出现腹痛加重,伴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粪,右侧腹股沟及阴囊肿胀疼痛。

  • 标签: 阴囊坏死性筋膜炎 腹膜后阑尾周围脓肿 死亡 腹壁 抗感染治疗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筋膜刀技术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神经松动术与筋膜刀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仅仅给予神经松动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对神经松动术联合筋膜刀技术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在缓解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疼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筋膜刀技术能有效缓解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疼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改善其所致的功能障碍。

  • 标签: 神经松动术 筋膜刀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功能障碍
  • 简介:嘴角下垂、双下巴还有法令纹……随着年龄增长,脸上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们无法抵抗岁月和重力,但依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减缓衰老。养成『筋膜坐』和『筋膜站』的习惯,是减缓衰老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能消除面部已有的初老痕迹。

  • 标签: 筋膜 皮肤松弛 面部 预防 减缓衰老 双下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臀下后动脉带蒂脂肪筋膜瓣联合VSD技术在坐骨结节及周围难治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大冶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12例压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3~86岁,平均62.4岁。压疮病史1~36个月,平均5.6个月,压疮创口面积2.0 cm×3.0 cm~10.0 cm×10.0 cm,平均4.6 cm×5.3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分期手术,一期手术切除压疮处坏死组织、瘢痕及滑囊,直至坐骨结节骨膜, VSD敷料填充创腔,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感染控制后,二期行臀下后动脉带蒂脂肪筋膜瓣转移修复术。术后家访或门诊随访。结果10例压疮创面伤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延迟愈合创面用VSD敷料覆盖冲洗引流2周后完全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12例患者带蒂脂肪筋膜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瓣外形良好。结论采用臀下后动脉带蒂脂肪筋膜瓣结合VSD技术修复坐骨结节及周围慢性难治性溃疡,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 标签: 臀部难治性溃疡 臀下后动脉蒂脂肪筋膜瓣 负压封闭引流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麻雀土色麻雀,一只一只(而非乡村田野上的大群大群),在城市里跳跃,觅食——大约是面包的碎片,而不可能是麦粒或稻穗。它们卑微而又自尊,在鸽子、画眉一类贵族化的鸟群之外,在城市的广场、商厦一类繁华之地边缘,跳跃,觅食。上班或下班路上,我常常看见麻雀伏在小巷中的一抹阳光里,尽管我反复敲打自行车铃怕撞着它们,麻雀们仍一只、两三只地兀自跳跃,或钉子一般钉在那里,毫不畏惧。于是,我的自行车绕一个弧形的圈子,仿佛在向它们致以崇高敬意。我认为,城市里的麻雀来源于城郊,或来

  • 标签: 麻雀 自行车 南阳盆地 城市 跳跃 建筑工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筋膜减压丸对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筋膜减压丸;对照组30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减轻、肿胀消退、皮肤皱褶出现时间、二期修复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自制筋膜减压丸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住院总费用。

  • 标签: 筋膜减压丸 小腿 骨筋膜室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与关节周围浸润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接受超声引导下关节周围浸润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42例患者作为参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对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术后各时段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还能够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超声引导 髂筋膜阻滞与关节周围浸润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指背筋膜瓣及甲床扩大成型术治疗手指末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5例手指末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的患者,于创面的近端指背做筋膜瓣保留伤指长度及覆盖伤指远端创面,联合甲床扩大成型术恢复指端的外形。结果25例皮瓣完全存活,恢复伤指及指甲长度,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之的筋膜瓣及甲床扩大型术治疗手指远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恢复指端的形态和功能。

  • 标签: 指腹缺损 外科皮瓣 甲床 感觉 二次创伤
  • 简介:摘要盆腔筋膜是争议较大的人体解剖部位之一。结直肠外科、妇科和泌尿外科根据专科手术的特点,分别对盆腔筋膜进行解剖标记,命名未能形成统一。对某些特定的解剖结构(如盆丛),不同学者对其位置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标准解剖术语的缺失,给医师理解相应解剖结构造成困难,也阻碍了学科间的交流。本文结合尸体解剖研究、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对盆腔临床解剖的常见困惑和盆腔关键临床解剖术语进行阐述,包括:(1)尿生殖筋膜和膀胱腹下筋膜是脏筋膜的组成部分;(2)脏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是两层独立的筋膜;(3)盆丛位于脏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汇合处的外侧;(4)从层面的观点来理解盆腔侧韧带;(5)把握筋膜理解的整体观点。

  • 标签: 筋膜 解剖学,局部 盆腔 妇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本文介绍以筋膜为蒂的前臂逆行筋膜皮瓣,旋转180°经腕部纵切口向手部明道转移,为因蒂部旋转后出现的皱摺增加腕部切口缝合的张力,采用在蒂部保留宽1cm皮条的方法,共用于10例除2例外余均一期愈合。认为皮瓣的长:宽在5:1范围内,可保安全无虞。更多还原

  • 标签: 筋膜皮瓣 手部创伤 腕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一期愈合 切口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与单纯的游走罐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比,找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0例患有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和对照组(单纯游走罐),每组30例,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结果两个疗程后,实验组治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3.3%(2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和单纯的游走罐对肌筋膜炎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优于单纯的游走罐。

  • 标签: 游走罐 腰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松解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为7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对其采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 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肌筋膜刃针结合FM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利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治疗,对照组行电针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行刃针结合F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的变化程度,分析评估以明确刃针结合FM治疗该病的疗效及机制。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 82.22%,两组治疗的疼痛均较前有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两组实验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FM意大利理筋手法,刃针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提出与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结直肠外科手术带入了膜解剖时代。日本提出的躯干筋膜分层延续理论,能很好地帮助理解结直肠手术相关的筋膜筋膜间层面。腹膜后的多筋膜层次、其向盆腔延续的复杂性以及筋膜间在个别地方的致密粘连,为术中准确把握筋膜间平面提出了挑战。直肠固有筋膜及腹膜后筋膜,尤其是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有着独特的筋膜表面小血管分布特征,直肠固有筋膜的小血管根部能帮助精准寻找中低位直肠前侧方和后侧方致密粘连处的筋膜间平面,而输尿管神经筋膜表面血管的纵向走行及交通支血管稀少等特点能协助辨认肠系膜融合筋膜层面,增加肠系膜切除的完整性,降低术中神经损伤及肠系膜残留概率。对筋膜小血管的组织胚胎及解剖学认识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筋膜 筋膜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