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膈功能障碍在重症患者中非常普遍,同时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影响。但是,吸气训练在世界各地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并不是一种标准做法。国内,ICU内吸气训练的临床研究较少,各项研究之间训练方法差异较大。因此,文章阐述了危重症相关膈功能障碍的定义、发病机制、评估与诊断、吸气训练的指征及训练方法,以期国内临床医务人员重视危重症相关膈功能障碍及规范的吸气训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气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膈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患者原因,有6例患者退出(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3例),最终有2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12例。2组患者根据功能障碍情况均接受相应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 d,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PEF)占预计值百分比评估肺通气功能,采用最大吸气压(MIP)和吸气峰流速(PIF)评估吸气功能,通过超声测量患者膈移动度以及吸气末膈厚度(DTei)和呼气末膈厚度(DTee),并计算膈增厚率(DTF),分析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VC、FEV1、PEF、MIP和PIF以及深呼吸时患侧膈移动度和隔厚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观测指标[FVC(84.67±15.97)%、FEV1(79.08±11.46)%、MIP(63.77±23.50)cmH2O、PIF(3.55±1.38)L/s、膈移动度(4.80±1.42)cm、DTei(0.59±0.15)cm、DTF(97.29±46.11)%]均较组内治疗前[FVC(57.42±17.84)%、FEV1(56.00±19.16)%、MIP(39.33±18.86 cmH2O、PIF(1.87±0.85)L/s及(3.14±1.24)cm、(0.42±0.10)cm、(54.79±31.38)%]和对照组治疗后[FVC(67.75±22.26)%、FEV1(66.08±17.95)%、MIP(41.73±20.67)cmH2O、PIF(2.32±1.27)L/s及(3.29±1.09)cm、(0.47±0.11)cm、(49.97±44.57)%]有显著提高(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PEF、DTee、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气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吸气功能、膈移动度及收缩时膈厚度。

  • 标签: 脑卒中 吸气肌训练 肺功能 膈肌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持续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具有反复性、进行性的特点,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COPD患者的吸气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但通过适度的强化训练,能提高阈值、增加呼吸力量。本文就吸气训练(IMT)对COPD患者的影响、训练方法及训练处方进行探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气肌训练,训练方法,训练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训练联合膈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训练和膈抗阻训练,吸气训练和膈抗阻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吸气力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呼吸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力指数、Fugl-Meyer评分和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61.80%、75.00分和38.00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吸气力指数与FMA评分(r=0.649, P<0.001),Berg平衡评分与FMA评分(r=0.607, P<0.001),吸气力指数与Berg平衡评分(r=0.475,P<0.005),3者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吸气训练联合膈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吸气力水平,同时还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肌 运动 平衡功能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训练(IMT)对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肺功能、呼吸力量及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拟行减肥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30天期间进行IMT训练,吸气阻力值分别设定为最大吸气压(MIP)的40%和5%水平,每天训练20 min。于手术前及术后第2,7,14,30天时分别检测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等]、呼吸力量[包括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及耐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FVC:(91.6±11.2)% vs (105.5±10.8)%,P>0.05;FEV1:(92.1±15.6)% vs (104.7±11.3)%,P>0.05;PEF:(91.1±10.5)% vs (103.5±14.3)%,P>0.05]在术后第7天时均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FVC:(95.8±11.2)% vs (104.5±10.5)%,P>0.05;FEV1:(92.7±12.2)% vs (102.8±12.3)%,P>0.05;PEF:(93.2±10.7)% vs (107.4±16.3)%,P>0.05]在术后第14天时才恢复至手术前水平;观察组在术后第30天时MIP[(112.5±11.6)% vs ( 100.0±9.3%),P<0.05]及吸气耐力[(126.1±10.9)% vs (100.0±11.2)%,P<0.05]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对照组MIP[(86.2±8.6)% vs (100.0±10.9)%,P<0.05]则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呼吸耐力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104.6±11.5)% vs (100.0±9.9)%,P>0.05]。结论IMT训练能有效改善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吸气力量及耐力,同时还能加速肺功能恢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态肥胖 吸气肌训练 减肥手术 肺功能 呼吸肌力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耐力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肺功能、呼吸力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8周吸气耐力训练(采用德国产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训练时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55%最大吸气压(MIP)水平,连续训练30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每周训练4 d,持续训练8周;对照组患者同期也进行吸气训练,但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10%MIP水平,其他训练参数同观察组。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压、肺功能及呼吸力量,同时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2组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IP[(123.6±13.9)cmH2O vs (83.5±9.8)cmH2O)]及6MWT距离[(597.1±52.7)m vs (541.3±49.6)m)]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但血压水平、肺功能以及最大呼气压(MEP)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述各参数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8周吸气耐力训练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吸气力量及运动能力,但对患者血压水平及肺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吸气肌耐力训练 高血压 肺功能 呼吸肌力量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膈运动方面的效果,并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2年11月份脑卒中患者共104例为项目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选为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康复训练以及观察组(52例)实施吸气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不同训练干预前后膈移动速度、膈增厚率、膈收缩速度数值以及FVC、FEV1、PEF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膈移动速度、膈增厚率以及膈收缩速度均显著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FVC、FEV1、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PEF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气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膈运动功能,在康复阶段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吸气肌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 脑卒 膈肌运动
  • 作者: 金华平 倪波业 朱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5
  • 出处:《实用医学杂志》2022年12月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邮编:215000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联合吸气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110例脑卒中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例)、吸气训练组(n=35例)和联合组(n=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吸气训练组采取吸气训练,在此基础上,联合组采取ACBT联合吸气训练,比较三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联合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吸气训练组(P<0.05)。联合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高于吸气训练组、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ACBT联合吸气训练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 标签: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吸气肌训练 肺功能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吸气力量训练的步行功能与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与康复训练的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吸气力量训练的方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一周、第三周与第五周的BBS评分,观察组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悬吊运动疗法与吸气力量训练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与平衡功能,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躯干的稳定。

  • 标签: 悬吊运动疗法 吸气肌力量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气训练(IMT)联合耐力训练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耐力及外周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2019年7月,共纳入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心衰患者76例,计算机法随机分组,康复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康复组患者给与IMT联合耐力训练的康复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12周行最大吸气压(PImax)、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运动试验(CPET)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力评定法(MRC)评估心肺耐力及外周力。结果干预后康复组PImax高于对照组及同组干预前[(91.5±12.3)比(72.4±10.2)cmH2O(1 cmH2O=0.098 kPa),P<0.001],而对照组前后则无明显改变;康复组LVEF高于对照组[(52.0%±9.0%)与(43.3%±8.4%),P<0.001];CPET:康复组峰值公斤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摄氧量(VO2at)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合理的IMT联合耐力训练的心脏康复方案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心衰患者心肺耐力及外周力,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吸气肌锻练 心力衰竭 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训练(IMT)对老年女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老年(60~70岁)健康女性分为IMT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IMT组给予IMT训练,训练时吸气阻力值设定为50%最大吸气压(MIP)水平,每周训练5次,持续训练5周;对照组训练方法及干预时间同IMT组,但训练时吸气阻力值设定为5% MIP水平。于干预前、干预5周后测定2组老年对象安静时心率变异性(HRV),采用深呼吸试验记录吸气相心率(HR-in)和呼气相心率(HR-ex),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估2组老年对象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IMT组MIP明显升高(P<0.05),HRV频谱中高频功率(HF)升高、低频功率(LF)与HF比值(LF/HF)降低(P<0.05),在深呼吸试验时HR-in[(74±9)bpm]及HR-ex[(65±5)bpm]均明显下降(P<0.05),WHOQOL量表各项指标(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评分[分别为(75.6±5.0)分、(68.7±7.2)分、(66.2±6.8)分和(51.0±6.2)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数据干预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为期5周的IMT训练能显著改善老年女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为制订抗衰老运动康复处方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吸气肌训练 衰老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膈最大吸气振幅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综合ICU机械通气需要脱机拔管患者共92例作为对象,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n=46例)和撤机失败组(n=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两组患者的TPIAdia、呼吸浅快指数(RSBI)、膈增厚分数(TFdi)评分。结果 撤机失败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qSOFA评分高于撤机成功组(P

  • 标签: []膈肌最大吸气振幅 ICU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根据临床工作几十年工作实践自行设计研制了微型医用深吸气仪、属医疗卫生、保健技术领域,仪器其结构由气嘴、上顶板、圆柱管、下底板、指示片、螺杆、螺母构成。使用它既可以鼓励病人进行主动、深而慢的、平静匀速最大吸气运动,达到深吸气目的,增加肺的通气功能,又有量化标准,与过去吹气球方法(土办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

  • 标签: 医用仪器 微型深吸气仪 通气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增厚分数与最大吸气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应用低水平PSV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撤机前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使用超声测量右侧膈位移(DE)、吸气末和呼气末膈厚度,计算膈增厚分数(DTF)。统计分析DTF、膈位移和MIP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AUCROC分别评价DTF、膈位移和MIP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57例,撤机失败16例。撤机成功组的DTF(35%±8%)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DTF(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撤机成功组的MIP[(34±9)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MIP[(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6,P<0.01)。DTF、MIP和膈位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是0.907、0.896和0.749。以DTF≥27.78%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92.98%,特异度81.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 CI:0.816~0.963)。以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80.7%,特异度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803~0.955)。以DTF≥27.78%且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 CI: 0.832~0.971),特异度提高到87.7%,但敏感度略降低到87.5%。结论DTF及MI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撤机结果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与DTF及MIP相比,DTF结合MIP提高了对成功撤机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最大吸气压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99年《中国语文》第4期刊载了张淑敏先生的《兰州话中的吸气音》一文,首次报导了西北方音中一种很特殊的吸气音。随后又有王森先生《甘肃话中的吸气音》刊载在《中国语文》2001年第2期.据笔者调查,这种吸气音还见于宁夏南部,语音特征、功能特征与甘肃话一样.本文在张、王两位先生

  • 标签: 固原方言 吸气音 特征 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床边深度呼吸训练对晚期帕金森病病人吸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晚期帕金森病患者62例(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呼吸训练的对照组(31例)与床边深度呼吸训练的观察组(31例),观察患者吸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吸气功能改善好,Barthel评分高,P<0.05。结论: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开展床边深度呼吸训练,能促进其吸气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床边深度呼吸训练 晚期帕金森病 吸气肌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我们知道,在所谓的“空气”中,维系我们生存的必要气体——氧气,在大气中所占比例排名第二(21%)。稳居榜首的是氮气,它在地球大气中含量高达78%,

  • 标签: 气体 配方 呼吸 地球大气 氧气 氮气
  • 简介:材料和用具小气球,漏斗。我的问题不用任何别的东西的帮忙,我能用漏斗把气球吸起来吗?我的实验这个实验过程挺简单的,我们只要像平时玩耍时一样,吹一个小气球就行啦。家里没有漏斗的话,请爸爸妈妈买一个回来。我可以用漏斗为爸爸妈妈和小朋友表演一回奇妙的把戏。

  • 标签: 气球 漏斗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