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用胸腔体积描记法通过从气压变化→电信号→数字信号的转化过程,将家兔的胸腔体积变化转变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再经过滤波、信号识别、各种影响因素的校正,从而实现了对家兔呼吸参数的准确测定。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在不影响动物呼吸的清醒状态下实时测量呼吸参数,特别适用于吸入暴露时的呼吸测量。

  • 标签: 吸入暴露装置 胸腔体积描记器 测量 呼吸参数 吸入毒理学 实验设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吸入气雾剂剂量均一性取样装置用于检测从定量吸入剂口接器释出的有效药物成分的含量.该装置可在规定流速下取得气雾剂等吸入制剂一个剂量的样品,适用于递送剂量均一性测定,用以评价吸入制剂的给药安全性.这是评价吸入制剂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 标签: 吸入制剂 单位递送剂量的药物含量
  • 简介:雾化吸入作为婴幼儿心脏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较为常用。为了患儿能较好地配合雾化吸入,提高疗效,我们采用铁丝和薄膜制作成帐篷式雾化吸入辅助装置,临床应用21例,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雾化吸入 辅助装置 婴幼儿 帐篷 心脏手术后 辅助治疗
  • 简介:综述国际上近年来吸入粉雾剂给药装置的研究进展状况,指出我国应加快对微粉化气雾剂药品的研发,尤其应注重对纳米技术在吸入粉雾剂中的应用.

  • 标签: 肺部给药 吸入粉雾剂 给药装置 纳米技术
  • 简介:摘要由各种原因导致自主呼吸障碍,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的是目前重症监护室较为常见的手术。现临床上主要对有人工气道患者使用雾化吸入方式,以湿化呼吸道与降低痰液黏稠性,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一项好的雾化吸入技术需一项好的雾化吸入装置作辅助,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本综述主要根据最新研究及相关文献阐述改良后的雾化吸入装置对人工气道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吸入治疗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提高吸入技术的准确性,可改善疾病的预后。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特点、配合程度和个人喜好正确选择和使用吸入装置,是治疗的关键之一。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浦东)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通过介绍吸入装置的原理、不同吸入装置的特征和使用要点以及制定相关的吸入治疗技术评价标准,为基层医院实施吸入治疗技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吸入治疗 吸入装置 儿童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装置改良前后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应用改良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的气管切开患者 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 应用 常规氧气雾化吸入气管切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以及痰液黏稠Ⅲ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痰液黏稠Ⅲ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改良氧气雾化吸入装置应用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可以提高气道湿化满意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痰液黏稠Ⅲ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氧气雾化吸入装置 改良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对烟雾暴露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烟雾暴露哮喘组(C组)、哮喘+乙酰半胱氨酸组(D组)、烟雾暴露哮喘+乙酰半胱氨酸组(E组),A组为正常小鼠对照,B组做哮喘模型,C组做烟雾暴露哮喘模型,D组在哮喘的基础上行乙酰半胱氨酸吸入,E组在烟雾暴露哮喘的基础上行乙酰半胱氨酸吸入。观察对比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及肺组织中GATA-3/T-bet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与A组相比,B、C、D、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B、C组相比,D、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降低(P<0.05);与D组相比,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A组相比,B、C、D、E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与B、C组相比,D、E组GATA-3表达量降低,T-bet表达量升高(P<0.05);与D组相比,E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可明显抑制烟雾暴露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炎症反应。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GATA-3/T-bet通路 烟雾暴露哮喘 气道上皮炎症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疾病负担重。吸入疗法作为慢阻肺治疗的首选给药方式,起效快速、使用方便;但临床仍存在医患对吸入装置特性认识不足、吸入装置使用不当、吸入药物选择不同、吸入方法掌握不妥等情况,导致患者症状控制不佳、急性加重增多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将重点介绍吸入药物的类型和作用机制、吸入装置的种类和特点、影响吸入药物疗效的因素等,以利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吸入装置,从而实现慢阻肺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小剂量泵注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至10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择期行包皮环切手术的80例患儿分为SD组和K组;SD组40例,年龄(6.04±1.04)岁,K组40例,年龄(6.05±1.06)岁。在麻醉准备间,SD组患儿使用便携式组合吸入装置吸入2 ml七氟醚,K组患儿予肌内注射氯胺酮4.00~5.00 mg/kg,两组患儿入睡后将其推入手术室,立即开放外周静脉,SD组予右美托咪定0.50 μg/kg,稀释至20 ml,K组予等量的盐水,两组均10 min泵注完成。术中两组依据体动反应分别追加七氟醚1 ml/次、氯胺酮0.50 mg/kg。记录两组入睡、苏醒、离室时间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评估苏醒期躁动和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生命体征、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SD组入睡、苏醒和离室时间分别为(1.68±0.38)min、(13.08±1.61)min、(27.79±3.33)min,K组分别为(2.70±0.38)min、(25.61±3.12)min、(34.23±4.55)min,SD组入睡、苏醒和离室时间均明显降低(均P<0.05);SD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为(1.58±0.59)分,K组为(2.53±0.72)分,SD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FLACC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入室时、苏醒时、离室时HR、MA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切皮时和术毕时,SD组的HR、MAP、SpO2分别为(92.93±4.08)次/min、(69.98±3.07)mmHg(1 mmHg=0.133 kPa)、(99.25±0.78)%、(87.28±3.99)次/min、(66.98±2.77)mmHg、(99.18±0.75)%,K组分别为(95.28±3.40)次/min、(71.95±4.49)mmHg、(99.00±0.72)%、(92.48±3.76)次/min、(70.87±3.22)mmHg、(98.93±0.76)%;与K组相比,在切皮时和术毕时,SD组的HR、MAP出现一过性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O2无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患儿无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SD组的躁动发生率、气道分泌物增加均为0,K组分别为10%(4/40)、15%(6/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组合式吸入装置吸入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小剂量泵注,起效迅速、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为小儿包皮环切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 包皮环切手术 七氟醚 右美托咪定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患者应用笑气镇静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南北两院接诊的60例口腔颌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笑气镇静措施。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及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0,14.997,22.051,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患者应用笑气镇静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的风险,达到较高的依从度,可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 笑气镇静 护理
  • 简介:“2003年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工商银行进行审计时.全部参审人员仅为1999年的1.1%.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却是1999年的38倍。”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副审计长的一席话令人亦喜亦忧: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信息化还能发挥多大的力量?

  • 标签: 审计 信息化 《宪法》 “审计风暴” 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完善职业暴露保障体系。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4例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有效的处理,4起职业暴露均未发生HIV感染事件。结论医护人员应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机构应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建立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保障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

  • 标签: HIV职业暴露 处理 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1例哮喘/COPD门诊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用药信念、装置使用评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装置使用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提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与装置使用评分(P〈0.01)、用药信念(P〈0.01)、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P〈0.05)和急性发作次数(P〈0.05)密切相关。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仍然与装置使用依从性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哮喘/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不理想。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吸入装置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哮喘/COP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吸入装置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了解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的应用对于小儿手术的影响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接受择期短小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术前病房内肌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接受术前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结果:接受术前肌注氯胺酮麻醉的对照组患儿麻醉复苏阶段吞咽、应答以及肢体活动恢复所耗时间分别为(11.24±2.85)min、(22.07±3.40)min、(17.34±3.47)min,接受术前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的观察组患儿对应数据分别为(6.30±2.29)min、(13.46±3.51)min、(11.40±2.83)min(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术前使用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入室困难的情况,并且能够提高术后麻醉复苏效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 小儿 手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病暴露者对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方法以395例2014.1.1.~2016.1.1.之间在我门诊治疗的狂犬病暴露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情况。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上狂犬病暴露者严重匮乏,尤其是文化程度低或者是中老年人群。结论狂犬病暴露者受认知不足的影响,使得不能积极的配合、遵从医生的综合治理,进而将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人群 暴露处置 认知
  • 简介:二战期间,德国训练了大量特工,通过空降潜入苏联境内。这年.苏联克格勃抓捕了一名可疑人员,此人自称是电气工程师,但克格勃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克格勃官员苏科洛夫查看了他的身份证和工作证,没有发现问题;请来专家和他谈电气方面的事情,此人也对答如流.找不到可疑的地方。

  • 标签: 特工 电气工程师 克格勃 二战期间 身份证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