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78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经常听到先生的大名,可惜我在物理系读书,无缘看到先生的风采.

  • 标签: 启功先生 送别启功
  • 简介:2005年6月30日先生去世后,我曾经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先生一程。一年后,先生夫妇的灵骨安葬于北京西郊的万安公墓,人土为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到万安公墓向先生作最后的告别。先生伉俪墓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黑色墓碑,其形状与先生生前最喜爱的一方砚石相同。面对墓碑,我相信先生伉俪的灵魂早已化蝶升人天堂。我与先生云天远隔,迫思之情,不能自已。先生去世后,

  • 标签: 启功 怀念 公墓 去世 墓碑
  • 简介:先生是我们非常敬仰的前辈。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新年书法活动周”期间,冒着寒冬的风雪莅临展览,看完展览后,为师生做了学术讲座。本刊特编发,与读者共享。

  • 标签: 先生教诲 启功先生
  • 简介:六十年前,我有幸认识了先生,那时他三十多岁。几十年来我经常到他座前聆教有关书法问题,承他谆谆教诲,使我获益深远,金玉之言,至今不忘。

  • 标签: 十年 书法 启功
  • 简介:我自1978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硕士研究生以来,就常听说先生的诗名,特别是常听说他诗思极其敏锐,手笔极其快捷,常有古人即席赋诗的雅举。那时中国的外事活动逐渐增多,据说一次某一日本访华团与中方聚会,席间准备了纸笔,一位日

  • 标签: 启功 剑南春 硕士研究生 作诗 北京师范大学 中文系
  • 简介:一次,先生逛琉璃厂,走进荣兴艺廊。一人指着挂在墙上的书法赝品问:“先生,这是您写的吗?”先生看了看说:“这比我写的好,我是跟他学的。”

  • 标签: 启功 诙谐 语言 琉璃厂
  • 简介:今年是先生去世十周年。先生真正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他心怀宽广,宠辱不惊。“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方能有此一乐也。先生的品格值得我们去感怀。

  • 标签: 启功 赤子之心 知足心
  • 简介:从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出发,分析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以及先生在治学方法上打通传统文化各领域的特点。探讨先生对北京文学、民间文艺的研究,北京文化对先生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先生在文学、艺术创作与人格形象上与北京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

  • 标签: 启功先生 北京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人格形象
  • 简介:去年暑假萌生了练习书法的念头,为了鼓励我,爸爸送给我一本《给你讲书法》,说:“跟着真正的大师学习书法吧。”本以为会是临摹帖或者教程之类比较乏味的内容,没想到拿到书之后,一气读完,如获至宝。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标签: 书法 启功 临摹
  • 简介:凡喜欢作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别人改诗比自己作诗还难——既要顺着别人的思路,还要把原有的意思改得更好;既要保持原有的语言风格,还要把它修饰得更美。对古典诗词而言就更加困难——它还涉及到格律的问题,既要把意思和语言改好,还要让它符合平仄,而这两点往往是很难兼顾的。因此替别人改诗的水平如何,很能从一个侧面看出他作诗的水平。笔

  • 标签: 古典诗词 语言风格 启功 作诗 日落 修饰
  • 简介:,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作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当代书坛鼎鼎大名的先生,人所熟知。我们相识半个世纪,往事历历,记忆犹新。后来他成为一位大名人,但是仍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一些有趣的言行和特殊的个性。

  • 标签: 启功先生 鉴定家 古典文献学 雍正皇帝 古书画 语言文字学
  • 简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碑帖鉴定专家,他题写的跋文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历来备受推崇和赞誉。谢国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收藏家,古籍、碑帖收藏颇丰。

  • 标签: 碑帖 启功 题跋 鉴定专家 文献价值 艺术价值
  • 简介:先生以清代宫廷文化研究擅胜。在中国传统整体文化中,这是一种差异性文化,曾专为上层阶级所用,与普通人的知识系统和日常生活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但它却在集权制度下形成了绝世精品和优秀人才,集中了中国传统整体文化中的一些要素。仅就民俗学研究而言,至少有一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如传统整体文化与清宫文化、北京首都城市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关系。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传统整体文化研究与现代学科分类的矛盾,要正确理解上中下三层文化打通研究的必要性。从方法论上讲,先生的学问是体验的,因而是描述的,但正是这种描述能接近事物的本质,成为理论的核心。现代人文科学提倡多元文化研究,先生的学问以独步清宫文化研究而出入多元,尤能显示其特殊的学术价值。从先生的学问看,传统文化研究不是抽象的框架,而是富有本土特征的文化理念、行为逻辑、亲密性和凝聚力的结合体。对这种学问的独立学术身份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它也反映了现代人认识自身传统文化特征的漫长历程。现在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已逐步深入,多元文化研究也在迅速展开,为我国政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学术支撑,在这个意义上说,继承和研究先生学问的历史文化模式和特种学术精髓还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 标签: 启功 传统文化 清代宫廷文化 民俗文化 多元文化研究
  • 简介:先生以与朋友谈心的方式,来解析书法,不以名家唬人,不以不懂骗人,实为论道另辟蹊径。先生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表述自己一生对书法认识与理懈,说的都是经验之谈。书论最难深入透彻,最难深入浅出,而先生不仅做到了,而且游刃有余。先生不迷信古人,也不迷信今人,以智慧之手撩开了书论艰涩而模糊的面纱,使人能清晰地领略书法艺术的本来面目。那是多么生动可爱的一张脸庞啊!

  • 标签: 书法艺术 启功先生 诙谐幽默 书论 审美需求
  • 简介:这已是七年前的一件往事了。那时我十七周岁,正值青春年少,大学一年级的生活丰富多彩,我所学的专业是美术专业,每年都要到外地采风搞创作。大一时,经过老师的慎重选择,我们的第一次采风定在首都北京。于是,此次外出便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远行。

  • 标签: 大学一年级 美术专业 启功 首都北京 生活 采风
  • 简介:说起先生,不能不说书法。因为先生的字确实好。尽管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诗词,绘画,文物鉴定等方面的造诣深厚,成就显著,但是,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审美价值与普遍的使用功能,使得先生作为书法家的名气越来越大,淹过了其它。每当面对先生精美的书作,总似有一股挥散不尽的朝霞之气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尘杂俱灭。先生的字方严、爽利,清隽,

  • 标签: 启功先生 爱书 人神 清隽 金石味 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