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对龚贤在1660年代与徽商交往情况的散考。并且,经由龚贤与十七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扬州遗民文化圈中的徽商之间交游状况的考察,对此期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扬州艺术市场对遗民艺术的影响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龚贤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现象,这段时期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过渡阶段,这不仅是对清初画坛现状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对此期遗民思想和艺术所面对的处境的一种回应。

  • 标签: 龚贤 徽商 扬州 遗民文化圈
  • 简介:中国画延续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画风与审美趣味不断演变,美学思想和形式技法不断充实、完善、创新的过程。中国画这种一脉传承的发展过程与西方美术跳跃性和否定、颠覆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然,中国画技法和审美思想体系的建立与传承离不开一代代画家的教学努力,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中国画不断地向前延续和发展,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绘画史。

  • 标签: 中国画技法 教学问题 当代 审美趣味 中国绘画史 美学思想
  • 简介: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幅美术作品轰动了全社会,被举国上下广泛关注,那是一幅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壁画。1979年10月,新建成的首都机场大厅赫然展出一组壁画,让所有人的眼睛都为之一亮。壁画共7幅,其中《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和《民间舞蹈》均为少数民族题材。《泼水节》中三个正在沐浴的傣家女的裸体形象,成了当时引起轰动的焦点。

  • 标签: 少数民族题材 美术创作 《泼水节》 改革开放初期 美术作品 民族生活
  • 简介:艺术家存在的方式无非两种:个体地存在与集体地存在。纯粹个体存在几乎不可能,因为艺术的滋养、培育与流布,至少需要在若干个体间传导才可能完成,而集体地存在也有不同的形态。就传统中国画而言,最大的山头是宫廷。自五代起,就有了宫廷特设的绘画机构,即翰林图画院,聚集一批优秀画家,由皇帝引领审美潮流,形成一个时代的主流画风。

  • 标签: 缺陷 设计 制度 个体存在 传统中国画 翰林图画院
  • 简介:对工笔厕表现的技术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新的形式语言和技法冲击着中国工笔画的旧有程式,现代工笔画家已不满足于用十八描法、三矾九染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艺术趣味向更真实的生存体验拓展。技术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我认为造型、用线和用色是工笔画的主工形式要素,形成较多的经典程式,有很强的技术性,如下足我对此的实验总结。

  • 标签: 现代工笔画 技术因素 实验报告 中国工笔画 形式语言 工笔画家
  • 简介:创新是我们永远都谈不尽的话题,无论是哪门学科和哪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创新便会丧失生存与发展的可能。科学需要进步,技术需要改进,产品需要更新,那么商品包装设计亦应在遵循科学与构造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打破旧有模式,不断地以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姿态去赢得营销先机并获得市场消费。

  • 标签: 商品包装设计 创新问题 市场消费 方能 市场竞争力 构造规律
  • 简介:20世纪初,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新式艺术教育兴起,美术院校中对于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变得异常重要。以姜丹书、陈师曾、潘天寿、郑午昌、滕固、傅抱石、俞剑华等人为代表的美术史家在20世纪初撰写了一批中国美术史著作,开创并构建了中国现代形态的美术史学。本文以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滕固的《中国美术小史》、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傅抱石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为例,重点探讨当时美术史家普遍关注的美术史的分期问题,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探讨来考察各个史家的艺术史观和方法。

  • 标签: 20世纪 中国美术史学 美术史分期
  • 简介: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女高音卡拉斯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是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第二幕中托斯卡的咏叹调《为了艺术,为了爱情》。她开头就唱道,“艺术与爱情就是我的生命”。这是卡拉斯一生的写照。卡拉斯于1977年去世了。她的一生,得到了伟大的“艺术”但失去了她想要的“爱情”。

  • 标签: 广告 出卖 画家 骗术 “爱情”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