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该术式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囊肿,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腹腔镜左半切除术步骤包括:游离肝脏,解剖第一门,解剖第二门,标志切除线,离断实质,处理断面,移除标本。

  • 标签: 半肝切除术 肝脏恶性肿瘤 第二肝门 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囊肿,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恶性肿瘤 半肝切除术 继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结石 原发性肝癌 HEPATECTOMY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右半切除术与开腹右半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以电脑随机法均分为A(n=25,开腹右半切除术治疗)、B(n=25,腹腔镜右半切除术治疗)两组,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开腹右半切除术的安全性更高,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 开腹右半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右半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05月在我院的18例肿瘤患者行腹腔镜精准右半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血管瘤6例,内胆管结石5例,原发性肝癌7例。平均手术耗时320(240~460)min,术中出血量约450(280~1200)ml。2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2~3周治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6~14)d。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1例,无死亡。结论腹腔镜下精准右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其不但适用于良性肿瘤,也适用于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

  • 标签: 精准理念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 肝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精准理念下微创右半切除对肝脏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16例右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血管瘤6例,原发性肝癌9例,肝炎性包块1例;手术耗时240~460min,中位数320min;术中出血量280~1200ml,中位数450ml;2例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胆汁,充分引流后2例均在2~3周后胆漏情况消失;患者于术后6~14d,中位数8d,康复出院。随访1年,再次出现肝脏占位1例。结论精准理念下微创右半切除术不仅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

  • 标签: 精准理念 腹腔镜 右半肝切除 肝肿瘤 微创手术
  • 简介:扩大切除可提高部分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2013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1例Ⅲa型门部胆管癌患者运用精准肝脏外科的现代理念与临床精细的手术操作完成右半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术中间断阻断第一门3次,手术历时8h,术中出血量约600mL,患者于术后第14天出院.病理检查结果示右半门部胆管中高度分化腺癌,浸润管壁全层,切缘无癌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该手术是在综合应用三维立体重建技术、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精细切除操作技术下进行,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 精准肝切除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提拉法前入路在右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提拉法(liverhangingmaneuver,LHM)前入路右半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短、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提拉法前人路右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术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 标签: 绕肝提拉法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入路右半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肝癌患者,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入路右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前入路右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一系列临床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门阻断时间短,术后1d肝功能异常程度低,根治率高,无瘤生存时间长,术后1、2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切除术较常规入路切除能使肝癌患者获益更多,根据医生熟练程度可作为右半切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 常规入路右半肝切除术 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应用ERAS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右半切除术治疗的6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ERA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RAS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日、VAS评分、首次肛门排气和下床时间、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静脉血栓风险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效减少;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右半切除术后患者采用ERAS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安全平稳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右半肝切除术 腹腔镜 ERAS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右半切除术后大出血休克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对于肝癌需进行右半切除术的手术患者,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术后出血的情况应积极配合抢救。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我科于2022年6月14日成功抢救一例右半切除术后出血休克的患者。

  • 标签: 肝癌 术后 出血 抢救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腹腔镜解剖性右半切除的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循中静脉和后下腔静脉平面法(静脉组),23例采用阻断入右血流后按缺血线法(缺血线组)。静脉组在手术时间[(234.21±50.59)min比(276.52±76.19)min]、术中出血量[(388.42±125.05)ml比(479.13±149.15)ml]、术后住院时间[(7.53±2.86)d比(9.48±3.15)d]较缺血线组有显著优势(均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静脉组复发8例,死亡3例,缺血线组复发10例,死亡4例。本研究显示腹腔镜循中静脉和后下腔静脉平面右半切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术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ennec入路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7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行Laennec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右半切除术女性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分别为51岁和57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例病人均成功施行Laennec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右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180 min和18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400 mL,均无术中输血。术中均未放置胃肠减压管。(2)术后情况:2例病人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2例病人术后均未发生胆汁漏及出血,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其中1例因呼吸困难行右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好转,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 d和11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1例为血管瘤,1例为原发性肝癌;静脉Ⅴ、Ⅵ、Ⅶ、Ⅷ段分支均存在Laennec膜,且与静脉间存在间隙。2例病人术后分别获得7个月和5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均生存,肿瘤均未复发。结论行Laennec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右半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肿瘤 肝血管瘤 手术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Laennec膜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巨大肿瘤得以在腹腔镜下切除。与传统入路切除术相比,前入路切除术更适用于腹腔镜下肝脏巨大肿瘤的切除,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时也更符合"无瘤原则"。本团队总结开展腹腔镜切除术以来的经验并与国内外专家沟通交流,形成了一整套腹腔镜前入路右半切除术的单中心规范化流程,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右半肝切除术 微创外科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左优先原位模块化右半加尾状叶切除术治疗Ⅲa型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进行腹腔镜左优先原位模块化右半加尾状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90 min,术中出血量约600 ml,术中输注红细胞0.5 U、血浆600 ml。术后无出血、胆瘘、胃肠瘘、胆管狭窄等并发症,顺利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显示Bismuth Ⅲa型门部胆管癌。结论腹腔镜左优先原位模块化右半加尾状叶切除术对于Bismuth Ⅲa型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优势:符合"no-touch"和"en-block"肿瘤外科基本原则,减少术中操作牵拉、挤压肿瘤;处理第三门和第二门时,助手向左侧牵拉左半可以有效增加手术操作空间,方便术者"考古式"显露、处理短静脉和右静脉。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 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 左肝优先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入路右半切除治疗肝细胞癌(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右半切除的3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24~74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前入路右半切除组(腹腔镜组,11例)和开腹前入路右半切除组(开腹组,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中出血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300(200~400)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500(300~600)ml(Z=-2.539,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1±57)、(322±6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8±1.3)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13.0±6.4)d(t=-1.974,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胆漏分别为6、1例,开腹组相应为9、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0.686)。结论腹腔镜前入路右半切除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前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2岁,诊断右及尾状叶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门部淋巴结转移,属于肝癌晚期(中国肝癌分期-IIIb期)。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抗+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动脉灌注化疗转化治疗后成功降期,行开腹右半切除+右尾状叶切除+胆囊切除+门静脉取栓+门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病灶达到完全病理缓解。患者于术后20 d顺利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行3D腹腔镜前入路右半切除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CT图像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行虚拟右半切除,术中精准判断切所遇管道,在3D腹腔镜良好的景深感和立体定位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长(284±2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79±41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0±8.5)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均保守治疗成功;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4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无患者死亡。本中心认为经过术前三维可视化的精准评估,联合3D腹腔镜行前入路右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