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句式“NPI+NP2+V+NP3”是典型的歧义旬,但歧义并非源自结构本身,而是基于对现实世界关系的多种解读。其歧义主要表现在:(1NP2NP1NP2NP3空间关系的两可性;(2)当NP2NP3有空间关系时,NP2语义功能的多样性;(3)当NP2NP3没有空间关系时,NP2语义功能的歧义。文章认为,该句式可以从语义上分解出10种单义句式,不同性质的歧义可采用不同的消歧策略。

  • 标签: 句式“NP1+在NP2+V+NP3” 语义功能 歧义消解 起点 生点
  • 简介:有人认为汉语里不存在“NP1+把/将NP2+L+VP”句式。本文用大量例句说明汉语里存在这种句式。这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动词都没有“附着”的语义特征。“L”有多种语义指向,蕴涵多种语义角色;受动词的限制,“L”可以次范畴化为[原点][起点][终点]和[方向]的对立。“L”的语义功能制约该句式与相关句式的变换。“L”位于“把/将”字短语和动词之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L”的语义指向、“L”蕴涵的语义角色、时序原则和成分照应原则。

  • 标签: “把/将”字句 在L 语义功能 变换 位序
  • 简介:“(NP1)++NPL+VP+NP2”歧义的复杂性表现在NPL与NP1NP2的空间位置组合的可能性,空间位置组合的可接受程度直接导致了歧义程度的高低。通过对空间兼容度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空间的兼容度直接导致了歧义的单义化或者弱化”的结论,具体表现为:歧义量与歧义度正相关,“次兼容度与最大兼容度”由大到小的4种比值22231213直接对应了歧义度由高到低的4种不同情况。

  • 标签: 歧义度 空间兼容量 次兼容度与最大兼容度比值
  • 简介: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下研究"给"字结构"NP1V+给+NP2NP3"的象征关系发现,"给"字结构"NP1V+给+NP2NP3"和其语义结构"施事+动作+与事+受事"之间的象征关系是通过"自主/依存联结"实现的。运用"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分析了"NP1V+给+NP2NP3"的语义合成过程,以期对其语义建构机制做出合理的解释。

  • 标签: NP1+V+给+NP2+NP3 象征关系 语义建构
  • 简介: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描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结构可以隐含谓词,有的结构不能隐含谓词,并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NP1NP2所代表概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异。此外,文章还涉及"NP1+的+NP2"结构的歧义性问题,歧义性源于"NP1+的+NP2"结构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 标签: 谓词隐含 事件强迫 物性角色 “NP1+的+NP2”结构 歧义
  • 简介:“一V就是NP”句式对V和NP都有选择性限制。其中,可以出现在NP位置的有五种不同的体词性成分;适用于本句式的V与不适用于本句式的V分别有不同的类别,进入本句式V的种类的不同导致了V与NP不同的内部语义关系。语用方面,本句式也有自己的特点。

  • 标签: 一V就是NP"句式 内部结构关系 语义 语用
  • 简介:“温都姑娘关于爱情的意见”等“NP1+[P+NP2]+的+XP”词语串的结构层次为“[温都姑娘][关于爱情的意见]”,因此它可以构成一个语法形式,也可以不是一个语法形式。这种词语串与“NP1+的+P+NP2+的+XP”结构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不同:层次切分不同,结构来源不同和句法性质不同。

  • 标签: “NP1+P+NP2+的+XP”词语串 “NP1+的+P+NP2+的+XP”结构 话题化 话题链结构
  • 简介:大量的语料事实证明:因为“像”的词义引中和语法化,从而在共时上“像”有着不同的义项及词性,进而产生了“NP1NP2一样PP”的歧义现象。这些歧义,既有比较和比喻之间的。也有比喻内部的。

  • 标签: 一样 比喻 比较 歧义 句式
  • 简介:<正>0.1不含疑问词的体词性成分(NP)加“呢”,能够造成一种简短问句。如:(1)鲁四凤(不安地)老爷呢?(《曹禺选集》3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2)我不抽烟,你呢?我们将此种句式记为“NP呢?”。0.2不含疑问词的非体词性成分加“呢”也可以造成一种简略问句(陆险明1982);NP加“呢”也可以不是问句(邵敬敏1988)。这两种情况我们暂不讨论。

  • 标签: 先行句 句式 “呢” 信息核心 句义 是非问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到+NP”、“NP”结构可位于动词前充当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充当补语。“V到+NP”、“VNP”和“到+NP”、“NP”中的“到”和“”基本上对应于韩国语。本文讨论这两类结构汉韩翻译中的特征,韩国学生对这两类结构的习得情况及这两类结构的语法教学策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有关的韩汉翻译教学策略。

  • 标签: V到+NP V在+NP 汉韩翻译 教学策略
  • 简介:这篇论文主要从总体使用情况、上下文语境、同义句式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了"NP++NPL+V着"及其同义句式语用问题.

  • 标签: 同义句式 语用 主位 述位
  • 简介:本文运用变换和类比的分析方法,就表现形式为“NS+V+得+NP+VP”的句子进行讨论.指出这些形式相同的句子,句法结构并不相同,因此是同形异构句.具体分析其谓语,可以区分为四类:A.兼语句,B.述&#183;宾&#183;补句,C.连动句,D.述补句.此外,文章还就如何处理句中的“得”这一问题作了粗浅的分析,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 标签: 变换 类比 “得”
  • 简介:NP1是动作的涉事,一般为定指性成分;相同的连动动作链上,NP1的可控自由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无生可移空间实体>无生定位空间实体(有生空间实体)>抽象实体。NP2是动作的施事,一般也为定指性成分。

  • 标签: “被”字连动句 涉事 施事 有定
  • 简介:本文采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究“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给”字句偏误率最高的偏误类型:因缺少谓语动词而误用成双宾语句的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是留学生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足,最后对“给”字句的教学提出参考建议。

  • 标签: “给”字句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偏误原因 实证研究
  • 简介:同义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不同或构造不同而表达内容基本相同的两组或几组句子。”语言表达中,由于不同的语用需要.我们会灵活选用不同的句式。文章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NP+NPL+V着”及其同义句式进行分析。

  • 标签: “NP+在+NPL+V着” 同义句式 认知分析
  • 简介:根据句子的深层语义关系,可把"给+NP"中NP的语义范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按照句法语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每个名词短语以"格的关系"和动词发生联系."格的关系"即不同的语义范畴(<"格"辨>,24页).按照这个原则,可以把"给+NP"中的NP划分为:[对象]、[施事]、[受事],以及语用成分.其中"给+[对象]"是"给+NP"结构的主要用法.第二层:[对象]范畴进入组合后,由于动词选择限制关系不同,又可以次范畴化为:[受物]、[受益]、[受损]、[朝向]等几个小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给"字句的一些句法特征.

  • 标签: 语义范畴 施事 受事 汉语 "给"字句 句法特征
  • 简介:摘要:新兴词组“NP1在逃NP2”,从句法平面看,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从语义平面看,“在逃”义虚化,该词组其具有隐喻特点,色彩义由贬义变为偏向褒义和中性;从语用平面看,符合网络流行语求新立异的特点。

  • 标签: 在逃,语法,语义,语用。
  • 简介:NP+BE+NP构式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等领域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试图以Lakoff(1987)的“理想认知模型”(ICMs)中的转喻映射为理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来透析NP+BE+NP构式,通过单向决定性转喻映射和多向选择性转喻映射两种方式对NP+BE+NP构式的认知理解反映了人们对各类事物、活动等的定势态度。

  • 标签: NP+BE+NP构式 理想认知模型 转喻映射
  • 简介:本文对比“把NPV下”与“把NPv下来”两句式,以讨论其中“来”的有无与动词的不同对“把”字句使用频率与合格度的影响。本文以北大CCL语料库为封闭语料库,选择典型动词“脱、买、丢、留、答应”等,对它们进入两句式的例句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两句式使用频率与合格度的差异,并运用“有界一无界”理论中的界限特征和信息量原则等进行分析解释。本文发现凸显终止点的“来”或凸显着眼点的“来”的有无、动词持续和非持续的差别.制约、影响着两句式使用频率与合格度。

  • 标签: “来” 界限特征 信息量 使用频率 合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