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讲究饮食的国度,在华夏传统文化领域里,饮食文化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吃”亦十分讲究。有人对((周礼》中官员所执掌的事务做过统计,帝王生活区域的服务人员,有60%是负责管理、提供饮食的。崇尚饮食,必然讲究饮食用具,古时常用的食器就有鼎、簋、鬲、盂、敦、盆、豆、铺等十余种,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位置。

  • 标签: 饮食文化 收藏 文化领域 古代社会 服务人员 “吃”
  • 简介:文考释三篇施谢捷一、释“市久”山东出土文中有下揭诸戳印:*1《汇》3.1069①*2《汇》3·1137*3《汇》3.1163*4《汇》3·1324印文原均缺释。②《征》将“*1”、“*2”左半认作“彳”旁,谓“彳与通作”,因而释“”...

  • 标签: 《陶汇》 古陶文 《金文编》 《古文四声韵》 战国文字 《说文》
  • 简介:学者们关于殷墟青铜器铸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很深入,苏荣誉先生在其大作《二十世纪对先秦青铜礼器铸造技术的研究》中已做了详实的论述。21世纪以来,随着孝民屯村南及东南地铸铜遗址的发掘,殷墟出土了极其丰富的铸铜遗物,仅就达10万余块,还有2千余块泥芯,2百余块模。

  • 标签: 殷墟 制作工艺 陶范 泥芯 铸造技术 青铜器
  • 简介: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唯其具真信切愿方有笃行,祸害迫切便能诚恳,优游无事便宽缓,此凡夫通病也。然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但未烧至其身;转瞬则全体炽然,遍界无逃避处,尚犹悠忽度日,不能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 标签: 佛教 印光大师 净土宗 修持方法
  • 简介:牙舟是中国十大名之一,其造型古朴敦厚,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在中国界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

  • 标签: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工艺价值 中国
  • 简介:很多美眉对着有着一定的误区,感觉旧旧的很是不好搭配。而且,也缺少女孩的干净感觉。其实不然,现在着不一定要真的旧衣服,改装着服装设计师把现代元素加入着服饰里,洗掉“土味”的同时又带出着服饰经典的一面,美眉们要做的是掌握搭配的感觉。

  • 标签: 服装设计师 感觉 搭配 服饰 衣服
  • 简介:西汉上林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研究。由于金属钱有可镕毁再利用价值。后世发现极少。而造价低廉原料比比皆是。使用及出现残次品之后即行废弃。故而后世发现品类较多。出土的质母对五铢钱制及断代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重点对西汉上林苑铸钱遗址出土的五铢钱质母。根据各类形制特点进行排比分类研究。

  • 标签: 五铢钱 西汉 国家统一 利用价值 铸钱遗址 分类研究
  • 简介:中唐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整体进入古时期。从宋代至明代,模式经历了由江西诗派诗法之学到明七子派格调论的演进。诗法之学强调对古代典范作品语言及诗意构成方式作知识学研习,指向一种多样化的创作尝试;格调论着重于格调意趣的整体领悟,标举一种浑朴圆融的审美境界,以各体诗的原初形态为高格正体加以追摹。这两种模式的矛盾代表着不同时代的诗学旨趣。

  • 标签: 范古 诗法 格调
  • 简介:中国考古学工作者在山东一座4200年前的古城遗址发现一个刻有至少11个文字的片,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最早的古文字。刻字片为一盆底部的残片,长4.6—7.7厘米,宽约3.2厘米,厚0.35厘米。刻辞分五行排列,似自右向左顺读,第一行三字,

  • 标签: 左顺 中国考古学 古城遗址 陶片 刻辞 陶盆
  • 简介:前村窑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叶塘镇西山村下,是我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唯一一处用传统手工工艺仍在生产陶瓷的吉窑址。据有关资料记载,兴宁市原本有10多家生产陶器的窑址,因种种原因许多窑址陆续停产。

  • 标签: 古窑址 制陶工艺 文物普查 手工工艺 兴宁市 梅州市
  • 简介:汉昭宣五铢塑造工艺研究邹志谅ASTUDYONTHETECHNOLOGYOFTHEPOTTERYMASTERMOLDOFWUZHUDURINGTHEREIGNOFEMPERORSZHAODIANDXUANDIINHANDYNASTY¥ZouZhi...

  • 标签: 五铢钱 中国古代货币 王献唐 武帝时期 制造工艺 无流道
  • 简介:许多研究者认为存在分层现象,不同的层采用的材料可能不同,但是所有的结果并没有表明是在陶的哪一层所作的科学检测。对殷墟不同层进行解剖分离,利用现代物理、化学测试技术和手段,把物质结构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相结合,确定殷墟材料是哪几种物质组成的,每种物质的结构性能以及在陶中所占比例,从理论和实验中分析各物质所起的作用,探究殷墟青铜铸造技术的奥秘和如何准确阐释商代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 标签: 成分分析 分层 古陶范
  • 简介:制作是青铜浇铸的关键工艺之一,决定着青铜铸造的器型、纹饰和质量,然而有关铸铜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采用热膨胀、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等技术,对安阳殷墟孝民屯铸铜遗址出土的10件标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XKF结果表明。含砂的比例较高。而内外壁的热膨胀分析表明。其内壁的烧成温度多在450℃左右。系低温烘烤而成。容易理解,浇铸时,高温铜液的短暂高温效应,致使内壁的烧成温度普遍高于外壁。本文结果为深入探讨古代的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再次证明,反复升温测定烧成温度较低的新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 标签: 陶范 烧成温度 孝民屯遗址 铸铜遗址 DIL
  • 简介:“父亲节快到了,我要把在月记窑做的杯寄回缅甸送给爸爸,”来自缅甸曼德勒的年轻姑娘莫君珊一边小心翼翼地在自制的杯上刻上“女儿珊”和“爸”两行字,一边笑盈盈地对记者说。已是华侨大学大二学生的她稚气未脱,仍很念家。“我爸妈在缅甸做生意,我有时候真的很想他们,常寄东西回去。”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 办学水平 侨乡行
  • 简介:<正>一、地层堆积“枎(戈戈)当(十斤)”是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新郑工作站于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间在配合新郑县予新制药厂片剂楼基建工程进行文物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该厂位于新郑县城关乡大吴楼村东北黄水河西岸的“郑韩故城”外廓城(东城)中部城墙内东周时期铸铜作坊遗址内。在铸铜作坊遗址东南部边沿区进行发掘,即发现“枎(戈戈)当(十斤)”。该出土于新郑郑韩故城21区T9内。T9文化层堆积比较薄,遗物较少。耕土层厚0.3米;下为扰土层,为黄灰土,层厚0.8—1.13米;再向下为文化层,层厚0.4米,浅灰土。在探方的东北部,由西向东有一不规则的浅灰沟,东西长4.1米,南北宽1.4—1.64

  • 标签: 陶范 郑韩故城 层堆积 战国晚期 遗址 基建工程
  • 简介: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与现代人民诗人行知的生活背景、个人阅历、政治理想以及艺术追求本来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笔者认为他们都生活在社会腐败、政治黑暗的动乱时代,忧国忧民,壮志难酬.前者用世无成耻折腰,归隐田园身心与天游,后者艰苦卓绝办教育,爱满天下死也争自由.他们执意求真,质朴自然,踏破了做人的坎坷路,开辟了写诗的新境界.伟大的诗魂在于深刻的创造,不拘时俗的叛逆诗人是永远不可复制的,尽管他们的心灵世界的轨迹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历时性差距,但是诗人精神境界获得自由、生命融入自然天地却能够隔代遗传,向着更高层次回归复苏,其益人心智的神韵贯穿着相似的可比性.

  • 标签: 陶行知 陶渊明 田园诗人 新体诗 诗魂 真淳
  • 简介:摘要在近几年的社会中教师“师德失”现象,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教师的社会形象受到很到的破坏和挑战,今后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我们面临的很大的命题。而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行知先生对于师德建设也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而这些对当今仍然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与借鉴意义。我们应大力弘扬行知的师德观,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 标签: 师德失范 陶行知 师德思想 当代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