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民族和越南民族(主要是京族,也称越族)是历史上同一越人后裔的两个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中原文化的逐渐影响下,这两个民族都先后借源汉字,并仿效汉字的结构创制了自己本民族语化的古文字。民族古文字今称(或称“土俗字”,壮语称为Sawndip);越南民族古文字称作喃(越南语称

  • 标签: 字喃 古壮字 越南民族 借音 假借字 喃字
  • 简介:口舌的“舌”,在《广韵》系统中属船母薛韵,其上古韵部古音学家一般都归月部。从《诗》韵来看,《大东》篇“舌”“揭”为韵,《抑》篇“舌”“逝”为韵,《熏民》篇“舌”“外”“发”为韵,“舌”归月部显然没有问题。不过,在字书中“舌”声系的却明显地分成两个不同的语音系列,很值得注意。现先据大徐本《说文》将有关字条录出,再略加讨论。

  • 标签: 《广韵》 《大东》 《说文》 古音学 《诗》 《抑》
  • 简介:华安仙石刻的记载,始于唐张读的《宣室志》。宣室本是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为汉帝发布政令的地方(见《三辅黄图》),只因汉文帝偶有一次和贾谊闲聊鬼神,张读的书就名为《宣室志》了,声明他记载的只是神怪之谈,并非严谨的史地著作。到一千多年后.民国4年(1915),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先生进行了实地勘察,才写出《汰溪古文》来。嗣后国内学者林钊、曾凡、弘礼(朱维干)、石钟健、刘蕙孙、林蔚文等纷纷著文论列,其中刘蕙孙素研古文字,主张用金石、甲骨文来解释这石刻,成为“文字说”的中坚。1988年,著名岩画学家盖山林来华安实地勘察,写出《福建华安仙潭石刻新解》,认定该石刻是石刻岩画。

  • 标签: 仙字潭 古石刻 中国 福建 文物考古 历史演变
  • 简介:<正>古汉语中“难”除了祸难、诘责等常义以外,还有两项义,中古以后鲜为人用,近现代辞书失败,今人往往不予深究,或以今律,不但影响了释义的准确,也影响到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认识。《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某君,我戮之不祥。”王力《古代汉语》注:“不把‘以死免其君’看作难事。”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承此而来,明朗化为:“难:用作动词,‘把……看作难事’的意思。”把“难”理解为意动用法。《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应正为“阳”),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之国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臣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南开大学中文系

  • 标签: 古义 太子 左传 明君 外篇 意动用法
  • 简介: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文章以龙脊寨为例,探讨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社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的保护地方文化,通过分析采用"生态博物馆"与"前台、帷幕、后台"相结合的开发模式,阐释民族村寨开发模式和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确定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古壮寨 旅游开发 生态博物馆 “前台 帷幕 后台”
  • 简介:从前,有一只强壮的蚂蚁,能扛很大很重的东西,大家都很羡慕(Xianmu)他,还给他取了个绰(chuo)号叫“”。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瞧不起别的蚂蚁,变得骄傲了。

  • 标签: 《蚂蚁"壮壮"》 小学生 语文学习 作文
  • 简介:我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有自己认定的一个方向“式新”,这也是我的创作理念。什么是“式新”?为什么要“式新”?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以下是我的思考。

  • 标签: 书法创作 度量衡 当代书法 创作理念
  • 简介:、拼音文、汉字和新方块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壮族文化传承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但就适应性、契合性、有效性、可行性和认可度而言,新方块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新方块仅在民众中流行,未形成规范体系,也未成为法定文字,需要借助语言学、文字学、民族学、传播学等理论方法进行一系列理论探寻和推广实验,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云时代”壮族文化传承的媒介之一,以此构建壮族文化传承的新机制,开创壮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渠道。

  • 标签: 互联网时代 新方块壮字 壮族文化传承 适切性
  • 简介:胡抗美:柴岩柏先生的章草从汉末魏晋入手,恪守古法,气息纯正,体现了一种高的趣味。其看似轻松自然,信息纯正,体现了一种高的趣味。

  • 标签: 书法 汉末魏晋 趣味 章草
  • 简介:何为森林旅游?森林旅游是指任何形式的到林区或林地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徒步、登山、越野、垂钓、狩猎、野营、探险、科普、疗养度假等。衢州是浙江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市林地面积1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1.5%,区域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3处。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优美的森林景观是开展全域旅游良好的条件,国内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 标签: 森林旅游资源 衢州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 空间 林地面积
  • 简介:《大台北二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契约文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台湾地区的子嗣过继、土地买卖、土地分割、土地承租等方面的契。其契文中仍有不少文字、标点、词语等方面的错误,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校勘。

  • 标签: 文字 标点 校对
  • 简介:摘要声调是所有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方面。普通话的韵味,主要由声调体现出来。可以说,是否使用普通话声调是判断说的是不是普通话的关键,而声调的准确与否,又直接显示了一个人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山东威海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辨正有一定基本规律。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山东威海方言也有四个声调,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调值不同。有人概括为“上声不变阳平变,阴平去声两相颠”。就是说在威海方言里读上声的普通话里也读上声,都是读降升的调型;阳平读的要有变化,普通话调型为中升,而威海方言读成了高平;普通话阴平、去声的调型分别为高平和全降,而威海方言正好相反,读成了降调和平调,只不过调值稍有差别。本文将对这个现象做出分析,以便为山东威海方言研究增砖添瓦。

  • 标签: 山东威海方言 声调易错字 古入声字
  • 简介:胖胖的脸蛋儿,大大的耳朵,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这就是我们班的艾同学。他有一个雅号——小糊涂,不不不,应该叫小迷糊,因为每天上课他都是迷迷糊糊的样子。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绝大多数方块都包含汉字借音声旁,其壮语对音是了解晚期中古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借音声旁的壮语对音的考察,厘清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音韵层次,指出唐宋韵图中所划分的内、外转各摄中分别对应于壮语的长、短元音,同时也跟元音的舌位高低相关。所谓“例外对应”,都能在汉语音韵史、音变类型学等层面得到合理的解释。

  • 标签: 古壮字 晚期中古音 十六摄 对音 内外转
  • 简介:关于《“登”有凭义》所引“登是南邦”、“福祚之不登”,“新登于公”、“登徒子”、“四登会府地”、“立登要路津”、“晚泊登汀树”以及“登陴”等八个例证,本文逐一进行了研究,认为诸“登”无一可训凭者;同时随文作了别解。此外,新近有关《商榷》之文在“登陴”、“登木”的说解中,尚另有可商之处,本文也就此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 标签:
  • 简介:古典诗词,字数有限制而含蕴丰富,所以在选句下上,要覃思深虑,一再推敲,使篇中有警句,成为星群之中的北斗,撑起诗词殿堂的梁柱,使读者不禁击节,拍案叫绝。而一句之中,又有警,即所谓'诗眼'是也。古代不少诗家词人,因一之奇名噪千,传为佳话。今试就史上有名、家喻户晓的三例,谈谈个人的欣赏情趣。宋祁《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关键在一个'闹'。任换

  • 标签: 诗眼 古典诗词 诗家 玉楼春 下字 杜工部
  • 简介:-k韵尾与二合无音au、ou、ai、ei的对应,从现代汉语的情况看,是北纬37°以北地区方言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北纬37°以南地区的汉语方言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对应。本文以文献和方言资料为依据,认为-k韵尾与二合元音的对应在历史上曾经普遍分布于北纬37°南北的广大地区。只是由于后来(大约从北宋开始)在北纬37°以南发生了新一轮的语音变化(二合元音au、ai等趋于单化),而在北纬37°以北则没有发生,这才造成了两个方言区现在的上述差异。本文还以为,共同语读书音的发展滞后于口语音的现象有助于推测口语音中一些变化产生的时代;现代北京方言中古药、铎、觉、陌、麦、职等韵的所谓文读,也并非从北京方言自身中发展出来,而是来自洛阳、开封方言较新阶段的读音。

  • 标签: 二合元音 方言 韵尾 洛阳 韵字 开封
  • 简介:摘要: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创造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时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广西壮族人民历史上创造的拳文化正面临着这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对拳文化实施保护。本文致力于在“双减”背景下,研究传统文化拳进入小学校园的对策,使中国少数民族这一优秀的文化得以发展。

  • 标签: 双减 古壮拳 小学校园
  • 简介:现代苏北江淮官话里普遍存在着部分中古阴声韵今读韵母收m尾现象。这些主要来自中古遇摄、流摄和果摄,其中以遇摄居多。在实读中这种m尾表现出双唇闭合、鼻音色彩不太明显的发音特征,收m尾的韵母所占据的位置恰是传统记录的当地音系中的U和Y。究其原因是当地音系内部正在进行的元音推链式高化(Э→0→u)和同化音变。元音推链高化引起本来已经是高元音的u被迫高顶出位,并同化带动同样是高元音的Y高顶出位。U和Y高顶出位首先表现为擦化,进而发生鼻音化,最终带上m尾。

  • 标签: 江淮官话 阴声韵 m尾 高化 同化 擦化
  • 简介:剧是壮族地区的主要传统戏曲,主要分布在广西田林、西林、隆林、凌云、乐业、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田阳、田东等县以及云南富宁、广南等地,民间相对于汉族戏曲而多称其为“土戏”。根据演出空间的具体情况,剧还有如下四个名称:板凳戏——一人或几人坐在板凳上演唱、门口戏——移板凳于门口处演唱、平地戏——在宽敞的平地上演唱、游院戏——游院串寨演唱。

  • 标签: 壮剧 传统戏曲 壮族地区 汉族戏曲 演出空间 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