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采用ELISA检测血液病者抗-HCV。观测输血前血液病者176例,输血后追踪观察6-12月完成复查95例;并设对照组417例。结果:血液病者输血前抗-HCV阳性率(5.68%,1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0.72%,3/417;P<0.01)和普外科患者(2.23%,21/942;P<0.05)。输血后无新感染病例

  • 标签: 受血者 HCV 血液病患者 输血前 外科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输血病人者和供者交叉配技术。对病人红细胞输注前进行“交叉”配试验,试验方法为混装检测,对检测结果与常规交叉配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混装交叉配试验对临床输血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容,达到省时、节约成本、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一年期间的200例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盐水交叉配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每组100例。观察两组交叉配相容率。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容率分别为99.00%、98.00%。研究组和对照组交叉配一样达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同型输注:相容。相容性检测效果(P

  • 标签: 红细胞 交叉配血 混装 省时 节约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院者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本院输血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资料,并为估算湘北地区非目标人群及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提供便捷依据。方法对18326例者在输血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艾滋病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者送本地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实验,并收集资料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30岁以下年龄为青年组,30-55岁年龄为中年组,,55岁以上年龄为老年组。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样本资料的艾滋病、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15%、3.52%,合并感染3例。其中男女性HIV阳性率分别为0.16%、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01%,2.98%,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HIV阳性率分别为0.15%、0.14%、0.15%,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46%,4.08%、1.74%,青年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对者输血前进行病原血清学检测,能直观地掌握患者感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与治疗,并对估计本地区非目标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性别 年龄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对钙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1-2023.1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24 h内输血量分为常规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和大量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比较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及低钙症发生率。结果  输血后1 h、24 h常规输血组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大量输血组(P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输注量 血钙浓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微柱凝胶实验(MGT)检测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预防和减少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MGT技术对需要输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初筛抗体阳性标本采用MGT技术使用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的1~10号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2者相符为抗体阳性。结果:MGT技术检测申请输血患者5692例,检出特异性抗体6例,全部为Rh抗体。阳性率为1.05‰,其中抗D2例,抗E2例,抗Ce1例,抗cE1例。结论:MGT技术检测者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有效预防ABO以外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MGT技术可以常规用于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前备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5月共7400例手术前备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7400例血样中检出不规则抗体35例,阳性率为0.47%。结论为避免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应常规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以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

  • 标签: 术前备血 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
  • 简介:输血在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中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但因输血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逐渐引起医患双方和政府的重视.中规定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九项指标.笔者从2002年6月~2003年12月对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学九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受血者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者Rh血型鉴定的情况及其重要性。方法对我站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326条取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分类整理。结果2326条取记录当中Rh阳性血型2315条,Rh阴性血型11条,Rh阴性血型的检出率为0.48%。结论Rh阴性血型在Rh血型系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输血前者进行常规的Rh血型鉴定,可以预防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 标签: 受血 R 血型鉴定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透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从而减轻医护人员发生此类疾病的可能。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月之间的透室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进行血液透析近3万次,其中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有20例,另外此透室的护理人员有15例。主要是对医护人员平时的工作进行相关记录,找出失误点以及不足的地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透室工作人员在每半年体格检查血液性传播疾病(这里的检测包含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IgGIgM、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测定)及肝功能结果显示正常,检测显示无1例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染。结论透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是很大的,但是只要平时注意危害因素的总结,仔细处理每个环节,积极应对,这种可能可以降低到最低,甚至可以不发生,使得护士在护理他人的同时可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 标签: 血透室 护士 血源性传播疾病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11月的《PrenatalDiagnosis》上。该研究是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羊水游离RNA测定全基因组表达谱,阐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所涉及的生物学通路。共有8例TTTS和8例正常单胎妊娠作为匹配对照纳入研究。所有标本从羊水中提取RNA后逆转为cDNA后利用芯片行微阵列杂交。结果提示TTTS病例

  • 标签: 全基因组 双胎输血综合征 羊水 受血 前瞻性研究 生物学指标
  • 简介: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随着《献血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监督管理,

  • 标签: 献血员 受血者 血液检测
  • 简介:目的:通过对5138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比例和性别差异,为确保安全输血,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以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43%,患者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意义重大,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阳性 受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者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撷取的11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1130例者,HbsAg、HCV-Ab、TP-Ab、HIV-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2%、1.33%、1.59%、0.18%,总阳性检出率为13.72%。结论者在输血前,对患者四项血液传染指标实行检测,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受血者 输血 血液传染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110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柱凝胶卡方式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确认。结果:经回顾性分析可知:血型Rh阳性检出4例,占比最高为3.70%;其次为血型Kidd、MNS,阳性检出例数为2例,占比1.85% ;最低占比为血型Duffy、Lewis、Diego、Do,阳性检出例数1例,占比0.93%(P

  • 标签: 受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微柱凝胶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收标本采集法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选取在我院接受细菌临床检验的300例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依据盲选法讲患者均分为两组,各15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进标本采集法采集标本,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采集法采集标本,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检验合格率及隐形率,用以分析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标本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和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为避免发生临床检验错误,要提高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操作燕歌行,避免因操作违规而导致的检验结果错误。

  • 标签: 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 血标本采集法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在广东省及献血者中发现的HIV-1亚型的流行规律及其与国际参考株的同源性.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4例采自于广东省HIV-1抗体阳性的者或献血者淋巴细胞富集液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使用AB1377型测序仪对扩增产物测序后,对其ENV基因C2-V3段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份血样中,7份为泰国B'亚型,与国际参考株RL42的距离最近,基因离散率为(6.082±2.607)%,组内离散率为(5.963±2.383)%;4份为AE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TH.90.CM240最近,基因离散率为(8.900±1.830)%,组内离散率为(13.810±1.317)%;2份为07-BC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CN.97C54A最近,基因离散率为(4.155±1.223)%,组内基因距离为6.36%;1份为08-BC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97CNGX-9F最近,基因距离为0.97%.结论本次检测的广东省及献血者HIV-1以泰国B'亚型为主,也存在主要在性途径感染人群中流行的AE重组亚型和吸毒者中流行的07-BC、08-BC重组亚型.

  • 标签: 受血者 供血者 HIV-1 序列测定 基因产物 e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