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耳后乳突区皮肤条件及颞骨发育程度,对极低发际线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案完成耳廓再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极低发际线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耳廓再造方案:颞骨发育尚可且皮肤偏薄及弹性较差者,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颞骨发育尚可且皮肤较厚及皮肤松弛者,采用筋膜皮瓣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颞骨发育较差者,采用颞顶筋膜结合Medpor耳支架一次再造法。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对再造耳的三维结构及局部亚单位形态满意度,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患者,男55例,女13例,年龄5~22岁,平均10.4岁。其中22例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41例采用耳后筋膜皮瓣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5例采用颞顶筋膜瓣结合Medpor耳支架一次再造法。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3个月,66例再造耳的三维结构及局部亚单位形态良好,术区恢复较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未见明显胸廓畸形,其中6例激光脱毛治疗后仍残留少量毛发,经再次脱毛治疗后达到满意效果,患者满意率达到97.1%(66/68);2例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方法再造耳廓的患者术后出现了软骨外露,经再次以颞顶筋膜瓣修补后痊愈。未出现头皮下血肿、植皮成活不良、软骨吸收、变形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根据极低发际线患者耳后乳突区皮肤条件及颞骨发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耳廓形态,提高术后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先天性小耳 耳廓 修复外科手术 组织扩张 外科皮瓣 肋软骨 组织支架 激光,气体 毛发去除 低发际线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后发际线单位毛囊提取术60例行自体眉毛移植观察效果分析。方法利用毛囊提取机提取后发际毛囊后置于0-4℃冰生理盐水中低温湿保存。将毛囊在4倍放大镜下精细分离成单株毛囊备用。用06mm种植针自眉头、眉腰、眉峰、眉尾依次与皮肤成30-15度角种植。毛流方向交错成鱼脊状。结果术后种植的眉毛经过脱落期、休止期、生长期后与原眉毛粗细匹配、柔软度接近、毛发生长方向自然、外形流畅、逼真,毛囊成活率达96%。结论通过自体后发际线毛发移植进行眉毛移植具有毛发生长方向自然、外形流畅、与原有眉毛粗细匹配、柔软度接近、供区无瘢痕、恢复期快等优点。

  • 标签: 眉毛移植 毛囊单位FUE 无痕毛发移植SH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自体毛发移植进行发际线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进行发际线再造患者,均采用自体毛发移植技术进行治疗,于边缘使用细软毛发植入,并采用单根毛发植入方式进行治疗,探讨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随访10个月,患者颞点区移植毛发密度、毛发直径以及与皮肤间角度均表现良好,而患者满意为98.39%,其对治疗方式认可度高。而再次进行植发手术治疗和进行植发调整患者均为2例,植发后出现卷曲现象为1例,经至少6个月后基本恢复;结论:对发际线再造患者采用自体毛发移植技术进行治疗,使用效果理想,可重建颞点发际曲线,改善患者发际线状况,并恢复自然颞点。

  • 标签: 自体毛发 移植技术 发际线 再造 颞点
  • 简介:摘要观察毛囊单位提取(FUE)技术在重塑女性前发际线的效果。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收集成都恒美毛发医疗美容门诊部及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高发际线女性患者1 500例,年龄20~55岁。均用FUE植发技术重塑前发际线,观察结果及不良反应。1 496例患者移植术后头发均正常生长,对面部比例起到了较好的修饰作用;1例患者右侧额颞部出现小范围皮肤坏死;3例种植区毛发根部皮肤粗糙出现颗粒状的改变。FUE植发技术创伤小、恢复期短、对重塑女性发际线效果确切,对面部比例有较好的修饰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毛囊单位移植 植发 重塑发际线 女性
  • 简介:“男人们承受的经济压力可以通过脱发的程度显示出来,当压力增大时,发际线就会后退,希腊总理小乔治·帕潘德里欧的头发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头发也显示出意大利正处在危机之中。”

  • 标签: 经济衰退 经济走势 现象透视 预示 经济压力 贝卢斯科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评价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照分析将60例颧弓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20例。实验组行发际线内小切口并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对照组1行发际线内小切口,使用常规钛板钛钉进行固定;对照组2行耳屏前切口,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术后从患者满意度、开口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综合评估四个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术后6月开口度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临床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行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治疗颧弓骨折,具有创伤小,伤口隐蔽,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发际线内小切口 颧弓骨折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发际部位头皮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发际部位头皮缺损15例。结果术后15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转移后的皮瓣毛发的毛流、毛向与周围毛发基本一致,效果满意。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可应用于修复发际部位头皮缺损,适用于发际部位面积不大但又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修复。

  • 标签: 改良菱形皮瓣 发际 头皮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发移植法改善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收治61例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平均41岁。其中45例为额部(内镜法)联合中面部除皱术后,11例为额颞部除皱术后(内镜法),5例为中面部除皱术后。除皱术与毛发移植术的间隔为6~79个月,平均18.4个月。根据美学理论重新设计额部、颞部和鬓角的发际位置和形态,采用毛发移植法予以修复。术后随访计算毛发成活率,由患者和1位第3方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分别评价患者发际线的满意程度和对颞下发际线瘢痕的遮挡程度。结果25例行额颞发际线联合颞下发际线植发,23例行额颞发际线植发,13例行颞下发际线植发。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额颞部发际线的毛发成活率平均为94.3%[90.8%(51.1/56.3)~98.9%(52.5/53.1)],颞部发际线内切口的颞下区域毛发成活率平均为93.2%[89.1%(31.1/34.9)~98.6%(34.4/34.9)],颞部发际线边缘切口的颞下区域毛发成活率平均为81.2%[60.4%(17.2/28.5)~87.6%(26.8/30.6)]。额颞发际线植发满意程度评价:患者为4.1~5.0分,平均4.5分;医生为4.3~4.9分,平均4.7分。颞下发际线植发满意程度评价分为2部分,发际线内切口评分患者为4.0~5.0分,平均4.4分;医生为4.2~4.9分,平均4.7分;颞下发际线边缘切口评分患者为2.8~4.7分,平均4.0分;医生为3.1~4.9分,平均4.2分。颞下发际线的瘢痕遮挡程度评价:患者为2.6~5.0分,平均3.7分;医生为3.1~5.0分,平均3.9分。结论应用毛发移植技术修复除皱术后的发际位置异常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由于颞下发际线的位置和瘢痕上毛发成活率较低,术后毛发遮挡瘢痕的效果一般,再次植发和改进除皱手术切口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 标签: 毛发 自体移植 整容术
  • 简介:目的:研究眉区和耳后区的皮肤对比结构,设计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的耳后发际皮瓣,转位眉再造,为临床整容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解剖经红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45侧,以耳廓前缘根部前上方1.5cm处为定点(A点)测量颞浅动脉在耳后上方的分支。取新鲜头颅标本2例,在眉毛和耳后区取皮肤做石腊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两个部位的结构特点和毛根的特点。结果:颞浅动脉耳后支的可游离长为(13±1.8cm)大于A点至眶上缘中点的距离(11.5±1.5cm);耳后区皮肤毛发结构与眉区皮肤结构相近(毛发斜行)与受区原形相配。结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发际皮瓣转位眉再造可以A点为旋转轴点。

  • 标签: 发际皮瓣眉再造
  • 简介:摘要:“补补看”特制中医药发际线粉的创新发明关系到当下时兴的中草药领域,化学及相关药理学思路,利用相关古籍配方“七宝美鬓方”配伍临床实际使用数据,总结研究出该配方。为解决现当下“发际线后移”问题人群的不断年轻化,本文拟采用调查法,观察法,便利抽样法等技术方法进行对于产品的研究过程,服务情况,市场需求,资金及盈利实况,后期营销管理进行详细介绍,期待不断促进“补补看”特制中医药发际线粉灵活应用实际生活,推进临床现有皮脂脱发等问题的有效改善。

  • 标签: 中草药产品 防脱 发际线粉 市场应用 研究发明
  • 简介:目的:进行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学研究,为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应用近发际缘冠状切口提供依据,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5具经4%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标本,对颞区及腮腺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像,同时结合1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应用近发际缘冠状切口实施手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1a,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知颞区及腮腺区的解剖,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切口 颧骨复合体骨折 解剖
  • 简介:目的:探讨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发际发瓣转位修复兔唇的应用解剖。方法:取经过福尔马林固定、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30侧成人头颅标本,对耳后动脉和枕动脉的可游离长度进行测量,并测量人中与乳突间的距离。结果:耳后动脉可游离长度16.5±2cm,末梢血管管径为0.2mm,下颌角至人中的距离为13.8±2cm。结论: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发际皮瓣可以用于免唇的修复。

  • 标签: 耳后动脉 耳后发际皮瓣 兔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发际内切口用于额部脂肪瘤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额部脂肪瘤患者40例,均于我院行脂肪瘤切除术,根据手术切口分为两组,其中在肿物表面顺皮纹做切口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作改良发际内切口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切口感染、皮下积血、皮肤坏死等并发症。观察组无面部暴露处瘢痕,对照组5例(27.78%)存在面部暴露处瘢痕,两组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额部脂肪瘤切除术中采用改良发际内切口,可减少面部瘢痕的产生,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额部脂肪瘤 切除手术 改良发际内切口 面部瘢痕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改良耳后发际切口(RAHI)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的良胜腮腺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Blair切口(MBI),改良组采用RAHI切口。比较两组术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耳周麻木以及涎瘘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结果改良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耳周麻木以及涎瘘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95%,对照组的为35.7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HI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耳后发际切口 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