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髋臼或股骨头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育异常,常见类型是髋臼发育不良及头臼包容异常发育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dysplasiaofhip,DDH)是婴幼儿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l%~10%的新生儿出生时有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及半脱位倾向。参照Graf等分类方法,将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者列为DDH。近年来对其认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目前的估计,近76.0%的髋关节关节炎是由髋关节发育不良引起,许多人在50岁之前不得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DDH患儿治疗的目标是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汪0.6个月以内婴儿可采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静态超声在诊断临床疑似发育髋关节异常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2名疑似发育髋关节异常患儿的1224个关节进行超声检查,依据Graf法分型、Morin法评价关节的稳定性并动态追踪最终的发育结果。结果临床疑似病例中,87.4%分类为Ⅰ型形态学正常的髋关节,9.8%分类为Ⅱa型生理不成熟型关节,8.3%为Ⅱb型髋臼发育不良型关节,4.3%为Ⅱc型临床可疑型关节,2.2%为Ⅲ型半脱位髋关节型,2.9%为Ⅳ型脱位髋关节。1035个关节髋臼覆盖率〉50%,189个关节髋臼覆盖率〈50%。结论依据Graf法、Morin法评价髋关节并动态追踪,能降低发育髋关节异常的过度治疗和治疗延误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髋关节
  • 简介: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hip,DDH)传统诊断名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1991年美国骨科学会(AAOS)和北美小儿骨科学会(POSNA)统一称之为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发育髋关节脱位。DDH是指由于髋臼发育缺陷造成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导致长期生物力学的异常而逐渐出现股骨头半脱位、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ISLOCATION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小儿骨科 发育缺陷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螺旋臼假体治疗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使用Zweyma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40例(43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6例(6髋),女34例(37髋),平均年龄47.6岁(22~70岁);单侧37例,双侧3例;Crowe分型:Ⅰ级6例,Ⅱ级2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平均随访24.6个月,术前Harris评分最高61分,最低22分,平均43.5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cm,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Harris评分最高97分,最低62分,平均85.3分。结论使用Zweymti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髋假体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的7例DDH患儿,女6例,男1例,年龄17~41个月(平均22.7个月)。1例患儿为初诊,其余患儿均经历过手法复位及支具或石膏固定后失败。2例患儿存在双髋DDH,1侧经前期治疗后复位可,故所有患儿均只处理单侧。所有患儿术前尝试手法复位,安全角度不理想后采用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术中探查发现所有患儿股骨头均脱出于髋臼,圆韧带及横韧带增生、肥大,盂唇肥厚,臼底充填纤维脂肪组织。术中清除圆韧带及臼底纤维脂肪组织,切除横韧带、成形盂唇。所有患儿经关节镜下清理后均顺利复位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部分负重行走半年。观察患儿术后CE角、申通氏线及有无脱位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髋关节对合位置较好,术前CE角-108~14°,平均(-31.1±0.6)°;术后CE角10~16°,平均(13.8±0.7)°,申通氏线连续。随访11~25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脱位复发,CE角无明显变化,无股骨头无菌坏死发生。结论对于部分保守治疗失败的患儿,髋关节内结构的异常阻碍其复位,从而影响髋臼及股骨近端发育是其重要原因。关节镜具有的微创优势,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对患儿的较大创伤,且可在镜下探查妨碍复位的因素并去除,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关节镜 髋脱位 先天性
  • 简介: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其改名为发育髋关节脱位或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分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三种类型。我国发病率报告为0.9‰-39‰,男女发病比例为1:5-7,甚至更高。早期诊断并未普及,儿童骨科医师甚至成人骨科医师都在治疗,但治疗方法各异,并发症较多,一直是儿童骨科医生研究的热点。一、早期诊断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诊治 小儿矫形外科 髋关节半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中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并对其关节置换手术前后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5例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得到提高。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对中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对目前MRI在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各种研究进行综述,重点探讨MRI用于评估DDH闭合复位后髋关节发育走势研究进展,以期为DDH闭合复位后预测髋关节发育走向寻找可靠的指标。由于MRI在识别软骨及软组织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在DDH治疗前后进行MRI,评估其在术前、术后的具体作用。进行相应汇总,如利用MRI识别影响脱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如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增厚、关节积液、盂唇内翻、髂腰肌萎缩等;利用MRI观察DDH闭合复位治疗前后股骨头软骨塑形情况;利用MRI验证术中关节造影在评估头臼位置上的有效以及直接利用MRI观察DDH头臼关系;利用髋关节MR造影评价DDH患者髋臼盂唇损伤情况;此外,亦总结了对MRI评估髋关节相应观测指标进行偏倚校正的研究结果。总的来说,MRI在DDH诊治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与完善,已被很多学者提倡作为DDH常规辅助检查,然而关于DDH闭合复位后如何评估与预测髋关节发育转归这一热点问题仍无统一定论,从三方面总结了目前的进展:汇总诸多在MRI上测量的结果,代表软骨髋臼覆盖并用以预测髋臼生长发育的指标;总结关于利用MRI探索盂唇对于髋关节发育影响的研究成果;总结MRI评价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研究结果。以上内容对于目前的临床工作及研究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成人发育髋关节脱位(DDH)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7年5月接受THA的174例(229髋)DDH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女128例,男46例,平均年龄32.6岁。分型采用Hartofilakidis分型:其中Ⅰ型(发育不良)92例(123髋);Ⅱ型(低位脱位)33例(49髋);Ⅲ型(高位脱位)49例(57髋)。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2分。手术入路采用后外侧入路,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结果平均随访47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7.5分,术后并发症为8例神经损伤,其中坐骨神经2例,股神经6例,术后1年随访均完全恢复。结论成人DDH的THA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髋发育不良 人工关节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发育髋关节异常(DDH)筛查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536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进行发育髋关节异常筛查,观察正常髋关节异常髋关节α、β角和MR。结果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的α角度和MR均低于正常新生儿,β角度则高于正常新生儿(p<0.05);剖宫产、臀位、女婴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头位、顺产、男婴,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是一种安全、可靠检测方式,对发育髋关节异常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首选筛查方式,同时明确高危因素,有利于预防DDH,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新生儿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超声 筛查
  • 简介:通过测量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和股骨头骨髋臼覆盖率(MR),探讨超声检查在婴儿发育髋关节异常早期诊断中的意义,采用高频5.0~7.5MHz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发育髋关节异常婴儿15例18侧髋进行超声检查,并按月龄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发现超声声像图可以较好地再现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同时超声还能显示X线不能显示的关节唇盂及髋臼内其他软组织。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认为超声检查简便快速、无侵袭,在婴儿发育髋关节异常的诊断及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儿 超声诊断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发育髋关节异常在临床筛查过程中应用高频超声的筛查技术,对筛查有效率统计,以此探讨其价值。方法:我院于2019年2月-2022年5月期间接受高频超声筛查的发育髋关节异常患儿抽取520例,对所有对象安排高频超声筛查后,对检出异常髋关节分型和患儿月龄占比进行分析。结果:520例患儿,发现异常髋关节42例,其中33例属于Ⅱα型,5例属于Ⅱb型,2例属于Ⅱc型;1例属于Ⅲ型,1例属于Ⅳ型。结论:小儿发育髋关节异常筛查过程中安排高频超声筛查,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可以有效分辨患儿病症分型,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高频超声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临床筛查
  • 简介:摘要发育髋关节脱位(DDH)是儿童常见先天发育畸形之一。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治疗,恢复髋臼与股骨头良好对应关系,常给患儿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生活质量,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及良好的预后,需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的一般临床表现和体征、检查及治疗等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儿发育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小儿发育髋关节脱位患者21例共33个髋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7个髋关节,女16例26个髋关节。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124-1.23)岁。所有对象均接受pemberton截骨术和salter截骨术,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4个月,平均23个月。小儿发育髋关节脱位患者手术后优良率为93.94%。X线结果显示,有19例达到同心圆复位,无再脱位发生,有2例患者分别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关节僵硬。结论对小儿发育髋关节脱位患者,采用pem—berton髋臼截骨术和salter截骨术的改良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髋关节超声检查在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伴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多种高危因素接受髋关节超声筛查的112例儿童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接受的髋关节超声筛查的112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髋关节α角、β角,并经Graf髋关节病理分型分析彩超筛查结果。结果:本研究经超声检查发现,研究组儿童的髋关节α角低于对照组,但髋关节β角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超声检查在伴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多种高危因素儿童髋关节发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准确评价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病类型,并能显示不同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高危因素中儿童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的差异性,为患儿尽早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小儿 髋关节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改良Pemberton术治疗儿童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改良Pemberton术治疗的50例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经6个月~4年,平均24个月的随访。结果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临床及Severin髋关节X线片标准评定,50例中优4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0%。结论采用改良Pemberton治疗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肯定。

  • 标签: 截骨 髋关节 治疗 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