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2013年10月云南省元谋县首次发现红火蚁。掌握红火蚁蚁巢各品级发生动态,能为当地红火蚁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5年1-12月,在昆明宜良县对红火蚁蚁巢取样、分离,红火蚁取样、称重,统计红火蚁各品级的头数。【结果】地上蚁巢红火蚁蚁群数量发生高峰期在8-9月,其次是3-4月。蚁后数量比例高峰在3-4月;有翅雌蚁比例高峰在4月,其次是7月;有翅雄蚁比例高峰的在5月,其次是9月;生殖蚁幼虫和蛹比例高峰的3、4和12月。地上蚁巢工蚁、兵蚁、职能蚁幼虫和蛹数量发生的高峰期在8-9月,发生小高峰期在4月。【结论】昆明红火蚁蚁群数量动态有2个峰值,第一个峰值为8-9月,以职能蚁防治为主;第二个蜂值3-4月,以生殖蚁和职能蚁防治为主。该结果为昆明红火蚁防控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撑。

  • 标签: 昆明 红火蚁 种群动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5前发表的中国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pituitaryadenomas,EPAs)进行检索、汇总和分析,以了解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对主要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会议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检索,限定对中国作者报道(英文或汉文)且发生在中国的异位垂体腺瘤进行统计、汇总、归类和分析。结果①在查找到的直接相关中文文献86篇和英文文献27篇中,去除内容互有重叠的病例,共检索出73例异位垂体腺瘤。资料完整的70例中,男31例,44.29%;女39例,55.71%,男:女比例1∶1.3。按发生部位出现的频度,由高及低依次为蝶窦(31例,42.47%)、鼻咽部(7例,9.59%)、鞍上(7例,9.59%)、斜坡(5例,6.85%),其次为第三脑室、蝶窦/斜坡、鼻腔、大脑颞叶各4.11%。按肿瘤的功能性质分类,其发生比率由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泌乳素瘤(prolactinadenoma,PRL-ma)(21例,28.77%)、无功能瘤(nonfunctionadenoma,NF-ma)(21例,28.7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denoma,ACTH-ma)(15例,20.55%)、生长激素瘤(growthhormoneadenoma,GH-ma)(10例,13.70%)、促甲状腺激素瘤(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producingadenoma,TSH-ma)(2例,2.74%)和卵泡刺激素瘤(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adenoma,FSH-ma)(1例,1.37%)。另有因资料欠缺,性质不明者3例。发生率最高者为PRL瘤和无功能瘤,此与国外报道的以ACTH发生率为最高有所不同。另有松果体区和咽旁间隙各1例尚未见报道。②除外3例资料不全者,70例EPA中,伴发空泡蝶鞍者15例,占21.43%。其中由蝶窦伴发者11例,达73.33%;斜坡3例,占20%;2者合计占93.33%。③69例EPAs在论文中对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有描述,有明显侵袭性者29例,占42.03%,其中包括1例垂体腺癌,占1.45%。④全部病例均以手术作为首选,部分病例接受了放疗或药物治疗。结论EPA是极其罕见的,到2015年末中国报道的总例数仅73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位于中线区域的�

  • 标签: 异位垂体腺瘤 异位垂体腺癌 异位侵袭性垂体腺瘤 空泡蝶鞍
  • 简介:摘要:选择气象观测资料对广西" 回南天”发生特征及预报技术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回南天”出现的时间段主要为12月~次年4月;“回南天”的出现和冷、暖空气活动具有紧密联系,也就是前期主要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在受到冷空气影响的一段时间之后,势力不断变弱,后期暖空气势力有所加强,在适宜的环流形势下,暖空气北上,在较短时间内替代以往的冷空气对广西造成影响,当室外的空气露点温度比室内墙面或者地板等物体温度要高时,便会形成“回南天”现象。

  • 标签: 广西 回南天 发生特征 预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现感染性休克的急腹症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过程中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急腹症患者,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 标签: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 简介:利用2000--2009年阎良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阎良机场雾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秋、冬季是同良雾的多发季节,12月雾发生频率最高为19.6%;06时雾发生的频率最高为23.9%.10时雾消散的频率最高为16.0%。分析雾发生时地面气象要素的分布区间与雾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面为西风、风速为0~2m/s、相对湿度为80%~90%、近地面气温为0~6℃时雾的发生频率较高。

  • 标签: 变化特征 温度 相对湿度
  • 简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课桌上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重要平台,要使数学"课桌上的学习"有效发生,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我要学习)是前提,学习方式的建构性(我会学习)是关键,学习过程的监控性(我能反思)是保障。

  • 标签: 数学 课桌上的学习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前体质指数(BMI)与子痫前期(PE)发生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宫内妊娠,孕周为6~8周+6,排除有基础性疾病和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共计42 427例孕妇,其中诊断为PE者659例。依据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42例)、正常体重组(422例)、超重组(138例)和肥胖组(57例),对4组孕妇PE的发生率及发生风险、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妊娠前BMI对PE临床特征(包括PE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PE的发生率为1.55%(659/42 427);其中,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的PE发生率分别为0.61%(42/6 941)、1.44%(422/29 297)、2.62%(138/5 273)和6.22%(57/916)。校正产次、年龄、文化程度、PE病史、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史等混杂因素后,与正常体重组比较,低体重组晚发PE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OR=0.50,95%CI为0.33~0.72,P<0.01)、超重组晚发PE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57,95%CI为1.23~1.99,P<0.01)、肥胖组早发和晚发PE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早发PE OR=2.15,95%CI为1.03~4.02,P=0.027;晚发PE OR=4.25,95%CI为3.00~5.91,P<0.01);低体重组不伴严重表现的PE(OR=0.54,95%CI为0.30~0.89,P=0.024)和重度PE(OR=0.51,95%CI为0.33~0.75,P=0.001)的发生风险均显著降低、超重组重度PE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42,95%CI为1.10~1.83,P=0.007)、肥胖组不伴严重表现的PE(OR=5.11,95%CI为3.22~7.84,P<0.01)和重度PE(OR=2.97,95%CI为1.95~4.38,P<0.01)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升高。659例PE孕妇中,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中位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 420 g(1 602~2 845 g)、2 435 g(1 692~3 030 g)、2 540 g(1 922~3 132 g)和2 950 g(2 050~3 360 g);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增加(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率分别为0(0/42)、3.3%(14/422)、7.3%(10/138)和17.5%(10/57),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LGA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妊娠前超重和肥胖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晚发PE具有更密切的关联。妊娠前肥胖相关的晚发PE出现较多LGA新生儿。建议妊娠前控制体重、妊娠期限制体重增长及血压管理,以降低PE发病率,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先兆子痫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肥胖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近年来,市场对黄瓜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具有抗氧化、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瘦身、美容等多重功效,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黄瓜种植规模的扩大,黄瓜种植产量及质量也需进一步提升,而黄瓜病害作为影响黄瓜健康生长的首要因素,对黄瓜产量及质量均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中以黄瓜霜霉病、角斑病和黑星病为主。为更好的防治以上三种病害,文章综合阐述黄瓜霜霉病、角斑病、黑星病的发生特征,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希望能为优化黄瓜生产质量提供部分参考。

  • 标签: 黄瓜 霜霉病 角斑病 黑星病 发生特征 防治技术
  • 简介:摘要:利用1971-2020年,长沙四个台站的雾的气象资料,分析长沙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长沙地区的雾的多发区位于浏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且辐射雾居多,多数生成在5-8时,消失在8-11时。一年四季都能发生雾,但秋冬季最多,夏季最少。雾出现时地面水平运动微弱,近地面层有逆温层或者地面层比较稳定,近地层湿度条件好。

  • 标签: 时空分布 大雾 气象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IVC)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无血管疾病而行全腹增强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于不同水平面测量髂静脉前后径,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髂静脉受压程度。以受压程度50%为界分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分析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69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男性351例(50.7%),年龄(38.76±10.90)岁(范围:18~71岁),BMI(22.79±3.72)kg/m2。IVC总体受压百分比中位数为43(19,65)%,不同受压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者74例(10.7%),≥25%且<50%者368例(53.2%),≥50%且<75%者196例(28.3%),≥75%者54例(7.8%)。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相比,性别、年龄、BMI、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髂静脉受压程度≥50%者在无症状人群中较为多见。男性、高龄、肥胖可能与髂静脉受压的发生相关。

  • 标签: 髂静脉压迫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May-Thurner 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 发病率
  • 作者: 李淑娈 王天宇 喻伟 康文焱 杜春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内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乳腺外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肾盂积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311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示恶性肾盂积水者39例。生存期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恶性肾盂积水的发生率为12.5%(39/311),男26例,女13例,年龄23~74岁,中位年龄43岁。全组39例肾盂积水患者中,单侧肾盂积水29例,双侧10例。初诊时即出现肾盂积水11例,复发或肿瘤进展后出现肾盂积水28例,发生肾盂积水的时间为4~62个月,中位时间为17个月。接受一线化疗患者,初诊伴肾盂积水和一线化疗时无肾盂积水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8%和84.6%)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和7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恶性肾盂积水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为影响患者发生肾盂积水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恶性肾盂积水的发生不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一线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脉管瘤栓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恶性肾盂积水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肾盂积水 预后
  • 作者: 李淑娈 王天宇 喻伟 康文焱 杜春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内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乳腺外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肾盂积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311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示恶性肾盂积水者39例。生存期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恶性肾盂积水的发生率为12.5%(39/311),男26例,女13例,年龄23~74岁,中位年龄43岁。全组39例肾盂积水患者中,单侧肾盂积水29例,双侧10例。初诊时即出现肾盂积水11例,复发或肿瘤进展后出现肾盂积水28例,发生肾盂积水的时间为4~62个月,中位时间为17个月。接受一线化疗患者,初诊伴肾盂积水和一线化疗时无肾盂积水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8%和84.6%)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和7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恶性肾盂积水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为影响患者发生肾盂积水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恶性肾盂积水的发生不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一线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脉管瘤栓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恶性肾盂积水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肾盂积水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流行病特征,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我科105例糖尿病合并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记录和分析其标本来源、常见病原菌等感染分布特征,探讨预防和治疗合并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糖尿病合并感染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为主。标本种类以痰、尿液为主,分别为63份(45.3%)和38份(27.3%),其次主要为血液18份(12.9%)和分泌物10份(7.2%)。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78株(54.9%)、革兰阳性菌58株(40.8%)和真菌6株(4.2%),以革兰阴性杆菌为最多,其中以大肠埃希菌36株(25.4%)和肺炎克雷伯菌25株(17.6%)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39株(27.5%),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5株(3.5%)。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而感染易引起血糖难以控制。因此,在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落实健康教育、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积极控制感染等护理措施,以防控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及发生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中心行减重与代谢手术的187例病态肥胖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未预防性服用熊去氧胆酸,在术前均行腹部超声及MRI检查,术后均行至少一次的腹部超声或MRI检查。比较不同减重与代谢手术术式术后患者新发胆囊结石和胆泥的发病率及发生时间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Bonferroni校正用于两两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2020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7.0(22.0,31.0)个月。减重与代谢手术后新发胆囊结石的患者数为34例,发病率为18.2%(34/187),其中接受LSG、LRYGB、LOAGB手术及LOAGB修正手术者发病率分别为18.0%(30/167)、22.2%(2/9)、11.1%(1/9)、50.0%(1/2)。术后发生胆泥的患者数为18例,发病率为9.6%(18/187),其中接受LSG、LRYGB、LOAGB手术者发病率分别为8.4%(14/167)、22.2%(2/9)、22.2%(2/9)。术后新发胆囊结石患者的体重下降率和体重指数下降率分别为21.4 (18.7,23.6)%、21.4(18.6,23.5) %。术后新发症状性结石3例,发病率为1.6%(3/187),3例均行LSG手术。术后发生胆泥及胆囊结石的时间分别为85.5(28.8,98.8) d和103.5(93.0,179.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在无药物干预下,减重与代谢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8.2%(34/187),需临床密切关注。腹部超声检查及上腹部MRI平扫T2WI序列,可帮助明确诊断胆囊结石并监测其变化。

  • 标签: 减肥手术 胆囊结石病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 简介:【背景】2007年6月,云南省首次在嵩明县发现稻水象甲,为掌握其年发生世代、成虫和幼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越冬特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2008-2010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大桥村稻区稻水象甲的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每年4月初气温回升(4月气温9.0-24.1尤,均温16.1尤),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从稻田周边越冬场所迁移至稻埂或秧田取食杂草和秧苗.5月中旬,随水稻的移栽,迁移至大田为害并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取食水稻根系.6月中旬水稻分蘖期,幼虫发生量达到高峰,虫量为3.17-11.33头.丛^-1;7月中下旬水稻孕穗期,也是形成土茧的高峰期,土茧量5.90-9.00头·丛^-1;7月下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和扬花期,成虫大量出现,数量达0.21-4.85头·网^-1;8月中旬水稻乳熟期,成虫逐渐迁移至稻田附近向阳坡面的田埂和沟埂上,主要集中在0-3cm有杂草覆盖的浅土层越冬,直至翌年的4月底,最大越冬虫量98.33-266.00头·m^-2.【结论与意义】稻水象甲在云南省嵩明县水稻区年发生1-1.5代;种群发生动态与水稻的生育期紧密相关,4月初越冬成虫为害秧苗,7月份是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 标签: 稻水象甲 种群动态 越冬 云南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回顾和问卷调查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病理特征,总结归纳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4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BCC共分为结节溃疡型等6种亚型,影响BCC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因子、长时间日晒以及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等(P<0.05)。结论:BCC的病理特征主要为结节溃疡型,导致人体发生BCC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家族遗传因子和长时间日晒,可通过对这两种危险因素的预防来降低BCC的发生几率。

  • 标签: BCC 致病危险因素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初诊的老年肺癌患者205例,分为骨转移组111例,未转移组94例,比较2组的基础资料、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记录骨转移组骨折部位,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5例老年肺癌患者中骨转移111例,其中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病理类型分别占68.47%(76/111)、13.51%(15/111)、15.32%(17/111)、2.70%(3/111)。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是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长骨、肩胛骨、胸骨、颅骨。单发骨转移灶占22.52%(25/111),2个骨转移灶36.04%(40/111),多个(≥3个)骨转移灶占41.44%(46/111)。发生骨相关事件58例(52.25%)。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凝血酶原活动度、碱性磷酸酶(ALP)、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P、NSF、CEA、FDP是影响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是最常见骨转移部位。ALP、NSE、CEA、FDP是影响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骨相关事件 临床特征
  • 作者: 刘雄 蔺际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12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厦门 36100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厦门 361000 厦门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厦门 361000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