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美国各地主要艺术博物馆6位艺术主持人策划的惠特尼双年展于今年3月在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被隆重推出。如历届的双年展,本届展出以其艺术的多元性、前卫性、回顾性以及争议性倍受世人注目。被界内人士称为跨世纪之双年展。展出的作品囊括美国当代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最新创作。除却通常展项,如架上绘画、装置、录像、摄影、雕塑等之外,还辟有网上艺术新项,令人耳目一新。

  • 标签: 艺术双年展 架上绘画 艺术家 雕塑 艺术博物馆 前卫
  • 简介:2003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是中国拟按国际相关惯例在北京采用的一种美术展会形式,被定位为与全国美展共生共补的又一大型重要展事。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动议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主办单位是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与各国双年展为松散联接的关系,将在寻求中国特色与东方文化立场的前提下,致力于促进全球更大范围的艺术交流于古老文明的北京实现。作为一种侧重反映中青年艺术家较富学术探索性的跨国展览制度,将保持运作的独立性,为集体策划,追求更大的社会文化效应。

  • 标签: 双年展 中国美术 学术探索性 社会文化效应 展事 文化策略
  • 简介:<正>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开幕以后,有人说,“不能引起震动”,感到“平淡”。也有人说,这两年新潮澎湃,各种“新而又新”的观念和手法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处在这样不间断的强刺激中,再要使人“震动”,着实不容易,现在虽未可说已臻“绚烂之极”,却颇有些“复归平淡”的意味。我们是否能从这平静之中看出一些深沉的东西呢?

  • 标签: 双年展 中央美术学院 教学体系 历史经验 画家 作品
  • 简介:第四届里昂双年展于1997年7月9日至9月24日在法国里昂的汤尼·加赫尼大厅展出,它以其涵盖广泛的主题以及乐观主义的基调,毫不含糊地反对给艺术贴“标签”:主流艺术/非主流艺术,展示过去/未来,主要艺术门类/次要艺术门类,它以“跨越一切”的面貌出现

  • 标签: 双年展 艺术家 压路机 作品 法国里昂 麦克法登
  • 简介:老实说,对当代频繁而应接不暇的各类展览已经没有多大兴趣。当然,熟人之间相互的捧场也是在所难免,而这种场合出席的目的就是露个脸,表明人还健在。然而关于作品,关于艺术在这种场合谈论似乎总显得不合时宜。近日由于参加了一个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又适逢"2008上海双年展"正在展出,便借机顺便前去观看一回,免得对当代艺术有越发的孤

  • 标签: 上海双年展 双年展有感
  • 简介:据《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报最新消息:目前,经过策划委员的三次评审,已选定了来自48个国家的135位艺术家参加主会场展。其中:亚洲:蒙古3人(绘画1件,雕塑2件);印度3人(绘画6件);巴基斯坦2人(绘画2件,雕塑2件);越南6人(绘画6件);伊朗6人(绘画10件,雕塑2件);黎巴嫩1人(绘画1件);叙利亚4人(绘画5件)。

  • 标签: 双年展 阵容 绘画 雕塑 秋韵 信天游
  • 简介:<正>溪山清远展成都的发展速度同动车一样飞快,城市面貌变得陌生。城乡结合部看不到了溪和山,批评家下榻的酒店和所经之处都不大清静。鉴于城市的膨胀,溪山清远的境界将是国人长久的梦想。溪山清远展放在喧闹的环境,加强了人们对展览宗旨的憧憬。遗憾的是有些作品流于图解,很像高考应试画。有些画面潦草塞责,外行认为不像,学生认为不美,没有院画家要的技法,没有批评家要的想法,收藏家找不出才气。一些佳作与其为伍也

  • 标签: 溪山清远 展放 策展人 了溪 果戈理 穿透作用
  • 简介:1973年在新落成的悉尼歌剧院举办了首届悉尼双年展,目的是向全世界展示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在此后的11届展览中,共向观众展示了来自近60个国家10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参与展览的艺术家、艺术策划人、艺术品经纪人和收藏者们举办座谈会、讲座和艺术实验室。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富于挑战性的艺术家给澳大利亚的视觉艺术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艺术团体和艺术家都从中汲取了新鲜的理念并建立了相互之间的对话关系。

  • 标签: 艺术家 多样 艺术实验 艺术团体 当代艺术 视觉艺术
  • 简介:正如艺术策展人丹·卡梅伦在11月开幕式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展望·1”在精神上不同于其他双年展。此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一个遭受精神创伤的城市,其使命带有紧迫而又乌托邦的感觉,因此比其他类似的事件更广为人知。卡梅伦称新奥尔良为“我们的威尼斯”,但它或许也可与洪水泛滥的佛罗伦萨相比较。1966年佛罗伦萨洪灾之后,全世界都竞相援手,

  • 标签: 新奥尔良 双年展 陈述 精神创伤 佛罗伦萨 新闻发布会
  • 简介:近日,第一届林州水墨双年展巡回到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近120位艺术家参展。双年展的名头、“高峰论坛”的举办及“后文人’概念的提出,显示出策划方在操作上的“良苦用心”。

  • 标签: 双年展 高峰论坛 美术馆 艺术家
  • 简介:身份政治──93惠特尼双年展张琳编译一向被视作美国艺术思潮指示灯的纽约惠特尼双年展,本届打出“多族裔文化”和“身份政治”的旗帜,强调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认同,讨论非白人主流文化的困境与突破,以阶级、性别、种族和家庭为主题,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作...

  • 标签: 身份政治 双年展 种族主义 行为艺术家 政治艺术 社会问题
  • 简介:第12届光州双年展将以“意想边界”(ImaginedBorders)为主题,并请克拉拉·金(ClaraKim)、大卫·提(DavidTeh)等11位策展人合作,呈现7个独立展览新模式.展览将探讨政治、经济、边境等问题,尤其侧重无形但实质的界线(如国界和世代)上.

  • 标签: 双年展 克拉拉 策展人 展览
  • 简介:2000上海双年展11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行。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固定项目之一。1996年和1998年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海上·上海”。上海百年以来发生的变化反映了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缩影,中国通过上海观察与接纳西方文明,西方通过上海了解与进入中国。上海成为不同渊源、不同性质的文化交汇的港口。

  • 标签: 上海双年展 不同性质 中外文化交流 作品 九十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俯身造器,手中的一团泥常常让我走神。人类的祖先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接收到自然或“神”的启示,才发明了陶瓷这样一种与人类息息相关、共生共长、陪伴相行的艺术形式?它是那样神奇,神奇到用火将一切柔软、复杂和手艺的痕迹化为坚硬、纯粹,为我们日常所用。在这样一种材料上,人的双手与黏土的关系和一种缓慢的造物过程紧密相随,唤醒了人们对这种行为的美德认识,

  • 标签: 当代青年 双年展 提名 陶艺 艺术形式 “神”
  • 简介:<正>单:何多苓老师参加了两届"成都双年展",也曾参与"成都双年展"的策划,对于"成都双年展"出现的问题也都耳闻目睹。对于"成都双年展"的第一届和第二届没有按照国际惯例的时间举行,同时,由于"成都双年展"是私人资本投资,所以资本对学术话语的控制也相对严厉,对这些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何:情况比较复杂。第一届是我找老栗给他们策划的,因为种种原因换成刘骁纯他们比较传统的一批老先生做,再下来的批评家也基本没有脱离这个群体。这是邓鸿的聪明之处,

  • 标签: 何多苓 邓鸿 刘骁纯 学术话语 私人资本 上海双年展
  • 简介:当亚洲作为地理范畴的词汇与艺术并峙时.相对于欧洲以及其他,亚洲的脉络性意义究竟为何?而“亚洲性”是否也影响了艺术阐释的曲径?今年举办第五届亚洲艺术双年展,姑且不论“双年展”一词于国立台湾美术馆是否依然存在展演形式之外的意义。

  • 标签: 亚洲 艺术双年展 艺术产业 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