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足跟部解剖结构特殊,伤后易造成跟骨、跟腱外露,往往需要皮瓣移植修复,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外形和功能。本例患者于2018年8月因车祸伤8 h急诊入院,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右小腿毁损,左足跟软组织逆行撕脱,于急诊手术下行右下肢截肢,右足跟部形成复合组织皮瓣异位移修复重建左足跟部复合缺损,手术顺利,术后复合组织皮瓣成活。术后2年随访,获得了近似正常的外形且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足跟 异位移植 重建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方法选择及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肝移植术后胆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狭窄将胆瘘分为4型。患者均接受内镜或介入治疗,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观察指标为胆瘘发现时间、胆瘘位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PTCD并发症、腹腔或胆道引流管拔出时间、新发胆道狭窄等。结果24例胆瘘于肝移植术后(46.5±36.6) d(6~122 d)发现。Ⅰ~Ⅳ型胆瘘分别有6例、14例、2例和2例。22例胆瘘治愈,总体治愈率91.7%。24例均首先接受ERCP,技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5%(21/24)和85.7%(18/21)。Ⅰ~Ⅳ型胆瘘ERCP的治愈率分别为6/6、84.6%(11/13)、1/2和0,ENBD与ERBD的胆瘘治愈比列分别为8/10和6/8。5例ERCP未成功者接受PTCD治疗,成功及临床治愈比例分别为4/5和3/4。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8/24),Ⅱ型胆瘘胆管炎发生率高于Ⅰ型[35.7%(5/14)比16.7%(1/6)],合并非吻合口狭窄者比合并吻合口狭窄者更易发生胆管炎[83.3%(5/6)比16.7%(3/18)]。结论原位移植术后胆瘘首选ERCP,次选PTCD。Ⅰ~Ⅳ型胆瘘分别优选ENBD、ENBD联合ERBD、ENBD及PTCD治疗。

  • 标签: 肝移植 胆瘘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吻合口狭窄 非吻合口狭窄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原位移植后肝动脉血栓(HA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8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1例行原位移植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8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21~66岁。观察指标:(1)HAT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2)HAT诊断。(3)HAT治疗。(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微信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胆道狭窄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HAT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411例病人中,11例发生术后HAT,HAT发生率为2.68%(11/411);男10例,女1例;年龄为44岁(22~63岁);HAT发生时间为术后4 d(1~15 d)。11例病人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各1例。11例病人ABO血型相容,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16±89)min,供肝热缺血时间为(13±4)min,动脉吻合方式均为Ⅰ型。11例病人中,无症状型HAT 10例,脓毒症型HAT 1例。(2)HAT诊断:11例病人均经血管腔内造影检查确诊HAT,其中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探及动脉血流,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肝动脉阻力指数高,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1例HAT、1例吻合口狭窄;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肝动脉血流速度慢,阻力指数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及微弱细小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3)HAT治疗:11例病人均行微创血管腔内治疗,6例溶栓治疗后完全通畅,5例溶栓治疗后仍有血栓,术后继续留置微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后6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1例病人治疗(6.7±2.6)d后血管再通,血栓消失,治疗成功率为11/11。(4)随访情况:1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1 722 d,中位随访时间为46 d。随访期间,4例病人发生胆道狭窄,行胆道支架置入;9例病人生存,病人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为75%;2例病人死亡。结论原位移植后HAT发生率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超声造影检查可显著提高HAT诊断率;血管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肝动脉血流。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原位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超声造影 血管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cγRIIb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原位移植术后肝功能及病理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含Lewis大鼠FcγRIIb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TRE-FcγRIIb。分别包装TRE-FcγRIIb表达病毒与TET-on可诱导病毒,用其共感染DA大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检测FcγRIIb的表达。将供体DA大鼠与受体Lewis大鼠按照体重进行配对后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均行DA-Lewis的大鼠原位移植术。对照组(A组)不给予任何预处理。环孢素A组(B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环孢素A处理。FcγRIIb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C组)术前1 d供体大鼠静脉注射FcγRIIb修饰的DA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1×106细胞)。术后第7天分别取血和肝脏检测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C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C组术后第7天肝脏病理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12.8 d;B组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65.3 d;C组的大鼠平均存活天数为58.5 d。结论FcγRIIb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降低大鼠原位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减轻术后大鼠肝脏急性排斥反应。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FcγRIIb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对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供肝原位移植,对术后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术后病死率等预后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DCD供肝成年人原位移植患者临床资料359例,纳入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患者60例,将纳入患者分为严重冠心病组(13例)和非严重冠心病组(47例),采取不同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特征、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术前心功能、肾功能、终末期肝病分类,术前生化指标,术中热缺血时间、门静脉阻断时间、腔静脉阻断时间及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肌钙蛋白I(troponin I, TnI)均在正常范围,但严重冠心病组患者高于非严重冠心病组(P<0.05);术前严重冠心病组乳酸水平高于非严重冠心病组(P<0.05);其余基线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热缺血时间、门静脉阻断时间、腔静脉阻断时间、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严重冠心病组ALT及AST明显低于非严重冠心病组(P<0.05),术后其余指标如血压、心率、TnI和乳酸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冠心病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冠心病组(P<0.05)。结论合并严重冠心病并非DCD原位移植术手术禁忌,但术后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优化临床路径管理是改善这类患者临床结局的核心。

  • 标签: 临床路径管理 肝移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供体年龄因素对原位移植术患者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原位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年龄分为高龄供体组(年龄≥65岁)和非高龄供体组(年龄<65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1∶2匹配2组术前和术中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术中再灌注综合征、术后7 d内急性肾损伤和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ICU停留时间、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气管插管情况、术后6个月和1年生存情况和无复发生存情况。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高龄供体组22例,非高龄供体组44例。与非高龄供体组比较,高龄供体组术中再灌注综合征、术后7 d内急性肾损伤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ICU停留时间、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和1年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体年龄因素不会对肝移植术患者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影响。

  • 标签: 年龄因素 肝移植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白山大坝的变形测量关系到整个大坝的安全运行,其中水平位移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形变测量项目,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白山大坝的形变规律及其运行的稳定性。白山大坝的垂线测位移能够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白山大坝的运行状态,为维护白山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 标签: 白山大坝 大坝变形水平位移垂线法
  • 简介: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其各方面相关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其中,广泛运用于建筑工程的预埋件,其施工技术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以及整体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预埋件施工具体流程以及相关要求,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完成每项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 标签: 高精度 预埋件 位移控制技术
  • 简介:摘 要: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属于如今技术水平最高的钻井技术,在边际油田开发中应用频率较高,在诸多领域中取得明显的应用效果,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大位移井导向钻井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旋转导向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大位移井轨迹控制难点,最后探讨了大位移井导向钻井技术轨迹控制策略,期望可以为大位移井导向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大位移井 旋转导向 钻井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列举几种常用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对比其优缺点,包括斜面拉线法、钢尺直接测量法、经纬仪测直线法、坐标法、土压力盒、测斜仪等。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基坑 水平位移 监测方法。
  • 简介:摘要:原位测试技术在工程勘察工作中予以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勘察的速度,还能对勘察方式进行优化,还可以有效的检测岩体中自身具备的特点,保证勘察结果的精准性。本文重点对原位测试技术的特征和优势进行分析,对原位测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更好地对原位测试技术与工程勘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以此来促进原位测试技术的创新发展。

  • 标签: 原位测试技术 工程勘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大位移井的施工涉及到多方面钻井技术,需要综合定向井、水平井、深井技术,除此之外由于多目标三维大位移井技术难度大、各方面要求均较高,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井斜角较大、水平段较长,由此也会带来众多问题。大位移井涉及到的重要技术有井身剖面设计、井眼轨迹控制、钻具设计、减少摩擦阻力及扭矩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我们就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

  • 标签: 大位移井 关键技术 井深结构 井眼轨迹 钻柱 摩擦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工程例子,提出重力式码头结构与结构上的沉降位移,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简化码头维护,减少目前沉降位移对码头的影响。实践证明,这一措施不仅可以缓解重力式码头沉降位移的概率,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重力式码头 沉降位移 应对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在建筑基坑中,通过监测工程,主要意欲维护建筑的安全性,并提供必要的监督、预警、指导功用,进而有效规避基坑坍塌等不良事故。在监测建筑基坑中,位移监测属于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有助于维护支护结构的稳当性。针对基坑监测,目前还需要交由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来统一负责。基于此,本文从基坑监测的基础特征出发,探讨了某建筑基坑中的有关位移测量专业技术方法,仅供参考。

  • 标签: 位移测量技术 监测工程 建筑基坑
  • 简介:摘要:在深基坑日益普及的今天,对基坑稳定性的监测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效快捷地完成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改进方法与研究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基坑 水平位移 监测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白山大坝的变形测量监控着整个大坝的运行状态,而其中垂直位移和倾斜是很关键的变形测量项目,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白山大坝的运行状态。白山大坝的垂直位移测高程位移变化能够定性、定量的分析白山大坝的运行状态是否处于稳态,为白山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 标签: 白山大坝 大坝变形 垂直位移 静力水准
  • 简介:摘要:基坑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问题,必须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并结合拟建场地的土质和周边环境,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支护结构方案和实施办法。它与场地工程勘察、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开挖、基坑稳定、降水、施工管理、现场监测、相邻场地施工相互影响等密切相关。基坑设计与施工涉及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场地环境、工程要求、气候变化、地下水动态、施工程序和方法等许多相关的复杂问题,是理论上尚待完善、成熟和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 标签: 基坑支护 桩位移变形 处治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于雷达传感技术当中,是当前比较先进的,同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位移和距离测量中使用微波雷达,具有实用性较高的特点,所以一直被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所关注,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进而促进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具体分析微波雷达的结构和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应用于位移和距离测量中。

  • 标签: 微波雷达 位移测量 技术 研究
  • 作者: 王睿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3-01
  • 出处:《建筑实践》2020年33期
  • 机构: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36
  • 简介:摘要:成都地铁3号线6标天回镇南站车站附属结构上方有一根DN2400的成都市主供水管(顺线路方向,及南北走向),水管上跨车站东侧附属结构(1#2#风亭及A、B出入口),1#风亭跨度19.6m,2号风亭跨度31.2m,A、B出入口均为9.4m,水管埋深2.5m-3m,自来水管下方无垫层及基础。水管管底距离附属顶部的距离为0-31.5cm,供水管材质为PCCP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带有钢筒的高强度混凝土管芯缠绕预应力钢丝,喷以水泥砂浆保护),管材厚度200mm,有效长度为单节5000mm,连接方式为钢制承插口,,管材接头极限变形为0.5°,供水管工作时水压为0.3~0.4MPa,供水量为40万吨/天(供成都市1/4用水)。由于该水管不适宜迁改,因此在基坑开挖及车站附属施工中需采取管道的原位保护,防止管道发生过量变形与破坏是一个具有相当重大的技术难题。

  • 标签: 大直径 PCCP 供水管 原位 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