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响应环境保护政策,减少污染源排放,需要加强对污染废水的处理措施研究。印染废水是纺织品印染过程中囤积的含有污染物质的废水,如何妥善处理印染废水始终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科学治理印染废水能够为纺织制造公司节省大量治理资金。对此,本文通过对广东某纺织公司的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研究,介绍投入使用的混凝++好处理工艺,希望能够为更多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混凝 厌氧 好氧 印染废水
  • 简介:摘要针对甘油精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为蒸馏冷凝水、脱氢废水、离子交换树脂清洗再生、设备及管道清洗废水等,其特点是CODCr浓度高、色度深,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为解决该废水的排放问题,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EGSB+UA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某甘油精炼生产企业排出的高浓度废水进行处理,并对各处理阶段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工程试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30000mg/L时,水解酸化、EGSB、UASB、接触氧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6.4h、46.4h、19.5h和18.5h,工艺出水CODCr低于400mg/L,CODCr去除率维持在98.6%~98.9%,能够稳定达到项目环评报告要求的市政接管水质标准。

  • 标签: 甘油精炼废水 EGSB(膨胀颗粒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生物接触氧化
  • 简介:本文研究了豆粕在好条件下发酵效果,检测发酵后豆粕中的粗蛋白、活菌数、pH值以及色泽香味。检测结果表明,豆粕经过好和厌氧发酵方式处理后,都显著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厌氧发酵的豆粕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好发酵的豆粕粗蛋白;厌氧发酵豆粕活菌数极显著高于好发酵豆粕;厌氧发酵色泽优于好发酵。厌氧发酵豆粕产品适合于仔畜使用,好发酵产品适合于成年动物使用。

  • 标签: 好氧 厌氧 发酵豆粕 品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厌培养和需培养在血培养中的应用,分离菌阳性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200份标本采用自动培养监测系统进行需培养并分离菌株。结果共检出27株细菌,阳性率为13.5%,其中需培养检测出的细菌20株,阳性检出率为10%,培养检测出25例,阳性检出率12.5%。细菌检出时间为2~50h,其中2~24h检出细菌22株,24~48h检出细菌6株,48h以后检出细菌2株。结论需血培养用于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病等病原体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血液标本应同时做需培养,以提高临床细菌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厌氧培养 需氧培养 血培养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针对甘油精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为蒸馏冷凝水、脱氢废水、离子交换树脂清洗再生、设备及管道清洗废水等,其特点是CODCr浓度高、色度深,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为解决该废水的排放问题,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EGSB+UA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某甘油精炼生产企业排出的高浓度废水进行处理,并对各处理阶段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工程试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30000mg/L时,水解酸化、EGSB、UASB、接触氧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6.4h、46.4h、19.5h和18.5h,工艺出水CODCr低于400mg/L,CODCr去除率维持在98.6%~98.9%,能够稳定达到项目环评报告要求的市政接管水质标准。

  • 标签: 甘油精炼废水 EGSB(膨胀颗粒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生物接触氧化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处理废水的能力也越来越高。本文以对水资源相关概况的介绍作为导入,说明了当下水资源的缺乏、水污染情况以及废水处理方法简介;并且介绍了技术概况,包括技术起源与发展和技术模式;最后对技术处理甘蔗渣备料废水的研究情况做出分析,主要有技术处理甘蔗渣备料废水技术原理、技术处理甘蔗渣备料废水技术操作过程以及技术处理甘蔗渣备料废水技术优势。

  • 标签: 厌氧技术 甘蔗渣备料 废水处理
  • 简介:国内外对于尾菜的资源化利用越来越重视,综述尾菜消化处理技术,讨论应用消化处理尾菜的酸化问题和解决方案,并研究共消化技术、不同反应器的有效性以及预处理的效果,提出了尾菜消化处理尚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尾菜 厌氧消化 沼气
  • 简介:摘要土霉素生产废水有机物浓度高,色度高,成分复杂,硫酸根、氯离子均有较高含量,全盐量较高,土霉素残留有很强的抑菌性,导致生物处理工艺运行负荷低,去除效率不高,本文所采用处理工艺在预处理工段采用絮凝沉淀和水解酸化工艺,可有效去除土霉素残留,提高后续生物处理效率。

  • 标签: 土霉素生产废水 水解酸化 IC厌氧反应器
  • 简介:摘要本研究在好处理的基础上,在好池中投加硫酸亚铁和活性炭,利用两者的作用,激发并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主要是硝化细菌的活性,使其对氨氮的处理达到较好的效果,为后续处理系统提供良好的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单独投加硫酸亚铁并且投加量为30~60mg/L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随着加药量的增加逐渐提升,最高可达到86.8%,试验最佳投加量为50mg/L;投加有效池容1%的活性炭后,氨氮去除率进一步提升,取样检测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96.4%,出水氨氮均在100mg/L以下,最低降至18.68mg/L。COD的去除率也有较大提升。

  • 标签: 氨氮去除 硫酸亚铁 活性炭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国城镇污泥泥质现状及消化处理技术前景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元素,但同时也含有种类较多含量不等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为防止污泥导致二次环境污染,必须对其妥善处理与处置。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污泥泥质特点均存在很大差异。污泥消化技术有多种限制性因素和未来应用前景明朗。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小试实验研究利用太阳能加热污水,以提高滤池冬季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常温下滤池污水处理效果较差,污水经太阳能加热后,平均温度可提高3~5℃,滤池COD去除率可提升到30%以上。

  • 标签: 太阳能 生活污水 厌氧滤池 温度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啤酒废水的调试,并从膜生物反应器(AnMBR)的设计,接种污泥,污泥驯化培养,提高负荷等几个阶段,就膜生物反应器(AnMBR)的调试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啤酒废水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接种污泥 污泥驯化 提高负荷
  • 简介:摘要20世纪90年代之前,诸多学者发现某些湖泊底质能够通过发酵过程产生氮气,经日本的Koyama学者深入研究证实,湖泊底质中氮气的产生是由氨氮直接发酵形成的。目前,环境中存在大量因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的含氮污水,其干扰了氮素在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经济高效的脱氮技术对其进行处理。Anammox菌菌种来源广泛,人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普遍存在Anammox菌。深入的研究表明,在北极的海底冰川中Anammox菌仍然能够存活,说明Anammox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这为氨氧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在或者缺氧条件下才能发生厌氨氧化反应,在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情况不容乐观。这些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一种就是氮、磷元素,水体中的这种物质一旦超标,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起水中生态系统的分布失衡,进而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人们发现运用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从而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本文中作者将着重讲述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其实际应用以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厌氧氨氧化 处理工艺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是国内外污水处理工作的重大突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空间。但受各种环境及其自身因素的局限,在实际研究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对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引起足够重视,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 标签: 厌氧氨氧化 污水处理 工艺 实际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微孔曝气增技术和水车式的增氧机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发现,微孔曝气增技术可以有效节约电量,快速增,且增效果良好;另外,微孔曝气增技术还可以改善池塘养殖的水体环境,缩短养殖周期。因此,池塘养殖应推广运用微孔曝气增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 标签: 池塘养殖 微孔曝气 增氧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以钢桥面环沥青砼施工为背景,重点介绍了环沥青砼施工的技术特点及环沥青砼的性能,环沥青混凝土较普通沥青砼是一种强度较高、力学性能良好、与钢桥面结合牢固,并且成型后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较低的混合料。但环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受温度、时间、碾压时机等因素影响很大,对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相当高。

  • 标签: 环氧沥青混凝土 施工技术 温度 碾压 钢桥面
  • 简介:摘要6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在水中具有双重性,在给水水质不良的情况下是造成金属腐蚀的直接因素;但是高纯水中又能使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而抑制了金属进一步腐蚀。德国正是根据在高纯水中能防止腐蚀的这种特性,于60年末首次在直流锅炉的给水中加入氧气,开发出中性加给水运行的新工况,到1978年,德国又将中性加处理和碱性处理联合起来应用,使直流锅炉给水处理更趋优化,这种给水处理方式称为加氧水处理方法。

  • 标签: 大容量机组 锅炉 给水加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