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卵巢肿瘤住院接受手术的良性肿瘤患者41例,恶性肿瘤患者42例及正常受试者4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E4与CA125水平,计算ROMA值以评估患卵巢肿瘤风险性。结果:卵巢肿瘤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及ROMA值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瘤组CA125水平值高于对照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E4水平及RO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E4≥150pmol/L,CA125≥35U/ml作为阳性界限,则HE4、CA125及ROMA值敏感度分别为83.33%,69.04%85.71%;特异度分别为95.12%,78.0%,95.12%。CA12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HE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ROMA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与CA125、HE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单项检测HE4的临床价值优于CA125。对于单项HE4、CA125检测而言,HE4、CA125联合应用计算ROMA值具有更好的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人附睾分泌蛋白4 糖类抗原125 卵巢肿瘤风险预测模型 卵巢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超声鉴别特征,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按照国际卵巢协作组的超声术语规范,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42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声像图表现,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有鉴别意义的超声征象,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交界性、良性、恶性超声鉴别重要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囊征是交界性肿瘤与良性、恶性肿瘤鉴别的特征性指标(OR值分别为10.97、19.22)。同时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鉴别的重要指标以不规则、厚分隔、实性为主、富血供、腹水为主,其中不规则意义最大。恶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鉴别的重要指标还包括不规则、大乳头、厚分隔、实性为主、富血供。不规则在鉴别交界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也具有相当的作用。本研究建立模型总的符合率72.4%,其中预测交界性模型的符合率为57.2%,良性为78.6%,恶性为80.7%。结论微囊征是交界性肿瘤的特异性超声表现。卵巢肿瘤是否规则、是否以实性为主、血供是否丰富及有无腹水在鉴别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意义较大。本研究建立的卵巢肿瘤良性、恶性和交界性预测模型有较高诊断效能。

  • 标签: 超声检查 卵巢交界性肿瘤 微囊征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 简介:本文基于环境风险预测分析的基本思想,应用模糊图、灰色系统、非线性回归、随机过程和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探讨了环境风险预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环境风险预测的双向模糊图模型、灰色马尔夫预测模型及非线性回归模型,这些模型的应用为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环境风险 模糊图 灰色系统 马尔可夫过程 非线性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脑肿瘤术后患者ICU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在脑肿瘤患者ICU谵妄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36例脑肿瘤术后患者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ICU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n=101)和非谵妄组(n=235),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镇静程度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ICU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采用1 000次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按照同样标准,选取2021年8—11月的144例脑肿瘤患者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最终进入模型预测因子为年龄(OR=1.033)、神经外科ICU入住时长(OR=1.298)、手术时长(OR=1.006)、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OR=5.850)、身体约束(OR=2.820)、肿瘤直径(OR=1.385)、双侧脑肿瘤占位(OR=3.604)。预测模型的AUC为0.935(95%CI:0.911~0.960,P<0.01),约登指数为0.747,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2.6%;Bootstrap法的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916,且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5.0%。结论脑肿瘤术后患者ICU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医护人员早期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脑肿瘤术后 ICU谵妄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ADNEX模型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226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超声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记录肿瘤超声表现并通过ADNEX模型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ADNEX模型卵巢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类型卵巢肿瘤患者间的年龄、CA125水平、实性成分比例和最大径、>10个囊腔及腹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NEX模型诊断不同卵巢肿瘤的总体准确率为83.2%,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82,P<0.05)。ADNEX模型诊断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Ⅰ期、恶性肿瘤Ⅱ~Ⅳ期及转移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5%和95.7%、69.2%和96.0%、81.6%和93.8%、89.1%和94.4%、80.0%和98.5%。结论超声ADNEX模型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对卵巢肿瘤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 ADNEX模型 卵巢肿瘤
  • 简介:摘要在抗肿瘤治疗中肿瘤患者的心血管毒性正逐步受到广泛重视。尽管已发现一些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危险因素,但建立准确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仍然是困难重重。传统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不能充分解释患者心血管毒性易感性的差异,因此,准确筛选心血管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和预防心血管毒性仍有困难。寻找抗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易感基因,将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纳入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心血管毒性高危风险人群。

  • 标签: 乳腺肿瘤 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心血管毒性遗传易感性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盐酸在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盐酸易挥发有毒有害的HCl气体,在企业储存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以某企业盐酸储罐泄漏引发环境事件为研究对象,采取AFTOX模型对该企业盐酸储罐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评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降低环境风险影响程度。

  • 标签: AFTOX模型 盐酸泄漏 环境风险 预测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和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ROMA)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24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卵巢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卵巢癌组1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120例(良性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100名作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HE4和CA125浓度,并计算ROMA,统计分析CA125、HE4、ROMA对卵巢癌的诊断性能。结果卵巢癌组CA125、HE4、ROMA依次为(370.9±213.2)U/mL、(364.4±227.0)pmpl/L、(80.2±26.1)%,与良性组及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均P<0.01),良性组与对照组相比三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P=0.321,P=0.292);ROM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HE4和CA125,HE4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CA125,CA125灵敏度高于HE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CA125、HE4、ROM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88、0.960。结论CA125、HE4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ROMA诊断性能优于HE4、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CA-125抗原 人附睾蛋白4 ROC曲线 诊断,鉴别 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抑郁(PSD)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6月1日收录的PSD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采用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清单(CHARMS)对纳入文献中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纳入模型中具有共性的预测因子的预测价值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含11个PSD风险预测模型,所有模型的建模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0.854,其中7个模型的AUC≥0.8,预测效能较高,但仍存在偏倚风险,主要原因包括未报告缺失数据的处理、模型效果评价不完整以及未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OR=6.73,95%CI:3.87~11.73)、艾森克人格问卷(EPO)评分(OR=1.13,95%CI:1.03~1.23)、高血压(OR=0.47,95%CI:0.30~0.74)、Barthel指数(OR=0.98,95%CI:0.98~0.99)均是PSD的有效预测因子。结论PSD风险预测模型整体预测性能良好,但也仍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未来应对建模方法进行改进;PSD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可重点关注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EPQ评分、高血压、Barthel指数等预测因子。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风险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附件肿瘤合并卵巢扭转的临床特征,创建一个预测评分系统帮助卵巢扭转的诊断。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诊断为附件肿瘤的患儿60例,查阅病历收集患儿临床表现、相关检验及影像学结果,根据术中情况,将51例单侧附件肿瘤患儿,分为扭转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所有临床特征,创建预测评分系统,回顾性验证预测评分,绘制受试者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组比较,年龄、BMI及肥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或亚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偶然发现肿块、腹部压痛、CRP升高、WBC升高、催乳素水平、血清黄体酮水平、AFP水平及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的两个最佳截断值为6 cm和13.5 cm。将急性或亚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部压痛、WBC升高和肿瘤最大径这6个指标整合为预测评分,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5238,最佳截断值是4分,预测评分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96.7%。结论相比单纯附件肿瘤患儿,急性或亚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部压痛、CRP升高、WBC升高以及最大径在6至13.5 cm之间的肿瘤更多发生在合并卵巢扭转的附件肿瘤患儿中,预测评分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辅助附件肿瘤合并卵巢扭转的诊断。催乳素、血清黄体酮及AFP与卵巢扭转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卵巢扭转 附件肿瘤 预测评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性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性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胃癌预后相关的微RNA(miRNA),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从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491例样本的人类基因组miRNA测序数据(胃癌组织样本446份,正常胃组织样本45份)和相应的临床病理信息。通过R 4.0.2软件edgeR包对miRNA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将所得差异表达谱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miRNA,进一步对筛选出的预后相关miRNA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动态变化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以|log2差异倍数|>1.5、P<0.01为标准,筛选出175个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成功构建5-miRNA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0.183×hsa-miRNA-184+0.086×hsa-miRNA-675-0.231×hsa-miRNA-2115+0.548×hsa-miRNA-3943-1.455×hsa-miRNA-1246。在训练集、测试集、总体数据集中,高风险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低于低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0、9.50、26.70,P均<0.05),模型预测效能优于TNM分期,且分层分析显示模型能有效预测早期胃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模型风险评分、年龄和M分期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9(1.07~1.32)、1.20(1.06~1.40),1.50(1.01~2.23)、1.90(1.28~2.90),1.34(1.15~1.57)、2.10(1.05~4.40);P均<0.05]。结论基于5个miRNA构建的5-miRNA风险评分模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高,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胃肿瘤 微RNA TCGA数据库 预后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宫颈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现况,为实践工作选择最合适的模型提供证据,指导宫颈癌筛查。方法以宫颈癌和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两组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筛选截至2019年11月21日发表构建或验证宫颈癌发病模型相关文献。根据CHARMS清单制定提取表,以PROBAST工具评估偏倚风险。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涉及15个模型,其中5个模型在中国构建。预测结局包含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症发生的多个阶段宫颈涂片异常(1)、CIN的发生或复发(9)、宫颈癌发生(5)。使用较多的预测因素为HPV感染(12)、年龄(7)、吸烟(5)和文化程度(5)。有2个模型采用机器学习建模。模型表现上,区分度范围为0.53~0.87,而校准度只有2个模型正确评价。仅2个模型在中国台湾地区利用不同时间段的人群进行了外部验证。偏倚风险评价发现所有模型均为高风险,尤其分析领域,问题集中在缺失数据处理不当(13)、模型表现评价不完整(13)、内部验证使用不当(12)和样本量不足(11)。另外,预测因素和结局测量不一致(8)、结局测量盲法使用情况未报告(8)的问题较突出。相对而言,Rothberg等(2018)的模型质量较高。结论宫颈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有一定数量但质量较差,亟须提高预测因素与结局的测量以及缺失数据处理和模型表现评价等统计分析细节,对现有模型进行外部验证,以更好地指导筛查。

  • 标签: 宫颈癌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偏倚风险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及资料提取,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同时评价不同模型的准确度。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非计划重返ICU比例为2.54%~13.13%,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0.858。15篇纳入文献中,只有5个预测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大多数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但整体适用性表现良好。结论多数非计划重返ICU预测模型存在一定的方法学和统计分析的缺陷,医护人员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谨慎解释其预测效果,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模型的外部验证。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非计划重返ICU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早发现、早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现有的PSD风险预测模型多基于临床危险因素、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影像学因素、生物学标志物及中医证候因素建立,本文现围绕模型的建立过程、预测性能、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风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谵妄评估可早期发现和治疗谵妄。然而研究表明ICU护士谵妄评估的依从性和准确性不理想,且谵妄具有急性发作和反复波动的特征,临床上易被漏诊。ICU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高,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大量研究表明谵妄是可以预防的。因此,临床亟需使用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早期识别高危ICU术后患者,尽早实施谵妄预防措施。本文综述了ICU术后谵妄概况以及国内外ICU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促进国内ICU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验证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危重症 术后谵妄 风险预测模型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我国非吸烟女性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于2006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基于开滦前瞻性动态队列研究,以随访到的原发性病理学确诊肺癌患者为病例组,以随访期间未发病者为对照组。最终共纳入24 701名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24 615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肺癌风险预测模型,使用曲线下面积(AUC)与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预测效能与拟合度,同时利用十倍交叉验证方法进行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共构建了两套风险预测模型:基本模型(纳入年龄与月收入情况2个预测指标)和代谢指标模型(纳入年龄、月收入情况、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个预测指标)。代谢指标模型的AUC(95%CI)[0.745(0.719~0.771)]大于基本模型的AUC(95%CI)[0.688(0.660~0.716)](P=0.004);基本模型(PHL=0.287)与代谢指标模型(PHL=0.134)的拟合度均良好;十倍交叉验证结果提示代谢指标模型预测效果稳定,平均AUC值为0.699,标准误为0.010。结论通过纳入代谢指标,可构建精准可靠的非吸烟女性肺癌风险预测模型

  • 标签: 肿瘤 预测 女性 非吸烟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肺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情况。方法以"肺癌""肺肿瘤""发病""风险""危险""预测""预警""评估""评价""模型""评分"为中文关键词,以"lung neoplasms""lung cancer""lung carcinoma""lung tumor""risk""malignancy""carcinogenesis""prediction""assessment""model""tool""score""paradigm""algorithm"为英文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截至2018年12月发表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标准为模型构建、验证及评价的信息完整;以人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为会议摘要、中文学位论文等非正式发表文献;综述、述评、新闻报道等研究资料。共纳入33篇文献,涉及27个模型。对纳入研究的人群特征、研究类型、危险因素及模型预测结果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8个模型基于欧美人群构建,9个模型基于亚洲人群构建,其中基于中国人群研究有7个;根据纳入因素分为传统流行病学因素模型(11个)、结合临床指标模型(6个)和遗传指标模型(10个)。15个模型在构建后未进行验证或仅在内部人群中进行了交叉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的外推性未得到有效评价;8个模型在1个外部人群中得到验证;仅有4个模型风险预测效果在多(3~7)个外部人群中得到了验证;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57~0.90。结论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模型预测效果的外部评价较少且现有模型对于临床指标的探索有限。

  • 标签: 肺肿瘤 危险因素 预测 系统综述
  • 简介:美国波士顿的Pencina.M和他的同事对Franminghan试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建立了预测自然人群30年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风险的新预测模型,且结合非CVD原因死亡,估计其风险为女性为1/13,男性为1/5。由于这基于10年CVD风险概况的外推,所以较其他方法更为准确。Pencina认为在年轻人中,尤其是年轻女性,十年风险评估可能误导了真正长期CVD的风险情况。

  • 标签: 心血管风险 预测模型 CVD 心血管病 自然人群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