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部分卟啉病患者可伴发有糖尿病,故卟啉病一直被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之中。AIP可能通过血红素缺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物-1α(PGC-1α)的表达增强、炎性作用、抵抗素的升高、线粒体损伤等多方面机制影响血糖水平。糖代谢也可对卟啉代谢产生影响。禁食可导致AIP的急性发作,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高糖饮食对卟啉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葡萄糖在急性肝卟啉病发作时的有益作用可能得益于胰岛素水平的升高。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卟啉代谢与糖代谢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明确。

  • 标签: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卟啉病 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的诊治,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本病因腹痛首诊于消化内科,临床诊治较为困难。分析我科收治1例反复腹痛合并肝损伤表现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出现腹部顽固性绞痛且症状和体征不符,为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表现,容易误诊误治,确诊后对症治疗均好转出院。

  • 标签: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肝功能异常 贫血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表达与M1、M2型极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噬细胞TREM-1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予以0(空白对照组)和1 μg/ml 的 Pg-LPS(LPS组)刺激,同期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 μg/ml的TREM-1抑制剂LP17(LPS+LP17组)或对照肽(LPS+对照肽组),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TREM-1和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标志物(分别为CD86、CD206)及其极化相关细胞因子[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mRNA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EM-1、CD86、CD206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LPS组巨噬细胞中TREM-1相对 mRNA表达量(1.40±0.14)及蛋白表达量(3.85±0.2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1±0.18、1.00±0.05)显著升高(P<0.05),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1.42±0.01、1.55±0.07)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09、1.00±0.10)显著上调(P<0.01),且M1型极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加入TREM-1阻断剂LP17后,与LPS组相比,TRE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 mRNA(0.96±0.00)和蛋白(1.36±0.0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于M2型极化标志物CD206及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细胞培养24 h后,CD206 mRNA(0.56±0.05)及蛋白表达(0.25±0.0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2±0.25、1.00±0.10)显著下调(P<0.01),IL-10 mRNA较空白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LP17组CD206、IL-10 mRNA表达均较LPS组显著下调(P<0.05),CD206、IL-10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M-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炎作用;尚无证据表明TREM-1是否参与调控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 标签: 牙周炎 紫单胞菌,龈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巨噬细胞 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乳腺癌细胞膜(CCM)包被的载血卟啉单甲醚(HMME)仿生纳米分子探针,观察其体外靶向同源乳腺癌细胞的能力,并探讨其体外增强光声显像及声动力治疗(SDT)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通过化学裂解及反复冻融法提取乳腺癌4T1细胞膜,然后以双乳化法联合挤压法制备CCM包被的载HMME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仿生纳米粒作为分子探针(CHP-NPs)。检测纳米粒的基本表征;体外观察纳米粒对同源乳腺癌细胞的靶向能力及增强光声显像的效果;以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OSG)验证纳米粒产生活性氧(ROS)的性能,并以CCK8细胞毒性实验评估其对乳腺癌细胞的SDT效果。结果所制备的CHP-NPs大小均一,形态规则呈球形"核壳结构",粒径为(275.23±8.25)nm,表面电位为(-18.43±0.45)mV;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CHP-NPs能靶向同源4T1细胞;体外光声显像实验显示,纳米粒光声信号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经SOSG探针检测,CHP-NPs在超声辐照下可产生ROS;单独CHP-NPs与4T1细胞共同孵育,不应用超声辐照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其浓度为0.6 mg/ml时细胞存活率仍达95%;经超声辐照时,CCK8实验显示该CHP-NPs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SDT效果。结论成功制备出乳腺癌细胞膜仿生纳米分子探针,该探针具有良好的靶向同源肿瘤的能力,并可显著增强肿瘤光声显像及SDT效果。

  • 标签: 光声显像 癌细胞膜 血卟啉单甲醚 纳米分子探针 声动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Ⅰ、Ⅳ 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对共培养条件下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umbilical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HUASMC)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和机制。方法厌氧培养Ⅰ、Ⅳ fimA型Pg,分别提取、纯化并鉴定两型Pg-LPS;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HUASMC,并采用鼠尾Ⅰ型胶原建立HUVEC-HUASMC共培养细胞模型;实验分为T1组(质量浓度为0.5、1.0、2.0、5.0、10.0 mg/L的ⅠfimA型Pg-LPS刺激共培养细胞)和T2组(质量浓度为0.5、1.0、2.0、5.0、10.0 mg/L的ⅣfimA型Pg-LPS刺激共培养细胞),以及阴性对照组(不加LPS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HUASMC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小室观察HUASMC的迁移能力。比较各组不同质量浓度Pg-LPS刺激共培养细胞2、8、24及48 h后,HUASMC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共培养细胞在Ⅰ、Ⅳ fimA型Pg-LPS的作用下,在24及48 h时,两型Pg-LPS的各质量浓度组中,HUASMC的A值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在48 h时5.0、10.0 mg/L ⅣfimA型Pg-LPS 刺激共培养细胞后,HUASMC的A值(分别为1.386±0.044、1.455±0.058)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ⅠfimA型Pg-LPS刺激共培养中HUASMC的A值(分别为1.168±0.064、1.204±0.088)(P<0.05);此外,在48 h时,5.0、10.0 mg/L Ⅳ fimA型Pg-LPS 刺激共培养细胞后,HUASMC的A值均显著高于0.5、1.0 mg/L Ⅳ fimA型Pg-LPS 刺激共培养中HUASMC的A值(分别为1.170±0.082、1.239±0.089)(P<0.05)。HUASMC的迁移结果显示,在8、24及48 h时,Ⅰ、ⅣfimA型Pg-LPS各质量浓度组中,HUASMC的迁移数量均较同组内2 h时相同Pg-LPS质量浓度下HUASMC迁移数量显著上调(P<0.05);在48 h时,除10.0 mg/L ⅣfimA型Pg-LPS外,其余各Pg-LPS质量浓度组HUASMC的迁移数量均较同组内24 h时相同Pg-LPS质量浓度下HUASMC迁移数量显著增加(P<0.05);且在48 h时,2.0 mg/L Ⅳ fimA型Pg-LPS刺激共培养细胞后,HUASMC的迁移数量(204.00±20.98)较相同浓度下Ⅰ fimA型Pg-LPS刺激后HUASMC迁移数量(141.89±18.28)显著上调(P<0.05);在同一观察时点,同型Pg-LPS浓度越高,HUASMC的迁移数量越多(P<0.05)。结论Ⅰ、ⅣfimA型Pg-LPS均能促使共培养细胞中HUA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Pg-LPS的毒力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ⅣfimA型Pg-LPS较ⅠfimA型Pg-LPS刺激作用更显著,更易导致HUASMC功能紊乱,从而为重度牙周炎更易促进As的进展提供依据。

  • 标签: 紫单胞菌,龈 脂多糖类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 简介:摘要牙龈卟啉单胞菌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是动物内源性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的同工酶,通过Por系统分泌并催化精氨酸的瓜氨酸化。近年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可以影响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与多种疾病如牙周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的分子特征包括遗传特性和功能特征以及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回顾和展望。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 瓜氨酸化 牙周病 类风湿关节炎
  • 作者: 叶庆元 李子涵 王垭铮 刘世宇 周峻 刘思颖 王勤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研室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来源凋亡囊泡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极化状态的影响及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诱导的促炎状态巨噬细胞的调控,为牙周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Operetta CLS高内涵分析系统动态观察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诱导的BMMSC的凋亡过程;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技术、流动电势法测量凋亡囊泡相关表征;使用Operetta CLS高内涵分析系统动态观察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对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5-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succinimidyl ester,5-TAMRA-SE)标记的凋亡囊泡的吞噬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精氨酸合酶-1(arginase-1,Arg-1)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囊泡对Pg来源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from Pg,Pg-LPS)诱导的RAW264.7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g-LPS诱导的促炎状态RAW264.7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ro-α,TNF-α)的分泌情况。结果0.5 μmol/L STS处理12 h后小鼠BMMSC形态皱缩,周围有明显的凋亡囊泡产生;凋亡囊泡的粒径为100~1 000 nm,平均Zeta电势为-16.6 mV;RAW264.7可以通过伪足吞噬小鼠BMMSC来源的凋亡囊泡;小鼠BMMSC来源的凋亡囊泡联合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刺激的RAW 264.7 Arg-1 mRNA表达量(261.97±15.91)较单独IL-4刺激的 mRNA表达量(115.29±15.42)显著升高(P<0.01);凋亡囊泡与Pg-LPS共同作用下,RAW 264.7 iNOS阳性细胞数量[(39.33±4.70)个]显著低于Pg-LPS单独诱导的RAW 264.7 iNOS阳性细胞数量[(95.33±4.70)个](P=0.007),RAW264.7 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5.84±1.05)显著低于Pg-LPS单独诱导的RAW 264.7 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14.91±3.87)(P<0.01),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21 899.71±409.73) ng/L]显著低于Pg-LPS单独诱导下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71 296.50±2 344.22) ng/L](P =0.003)。结论小鼠BMMSC来源的凋亡囊泡可以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并可减轻Pg-LPS诱导下巨噬细胞的促炎状态。

  • 标签: 牙周炎 间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凋亡囊泡 极化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异常患者238例进行FH检测及高危型HPV检测,并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及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H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238例受检者中,TCT检测确诊正常或炎症(NLM)97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级别者141例;对ASCUS以上级别者进行病理活检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以上病变70例;CINⅡ级以上患者FH检测阳性率为92.86%(65/70),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为95.71%(67/70);FH检测对CINⅡ级以上病变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6%(58/70)、85.92%(60/70),高危型HPV检测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9%(66/70)、98.59%(69/70),两种方法筛查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0.25,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FH检测,但FH检测操作简便、经济、快捷,更适合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大范围筛查。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卟啉类 人乳头瘤病毒 DNA检测 细胞学技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孤独谱系障碍(ASD)合并紧张的流行病学、病因与机制、临床特征、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ASD合并紧张的认识,从而早期识别紧张样恶化的表现,早期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编码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6的CLDN16基因突变导致的家族性低镁血高钙尿和肾钙质沉着(familial hypomagnesaemia with hypercalciuria and nephrocalcinosis,FHHNC)病例。患者女,18岁,临床表现为低镁血、高钙尿和肾钙质沉着。FHHN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需结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具有较高的进行性肾衰竭风险,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较差,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高钙尿症 肾钙质沉着症 低镁血症 CLDN16基因 骨软化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境障碍躁狂抑郁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并具体分析疗效。方法: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接诊的此类患者中选取70例,并做分组,具体划分为A组(对照)35例,实行常规护理,B组(研究)35例,行临床护理。医护人员需记录具体观察指标。结果:B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更为理想,治疗依从性更高,与A组相比较,差异较大,P

  • 标签: 心境障碍 躁狂症 抑郁症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