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前,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办的2009年度(第十八届)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了2009年全国大型零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主要商品销售情况信息。红星二锅头首获全国白酒市场销量第一的佳绩。

  • 标签: 西北地区 中国商业联合会 华北 东北 商品销售 信息中心
  • 简介:秦岭群作为北秦岭构造带核部的最老地质体,近年对其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历史已作深入研究,其时代被确认为早元古宙。秦岭群与华北、扬子两地台的关系,大致有5种认识,多数认为它是华北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少数人认为它是独立发展的古微陆块;第三种看法认为华北与扬子地台属同一岩石圈板块,秦岭群由板内裂陷形成;第四种认为秦岭群由华北台、扬子地台和独立古微陆块拼合而成;第五种观点是秦岭群属扬子地台北裂解形成的古微陆块。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证据,进一步证明秦岭群由扬子地台分裂而来的认识。

  • 标签: 秦岭群 扬子地台 板块构造
  • 简介:2017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8月19日至30日在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举行。2011年11月29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公布了2017年世大运举办城市。台北市以13票比9票击败巴西利亚市,获得举办权。本届大运会预定举办竞赛项目其14项,含必办项目11项,自选项目3项。必办项目有田径、水上运动、篮足排、跆拳道等,其中水上运动包括游泳、跳水、水球、公开水域游泳等。

  • 标签: 游泳馆 台北市 车厢 地铁 水上运动 体育联合会
  • 简介:近代华北区的合作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合作运动史上的先驱,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其历经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日伪统治、中共建立敌后根据地及解放区时期等主要时段,虽政权更迭频繁,局势动荡,但为巩固政权,在各方势力支持下的合作运动始终在该区相继进行。囿于档案资料的整理进度,学界对该区多呈分割式研究,为厘清近代华北区合作运动始末,挖掘尚存在的研究盲点,特从学术研究成果上进行述评。

  • 标签: 近代 华北地区 合作运动 述评
  • 简介:与华南一样,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其增生带也有与盆地流体有关的矿床产出。矿床的生成总是与张裂型沉积盆地有关。根据基底大地构造性质和盆地动力学演化特征,可划分出两个与盆地流体有关的、特征各异的金属成矿省:1)华北克拉通北部元古代金.多金属成矿省,在克拉通内部,边缘元古代裂谷增生期生成沉积喷流型硫多金属矿床和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2)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锡.多金属成矿省,在克拉通北缘早/晚古生代增生带的张裂型沉积盆地内分别生成各具特征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

  • 标签: 华北克拉通 多金属矿床 沉积盆地 元古代 成矿 盆地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扬子地台北寒武系剖面实测以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斜坡沉积特征。斜坡区岩石类型丰富,包括砾屑石灰岩、灰泥石灰岩、硅岩和页岩等,沉积构造丰富,沉积厚度远大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断裂带在宏观上控制了扬子地台北寒武纪古地理分区,台地区、斜坡-深海盆地区的古地理位置在寒武纪的不同地质时期基本保持不变。寒武纪持续拉伸的构造环境造成斜坡区持续下降拗陷,从而为沉积物的堆积提供了足够大的可容空间,同时来自台地区的沉积物补给充足,导致了斜坡区相对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而言具有巨厚的沉积层。

  • 标签: 寒武纪 扬子地台北缘 斜坡 同沉积断裂 沉积特征
  • 简介:摘要:金矿是华北区的优势矿种之一,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内生、外生、变质金矿兼具,岩金、砂金、伴生金矿并存。本文在总结资源禀赋、矿床类型、时空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演化、资源潜力等要素基础上,较全面分析了华北区金矿的主要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表明,从矿床成因角度,华北区金矿类型可划分为花岗-绿岩型、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砂金型和风化壳型等6大类;华北克拉通演化是金成矿作用最重要的地质背景,各地区受不同的构造演化制约,成矿环境也各有特点,金矿集中产出于华北克拉通边缘、裂谷带及造山带内,具有大陆裂谷、岛弧(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等构造特征;多期次构造运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特别是华力西期-燕山期大规模的酸性、中酸性岩浆活动,是金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华北区金矿总体呈现不同成矿期次、不同类型、不同组合的成矿系列在同一地区相并存的规律,找矿方向集中在已知矿床的边部、外围及深部,可划分出47处重要找矿远景区。在重要远景区、矿集区加强深部资源勘查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

  • 标签: 金矿 资源特征 矿床类型 成矿规律 资源潜力 矿产勘查工程 华北地区
  • 简介:纱网与地膜覆盖相结合,能明显改善大棚内小气候环境,前期可以达到辣椒保温效果,后期可降低大棚内温度和湿度,比塑料大棚适于授粉操作,还可减少苗期以及生长期病害和高温生理障碍的发生。此外,纱网大棚比露地和塑料大棚抵御大风和冰雹的能力更强。纱网覆盖是辣椒种子稳定生产的理想模式。

  • 标签: 纱网 辣椒 制种
  • 简介:明代万历年间,华北区发生了大范围的瘟疫.对于这次瘟疫,曹树基认为是鼠疫,本文就此论点提出几点存疑.这次瘟疫,其时称为大头瘟.对于大头瘟,古今学者多有论述.至于大头瘟属于现代医学何种疾疫,目前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认识.因此曹文对万历年间华北区瘟疫的论证不够充分,尚需深论.

  • 标签: 万历时期 华北地区 鼠疫 曹树基 《历史研究》 瘟疫
  • 简介:近日,依托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项目“河南登封一新密地区中低品位铝土矿地质调查及可利用性研究”,郑州综合所项目组在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专家指导下,相继在河南省禹州、郏县、宝丰和鲁山县一带发现堆积型铝土矿,且具有一定地质储量,开发前景广阔,该类型铝土矿在华北区尚属首次发现,进一步勘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 标签: 堆积型铝土矿 华北地区 中低品位铝土矿 地质调查 可利用性 工作项目
  • 简介:上扬子地台北古生代广泛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通过对16条沉积剖面系统采样,结合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该区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下二叠统、下志留统下部、上奥陶统和下寒武统地层中;烃源岩以Ⅰ型、Ⅱ1型为主,生烃能力较强,未丧失生气能力。综合评价认为下寒武统及下二叠统是区内的主力烃源岩;下志留统下部及上奥陶统在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层段。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界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上扬子地台北缘
  • 简介: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截至2013年7月28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创刊于1902~2013年间的4807种华北区科技期刊的所属学科、出版语言、创刊年、刊龄、历年期刊出版数、出版周期、出版地、出版者、主办者以及被国外著名数据库收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一个侧面了解华北区科技期刊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标签: 华北地区 科技期刊 文献计量
  • 简介:根据2000-2013年华北区72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雾、霾日数资料挑选出华北区出现雾、霾天气现象站数较多的40个样本,再利用这些样本同期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位势高度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区发生雾或霾天气时的近地面环流形势可分别分为4类和5类。聚类结果揭示了雾和霾发生时大气环流具有不同的分型特征,只有弱高压型为雾、霾发生时的共有型,湿度场和冷暖平流输送在雾和霾天气发生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同一天中存在雾、霾天气转换及同一时刻雾、霾共存的现象,本文也分析了这两种情形的环流形势特征,解释了其成因。

  • 标签: 环流形势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华地区电网以煤电为主,且热电机组比重较大,而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电源则严重缺乏。随着负荷峰谷差和风电并网容量的加大,冬季时水电机组的枯水期、热电机组的供暖期、风电机组的大发期以及风电的反调峰特性相互叠加,导致系统调峰非常困难、弃风现象时有发生。论文首先对煤电机组中的纯凝机组和热电机组分别建模,然后构建一种电负荷由全网机组平衡、热负荷由各热电厂就地平衡,且对风电弃风进行惩罚的节能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根据优化结果计算电网最大风电消纳能力的方法,并分析了热负荷对电网风电消纳能力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本文调度模型能增加系统风电消纳能力,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而且热负荷与电网风电消纳能力呈现负相关的特性。

  • 标签: 华北地区电网 节能调度 热电机组 热负荷 风电消纳能力
  • 简介:通过华北克拉通东部北缘和南缘盆地充填序列和盆地分布演化对比研究,解析了该区中生代构造转折过程。研究发现两侧盆地均大致从早侏罗世开始发育,约以晚侏罗世为界,之前盆地充填记录反映以挤压作用、岩石圈增厚为主,之后以陆内伸展、岩石圈减薄为主,显示晚侏罗世明显的构造转折,并且地壳浅部的构造体制转变均滞后于岩石圈深部构造环境的变化。然而,两侧盆地演化也有明显差别:①北缘燕辽地区从早侏罗世到白垩纪,发育了多层系的从基性、中基性到中酸性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而南缘合肥盆地仅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产出钙碱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反映出不同的深部构造过程和源区特征;②北缘的岩石圈减薄可能始于约163Ma,南缘明显的岩石圈减薄则始于约149Ma,而反映在盆地构造与充填尺度上的伸展作用分别对应于大约145Ma和132Ma;③晚侏罗世构造转折期,北缘燕辽地区粗碎屑沉积以河流体系为主.反映盆山地势高差较小;而南缘该期发育冲积扇体系,盆山地势高差较大;④北缘盆地沉积中心迁移规律复杂,而南缘总体呈现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显然,大别山碰撞造山和后造山期强烈的隆升和剥露对南缘盆地演化具有极大的主导和制约作用,而北缘则显示出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并伴有区域性的陆内挤压推覆(转折前)和张裂-伸展(转折后)交替的特点。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构造转折的时限北缘较南缘早,说明诱发这一转折事件的区域构造动力可能首先与华北北部壳幔相互作用密切关联。

  • 标签: 华北克拉通 燕辽地区 合肥盆地 火山-沉积充填 中生代构造转折
  • 简介:摘要现如今,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需要反季节栽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在华北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近年来由于受到大气环保治理影响,绿化工程可作业工期缩短,导致绿化工程错失较多适合苗木栽植的最佳时机。因此,反季节栽植就将成为今后华北区园林园艺绿化工程的家常便饭。本文通过介绍绿化工程中园林园艺植物反季节栽植施工技术的要点,研究植物如何打破生长季节限制,提高反季节栽植苗木的成活率,为我国今后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绿化工程 反季节栽植 施工技术
  • 简介:依照日最高温度(Tmax)超过35℃为高温天气、最低温度(Tmin)超过25℃为闷热天气的定义,首先,讨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华北区夏季高温和闷热天气的变化特点及其大气环流的统计特征,并将高温、闷热天气分为高温、高温并闷热以及闷热这3类过程。之后,挑选1999和2002年夏季发生的3类过程进行个例分析。60年代,夏季亚洲中高纬500hPa高度场在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及鄂霍茨克海地区分别出现长波槽、脊及槽的环流占优势,华北区易受大陆高压脊的控制,出现了高温但不闷热天气的一个高峰。90年代,夏季亚洲中高纬地区,再次出现类似60年代的环流,而且,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可以向北扩展到华北东部地区。华北区受大陆高压脊、西太平洋副高或两者共同影响,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并重的峰值时段。华北区夏季出现的3类高温天气过程,亚洲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在空间分布、垂直结构以及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利用反映温度、湿度及风速大小等气象要素对人体影响的体感温度,分析了这些要素对高温闷热天气的综合影响。

  • 标签: 高温闷热 大气环流 大陆高压 副热带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