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及经济水平发展,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传统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日常需求。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模式代表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水平,医患共同决策作为新型医疗文化模式,近几年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医患共同决策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现状等,为医患共同决策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医患共同决策的发展,对缓解医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共同决策 医患关系 进展
  • 简介:摘要尽管经过40多年的研究并也得到了认可,但患者讨论和日常诊疗相结合的模式仍进展缓慢。Neal Maskrey将其归咎为临床医生缺乏更广泛的沟通技巧。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正经历更多变革,改革旨在将重点从以医院为基础的服务转向以初级保健为基础的体系。中国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设施和服务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公导致各级医疗中心医疗质量不均衡,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而应用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making, SDM)模式可以增加医患信任。研究发现,中国公众有参与SDM意愿,SDM可能有助于满足每个患者的需求并推进其目标,医疗决策过程引入患者,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同时SDM在中国医疗体系推进中面临的挑战也需要积极解决。

  • 标签: 决策 医患共同决策 决策辅助工具
  • 简介:摘要医患共同决策对于明确患者意愿和偏好、减少患者决策后悔和决策冲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对于共同决策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6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2021 NICE医患共同决策指南》。本指南从组织政策、实践准备、决策支持工具、沟通技巧、共同决策领域目前的实施困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本文将整合指南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研究者提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指南 医患共同决策 NICE 解读 推荐意见 决策辅助
  • 简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首要原因。全国目前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人,其中心肌梗死患者达250万[1]。目前针对冠心病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

  • 标签: 冠心病治疗 心血管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 简介:摘要临床决策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共同决策(SDM)是一种鼓励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的新兴决策模式,是指将患者纳入医疗决策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就某一医疗决策多种选择的利弊进行充分沟通,结合患者个人喜好、社会与文化背景以及教育与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医患双方做出共同决策。国外已有多个学科将SDM应用于临床实践。SDM在我国心血管病领域推进也是可行的,但尚存在诸多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SDM 可以进一步改善临床决策过程,对优化治疗方式的选择、改善疗效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医师诊疗模式 医患共同决策
  • 简介: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

  • 标签: 医患双方 利益 医患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对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观察组行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 脑外伤后睡眠障碍 疾病不确定感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医患共同决策(SDM)联合认知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性幻听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伴持续性幻听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精神分裂症药物护理干预,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SDM联合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护理干预,共进行8周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第8周时两组抑郁症症状[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持续性幻听症状[幻听量表(AHRS)]区别。比较干预8周后两组对症疾病危险因素与治疗相关知晓率区别。结果 干预第8周时,两组阳性量表(POS)评分、阴性量表(NEG)评分、一般病理症状量表(GNE)评分、PANSS总分及AHRS分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 标签: 医患共同决策 认知护理 精神分裂症 持续性幻听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为开展ICU患者早期活动,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于2021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名从事共同决策研究的医疗及护理专家为函询专家,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0.393(P均<0.01)。最终形成包括3个阶段(准备阶段、决策与执行阶段、评价阶段)、12个基本步骤和65条具体内容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能够为提高ICU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 早期活动 共同决策 方案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医患共同体能够改善医患之间的协同关系,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性沟通。在叙事医学的视域下,以双赢、共情、同理、共生四个维度为出发点,剖析一例抑郁症医患会话中所内蕴的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知识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医患共同体的建立,不仅达到疗伤治病的目的,也能让患者形成正向的疾病观、就医观、生死观。

  • 标签: 医患共同体 叙事医学 利益共同体 情感共同体 知识共同体 伦理共同体
  • 简介:[摘 要]目的: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践相结合,本着对焦突出矛盾,解决实际问题,探讨缓解医患矛盾,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和医患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为建立科学医学与人文医学的平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深入分析在医学生人文教育和医院运营实际中可采用的有效手段,提出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医患共同体的可行性方式。结果:多措并举主动深化改革,通过做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地实践、医学生人文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医务社工介入医患服务模式探索,三力一体构建医患共同体,提升就医体验,切实巩固医务人员工作成效和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在现行条件下,该“三力一体”医患共同体构建模式可有效弥补医学生人文教育欠缺和医务社工发展初期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尤为适合公立三甲医院用于改善医疗服务,践行“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全方位增强医患改革获得感。

  • 标签:
  • 简介:医患关系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互助友爱的卫生环境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政府、患方及医方等多方面的因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关键在于明确政府投入和监管职责;公立医院端正服务理念,转变内部运行机制,医务人员强化责任意识、职业精神。

  • 标签: 新医改 医患关系 利益共同体 冲突 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心胸外科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级别判定,实验组采取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判定。对比两组护理级别分布、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三级护理分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级护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二级护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整体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可优化分级护理质量,使护理措施有效落实,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 标签: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级别 心胸外科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下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医生(P<0.05),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1±3.24)分、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符合率为96.25%、患者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9.64±5.21)分、62.50%和88.75%(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构建可以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更加准确的界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 为提高医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能力,促进医学生群体明确其在建设和谐“医患共同体”中的使命与担当,引入心理学视角探讨个体化社会背景下医学生医患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等临床医学人文胜任力的培养策略。医学的使命在于维护公众的健康与呵护百姓的生命,有效的沟通是医生践行使命的前提,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生治病救人的基础。在和谐医患关系的美好愿景下,社会信任和道德共识的推广成为一个紧迫的道德和社会问题。面向未来的道德共识,必须依托“医患共同体”的创建、实践以及不懈推进。引入心理学视角,可以增进医学生对于自身未来医生这一角色的职业认同,促进其从认知到行为层面切实提高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

  • 标签: 医学生 医患沟通 道德共识 个体化社会 医患共同体
  • 简介:摘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医患社会关系的“文化—心理”结构,医患价值观念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的冲突所形成的紧张状态已是不争的事实。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建设必须改变在医院发展中的边缘化状态。运用文化的四维(角)度沟通机制,让病人选医护行使就医权利,开辟绿色通道规避医疗风险,拓展健康教育,构筑群体医学,沟通刚性制度,全程柔性服务,使之成为跨越医患价值文化差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

  • 标签: 构建 和谐 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