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治疗前对供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的必要性。方法分别对急诊科抢救室、观察室、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供氧装置氧气插孔随机采集样本50份,分为消毒前、消毒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消毒前被采样的25份氧气插孔的阳性率为88%,消毒后阳性率为4%。结论每次安装氧气流量表前,先用0.5%碘伏消毒氧气插孔,再为患者吸氧,可降低因污染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对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供氧装置 氧气插孔 消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于1993年首次将创面封闭负压引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并获得成功。1994年,裘华德教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经过一系列改造,不断得到完善。现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在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独立生产各自品牌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套件,其种类不下百种。本研究试图收集常见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套件,实测其各项物理系数,利用Abaqus软件构建其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基础研究拓展视野,替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改进的方向。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ABAQUS软件 有限元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在盆腔肿瘤IM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腹部放疗科36例行IMRT的盆腔肿瘤患者,其中18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为对照组,余18例采用热塑膜联合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为研究组。在治疗前行CBCT扫描,前5d扫描1次/d,之后扫描1次/w。扫描图像与治疗计划图像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36±1.31)mm、(2.65±1.52)mm、(2.47±1.27)mm,研究组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02±1.14)mm、(1.58±1.25)mm、(1.61±1.12)mm。结论自制简易双下肢固定装置在盆腔肿瘤IMRT中使用方便且体位重复性较好。

  • 标签: 盆腔肿瘤 IMRT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间歇充气性压力装置,用于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我科室选择127例骨科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术后患者12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5天均没有发生DVT,定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静脉栓子无检出,对照组有两例患者发现0.1cm和0.3cm微小栓子,治疗后自行吸收,未发生DVT。临床效果评定,间歇式充气性压力装置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确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间歇充气性压力装置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装置手助腹腔镜在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效果和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15年6月-2016年3月,单一手术组三切口微创食管癌切除术86例,A组46例行无装置手助腹腔镜操作,B组40例行常规腹腔镜;评价无装置手助腹腔镜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安全性、疗效及短期预后。结果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腹部平均手术时间(单位分钟)A组41±12.5,B组78±21.8,(P﹤0.05);腹部手术失血量(单位ml)A组35±11.9,B组88±22.1,(P﹤0.05);两组各有一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均保守治疗好转。B组术后1例乳糜胸保守治疗好转。术后随访1~3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无装置手助腹腔镜在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安全、有效,可以做为对腹腔镜应用不熟悉时的过渡,缩短学习曲线。

  • 标签: 食管癌 胸腹腔镜三切口食管切除 无装置 手助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中应用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水封瓶闭式引流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观察组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3.33%。结论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有保障,值得推广。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 治疗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