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扣眼穿刺在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以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1年12月之间的82例患血透患者为对象,均采用扣眼穿刺,借助随机数表进行分组,观察组41例,行综合性护理,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对比组间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14.00±5.10)天、对照组患者的则是(27.45±5.70)天。观察组数据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扣眼穿刺法 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从中抽取90例,通过奇偶分组,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单一组各45例,单一组采取区域穿刺,研究组的患者采取钝针扣眼穿刺,之后对两组发生内瘘闭塞、感染、狭窄以及动脉瘘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同时对比两组内瘘最大横径。结果:研究组内瘘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总概率为11.43%,而单一组内瘘总的发生概率为22.86%,组间数据相对比,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在初始阶段,组间内瘘最大横径无差异(P>0.05),但在6个月后,研究组的内瘘最大横径明显更小(P>0.05)。结论: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钝针扣眼穿刺予以穿刺,可以充分降低内瘘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缩短内瘘最大横径,这对提高患者内瘘的使用周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钝针扣眼穿刺法 血液透析 动静脉 内瘘保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血管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接收的50例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区域穿刺方法,观察组应用扣眼穿刺。穿刺结束后,对比两组穿刺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成功较高,且并发症概率较低,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中,必然要经过穿刺方式,但是不同穿刺方法有差异,应用扣眼穿刺的效果更加,提高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临床的使用效果非常好,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穿刺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治疗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区域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记录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检测两组患者穿刺使用前、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穿刺时疼痛程度;记录两组内瘘并发症。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依从性,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1.3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37%(3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观察组患者穿刺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为(4.36±0.11)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26±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0,P< 0.01);两组穿刺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均较穿刺前明显增加(均P < 0.05)。观察组穿刺时VAS评分为(0.82±0.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9,P< 0.01)。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4)。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得分为(36.32±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18±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5,P< 0.01)。观察组患者体力所致的角色受限(PHP)、疼痛(P)、情感所致的角色受限(EHP)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体能(PF)、一般健康看法(GHP)、情感状况(EW)、社会功能(SF2)、精力状况(EF)和总体健康评级(OH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透析病房,医院 穿刺术 动静脉瘘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分成2组,40例对照组采取锐针扣眼穿刺,40例观察组采取钝针扣眼穿刺,对比两组穿刺结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按压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可减轻患者穿刺疼痛,能更好保护患者血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 钝针扣眼法穿刺 锐针扣眼法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分成2组,40例对照组采取锐针扣眼穿刺,40例观察组采取钝针扣眼穿刺,对比两组穿刺结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按压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可减轻患者穿刺疼痛,能更好保护患者血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 钝针扣眼法穿刺 锐针扣眼法穿刺
  • 简介:摘要: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但反复多处穿刺AVG会引起人造血管内膜增生和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正确使用、护理AVG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人造血管 动静脉内瘘 穿刺研究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bAVM)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与成年人相比,儿童bAVM更易发生破裂出血且致死致残率较高。因此,准确评估bAVM患儿的出血风险并合理选择干预措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儿童bAVM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以及多模式联合治疗。目前,bAVM患儿的治疗适应证和具体治疗方法选择均存在一定争议。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保守治疗 血管内手术 栓塞,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摘要:数学问题中无不蕴含着各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建立起数学中蕴涵着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得出辩证思维中一种常用的方式即:动静转换.

  • 标签: 辩证思维 动静转换
  • 简介:摘要:在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可以维持患者身体内的血液通路流畅。动静脉内瘘作为外科小手术,主要应用于血液透析的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与血管质量、使用方法、手术质量以及护理方法有紧密联系。因此,为了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积极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护理新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脏病
  • 简介:摘要: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和设计方案复杂,通常需结合实际地形地势情况进行选线设计,同时在相应节点位置设定规模、数量适合的梁场,确保施工材料能供应充分和及时。另外,由于桥梁施工周期较长且具有连续性和繁琐性,因此在桥梁结构施工时应对其进行试验检测,以提高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本文为研究动静载试验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动静载试验应用原理和工程特性,并阐述其在具体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 标签: 动静荷载试验 桥梁检测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随着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人们对出行安全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对客车综合设计也越来越为关注。对客车车身骨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升客车的综合性能,加强客车的安全性。客车设计中还需要融入更新先进技术,这样客车设计在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并且满足现代人出行理念的要求。本文就是对客车车身骨架结构优化设计与先进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促进客车设计发展。

  • 标签: 客车车身 骨架结构 优化设计 先进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桥梁工程起着促进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保障人们出行安全的重要作用,为确保桥梁质量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相关人员可利用动静荷载试验判断桥梁的结构安全性,保证桥梁的刚性及强度。本文从动静荷载试验入手,结合实际的检测案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希望可以为其他检测人员提供工作参考,提升桥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 标签: 动静荷载 桥梁检测 荷载实验
  • 简介:摘要: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深度与强度的增加,矿井各种煤岩动力灾害日益严重。其中,冲击矿压已成为严重制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灾害形式,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热点。

  • 标签: 煤矿 冲击矿压 动静载叠加 防治
  • 简介:摘要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PAVMs)可诱发隐源性卒中,也是导致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PAVMs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超声心动图联合声学造影可用于PAVMs的早期筛查,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青年卒中患者。经治疗后,PAVMs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降低。文章通过检索关于PAVMs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总结PAVM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对PAVMs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肺动脉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bAVM)是一种复杂的脑血管病,其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干预,但许多复杂的bAVM依然是外科治疗的禁区。另一方面,以单纯对症治疗为主的药物管理手段虽然短期自然病程较好,但并不能给患者带来远期的良好预后。探索有效的对因治疗药物以降低bAVM的远期破裂风险可让所有患者获益。近年随着来基因、蛋白组学等新技术的兴起,bAV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逐渐清晰,人们对bAVM的生长、破裂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表达、血脑屏障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过表达等bAVM药物靶点的研究开始增加。本文简要介绍了bAVM的自然病史,并依据不同的bAVM药物靶点对现有相关bAVM对因药物治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沙利度胺 多西环素 西罗莫司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另1例以间断咯血为主要症状,2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获得痊愈,且随访至今症状未见复发。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肺动静脉瘘首选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 要:静脉输液治疗是医院常用的医疗手段。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调节与拔除,无法做到及时调整。因此,本文设计一种可准确控制液滴流速、预估输液时间、药液流尽报警功能的设备。该设备以STM32F103单片机为核心,包括显示模块、自动控制模块、报警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经过测试验证,能够实现对药液控速,报警,预估时间,数据上传等功能。同时设备操作简单、便捷、方便安装,可在多种环境下使用,改变了传统的输液管理模式,极大地减轻人工负担,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标签: 静脉输液 单片机 流速调节 无线通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将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穿刺疼痛轻度、中度人数比对照组更多,VAS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98.00%)较对照组(76.0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