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能源是关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从世界各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能源与火的利用关系极为密切.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下形成的藏族传统能源文化,具有十分显著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其中蕴含的生态文化意义,对今天生态文化建构仍具有重要的启迪.

  • 标签: 能源文化 生态人类学 藏族传统燃料
  • 简介:本文考察了民族生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充分肯定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当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国外学术论著译介力度弱、跨学科交流少以及学术规范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但值得高兴的是,民族植物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完全有可能带动整个民族生态研究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 标签: 民族生态学 民族植物学 中国
  • 简介:青藏高原被视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在这高海拔、气候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上,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以顽强、乐观而善良的生活态度,用各种文化手段与行为保护着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呵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今天我们深入了解藏族文化,不难发现从生计方式到各种文化禁忌,无不渗透着藏族人民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并使万物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本文用文化生态的视角,试图对藏族文化中生态保护的意识理念及文化实践作一梳理,以探讨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文化生态学 藏族 生境 生态意识
  • 简介:本文用景观生态原理,分析在景观生态指导下旅游规划的过程,对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途径——规划结合自然进行探讨,认为“规划结合自然”是历史的趋势、时代的选择

  • 标签: 规划结合自然 景观生态学 旅游规划 生态因素
  • 简介:德国生态哲学家萨克塞说,生态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告诉人们用广泛关联的整体观点看问题;美国学者卡罗琳·麦茜特则认为,生态作为一门自然哲学扎根于有机论.①其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告诉我们的无非都是同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彼此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粗略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观".20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学术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生态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新的世界观.

  • 标签: 生态学 “道” 科学世界观 范畴 能量 整体观点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以景观生态理论框架为指导的博物馆展陈理念开始逐渐展露新的头角。面对博物馆展陈时所必须解决的空间格局、空间动态以及生态功能,研究景观尺度下的时间和空间作用,可以帮助博物馆提升综合性和整体性概念,同时对于博物馆陈列理念的生态化设计具有应用和实践作用。

  • 标签: 博物馆 景观生态学 生态化设计
  • 简介:从鬼的文化生态分析入手,探讨了关于生命的鬼文化生态和关于社会的鬼文化生态,进而思考百年的“驯鬼年代”,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理解鬼以及相关节日于人类的文化生态意义。从人类的角度看,神之于宗教和鬼之于巫术,两者有着某些基本的同构之处。鬼的神化以及一些巫术隐身于宗教,已经使得鬼之破除迷信和神之宗教自由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某种意义上,虽历经近百年的驯鬼年代并由此引起了文化生态的某些失衡,鬼文化依然通过神文化和诸鬼节文化顽强地存续着,鬼的文化生态也在各种社会调整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形式和新的平衡。

  • 标签: 文化生态 鬼文化 鬼节 巫觋 鬼神
  • 简介:生态马克思主义把生态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它认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并提出建立'稳态经济'模式,从而克服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对人性的异化,避免人与自然关系的崩溃的主张。其社会批判视角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了后现代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两大向度。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批判精神 建设性向度
  • 简介:人类在创造环境的同时也在破坏环境(如同所有的物种一样),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在被自然的其他部分创造和破坏,这一过程因时空不同而发生变化。由此,自然的位置在我们的思维中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作为资源的自然转向作为母体的自然。这就意味着自然既不能被破坏也不能被保护,只能用不同方式进行重新配置,这些方式是向外释放的也是向内压迫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释放'和'压迫'两词并不是从狭隘的人类立场出发来解释的,而是通过oikeios实现的人与非人自然之间生机勃勃的或不断更新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现在是利害攸关的,或许是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呈现出来:释放和压迫都不是从人类和自然的立场而言的,而是从'人类存在于自然'这一视角来界定的。

  • 标签: 创造环境 资本主义世界 Oikeios 辩证关系 生态学方法 泰奥弗拉斯多
  • 简介:国外动物考古研究的新进展1994年度《动物考古研究动态》简介安家瑗袁靖(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动物考古研究动态》是由美国动物考古协会主办,以刊登动物考古研究的文章目录和摘要为主的杂志,旨在介绍动物考古研究的一些最新动...

  • 标签: 动物考古学 研究动态 动物骨骼 新进展 小型哺乳动物 公共艺术
  • 简介:啮齿类遗存是一类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类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类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类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考古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理论;并就啮齿类动物考古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类动物考古研究。

  • 标签: 遗址形成过程 考古遗址学 理论框架 考古信息
  • 简介:试论中国动物考古的形成与发展袁靖【编者按】人类与动物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是考古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动物遗骸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日渐普及,这与中国寺古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袁靖的《试论中国动物考古研究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回...

  • 标签: 动物考古学 动物骨骼 研究报告 哺乳动物群 新石器时代遗址 开始期
  • 简介:研究动物考古的目标、理论和方法袁靖一、前言1976年,世界各国的动物考古学家在法国举行的第九届史前与原史学国际会议上,正式成立了国际动物考古学会(InternationalCouncilforArchaeozoology,简称ICAZ),联合国教...

  • 标签: 动物考古学 动物骨骼 梅花鹿 年龄结构 下颌骨 古代人类
  • 简介:吉县柿子滩神人、动物纹岩画的神话考察陆思贤(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吉县柿子滩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脉南麓的清水河畔,1980年在河北阶地上发现中石器时代遗址一处,并做了试掘 ̄①。阶地西北侧的石崖南端,是个天然岩棚,在岩棚的崖壁上,有用赤铁矿石赭红色涂绘...

  • 标签: 动物纹 内蒙古文物 神话学 赭红色 赤铁矿石 山西省西南部
  • 简介:壮族生态研究就是对壮族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学科进路的角度来看,壮族生态研究大多是民族学人类的研究成果,即或偶尔有民族生态、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其研究成果也仅占较少的部分。作为一个边缘的、交叉的研究领域,壮族生态研究需要在壮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壮仍在持续构建之中,需要壮族生态研究的参与,因为壮族生态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壮的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而且可以提供科学的研究视角,增强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壮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其统摄性。

  • 标签: 壮族 壮学 生态研究 民族生态学
  • 简介:<正>环境考古是以研究“人”为要旨,从考古生态环境双重困惑中萌生出来并姗姗起步的学科,它试图将考古文化放在其生存环境的宏观背景中,通过揭示考古遗物与古气候、植被、地形地貌等一些可以复原的有形之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趟开一条接近古人类文化本质特征的可行之路.

  • 标签: 环境考古学 生态史 要旨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研究 器物文化
  • 简介:文章评述了生态人类的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生态人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 标签: 生态人类学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