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界定,从农村剩余劳动流入和流出地区两个方面阐述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经济意义.针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及实行"层级流动"转移思路.

  • 标签: 剩余劳动力 转移 流入 流出 层级流动
  • 简介:  步入21世纪,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投到了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这不仅是因为"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基本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基本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在我国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尤其中国在新千年面临经济增长,就业及入世等多重挑战下,"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开一个"结".因为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国内9亿农民居民消费需求支撑,中国就业最主要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庞大农业剩余劳动,而入世后最直接冲击对象又是中国基础薄弱农业以及收入低下农民.……

  • 标签: 农业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 浅析农业
  • 简介:摘要“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剩余劳动出现,农村劳动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多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并未实现真正转移,这种“移而未转”转移假象不仅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影响着城市发展。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在城市住所问题,必须通过走发展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城镇城市化道路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问题。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脱农入城 转移 城市化
  • 简介: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出路王新民,盛细蝉改革开放以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村传统生产方式被打破,许多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为了养家糊口,改善生活条件,他们外出打工,寻找新就业门路。因此,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堵其转移之路是不符合客观规律。只...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有序转移 外出打工人员 外出务工人员 就地转移 派出所
  • 简介:从理论上解释剩余劳动转移,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形势,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对策
  • 简介:农村日益增长剩余劳动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政府有关部门和理论界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妥善办法。本文所谈,也只是笔者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据有关部门90年代初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增劳动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八五”末需要安排农村劳动总量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如此巨量农村剩余劳动,都到城镇去就业显然不可能。同一预测表明,“八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将达到5300万人,还不包括国家机关、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政策取向 乡镇企业 新增劳动力 我国农村 农村劳动力
  • 简介:我国是近13亿人口大国,目前有4亿多农业劳动资源,有1.2亿农村剩余劳动,并且仍以每年数以万计速度增长。如此丰富劳动资源,为我国农业发展及各行各业对劳动需求,创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仍是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乃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问题。

  • 标签: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农村劳动从业桔构及转移状况江西是一个农业省份,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80%,据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末,江西省农村劳动总数1550.5万人,其中乡村劳动1089.37万人,占70.26%,所占乡村劳动总数比重比1987年下降12.94个百...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江西农村 劳动力总数 农村劳动力转移 乡镇企业 合成橡胶
  • 简介:摘 要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逐步替代人工生产,这就带来了乡村劳动过剩问题。那么乡村剩余劳动向其他产业领域转移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社会问题,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接下来我们将从我国乡村剩余劳动转移现实情况及趋向方面入手,经过分析我国乡村剩余劳动转移中因劳动总量过于庞大、劳动素质普遍偏低、社会制度因素而导致中国乡村剩余劳动转移问题,相应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意图通过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来降低我国乡村劳动转移难度,加快乡村剩余劳动向其他产业领域转移速度。

  • 标签: 乡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影响因素 问题 对策
  • 简介:文章通过对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现状分析.表明青海农村劳动资源过剩严重,农村剩余劳动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合理.农村劳动转移仍然处于无组织自发状态,劳动整体素质低下,同时,分析了青海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中存在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消除制度障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功能,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向小城镇聚集,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搞好农民工技能鉴定工作等措施。

  • 标签: 青海 农村 剩余劳动力
  • 简介:2长期制约农村剩余劳动顺利转移因素(1)农业发展落后和农村劳动生产率不高,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路径选择及对策思考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国家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必由之路,(5)农村劳动自身文化素质低也制约了其向城市转移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制约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 简介:“三农”问题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关键,但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成功转移。在新世纪前20年,在惠及千百万广大人民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大意义。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为剩余劳动转移实践,提供有力指导。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发展
  • 简介: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伴随一个国家工业深化、产业结构演变升级过程必然现象。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除市场体制建设滞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及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外,现实仍存在着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人为干扰。要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必须实施综合性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农民工就业有序流动和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市场制度性障碍。

  • 标签: 剩余劳动力转移 收入模型 生产函数 转移趋势
  • 简介:2长期制约农村剩余劳动顺利转移因素(1)农业发展落后和农村劳动生产率不高,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路径选择及对策思考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国家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必由之路,(5)农村劳动自身文化素质低也制约了其向城市转移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制约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 简介:农村劳动转移,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必经之路,其实质是农村劳动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其根本目的是增加经济收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生产力发展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中农村剩余劳动逐步增多,转移难度加大,是新阶段一个重要特征,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面临困难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剩余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中国 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