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临床上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且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与恶化,故被列为疑难症之一。本文通过对雷根平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1例典型案例的疗效进行考察,并对用药思路进行分析,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临证用药方法与思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且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为日后更好的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雷根平教授从事肾病临床工作与研究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案例中突出的展示了雷教授的诊疗水平,他运用大剂量黄芪来益气升清,且标本兼顾,既补气又调气,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既提壶揭盖又引药下行,使药至病所,且助其降浊;最重要的是既补又利,补利兼优,且雷教授注重病人的胃气,以固护胃气为主逐渐加大去浊之力,使邪去正自安。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 黄芪用药思维 病案分析
  • 简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100ml(相当于生药200克)静滴治疗肾病综合征(NS)20例,结果显示本疗法迅速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胆固醇;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

  • 标签: 常规治疗 大剂量 肾病综合征 黄芪注射液 临床研究 生药
  • 简介:我院在2002年5月至2003年3月对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大剂量黄芪疗效好、副作用少,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不同剂量 乙型肝炎疗效 剂量黄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苓汤加减方合大剂量黄芪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及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苓汤加减方合大剂量黄芪方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及血压、血肌酐、尿蛋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肌酐、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90%的治疗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苓汤加减方合大剂量黄芪对治疗慢性肾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尿蛋白量,改善肝肾功能,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接受度高。

  • 标签: 柴苓汤 黄芪 慢性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不同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为受试者,根据剂量分组,观察组分别用15g、30g、60g黄芪的补阳还五汤,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评价疗效。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盐酸氟桂利嗪(P<0.05),汤剂中的黄芪剂量越高,疗效越强;患者血浆黏度也越低。结论:不同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均有一定的疗效,并且黄芪剂量越高,疗效越好。

  • 标签: 不同剂量 黄芪 补阳还五汤 慢性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特点,研究补阳还五汤不同剂量黄芪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疾病患者,总计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辅助不同剂量黄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更高P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黄芪 缺血性中风 治疗效果 生活自理能力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含有不同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 以2020年下半年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将60例观察组患者分成A、B、C三小组分别给予含有15g、30g、60g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记录不同分组患者治疗效果及ADL评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内三小组发现,黄芪使用量越高,患者治疗效果越好,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理能力随黄芪剂量增加,改善效果越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剂量大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效果越好,患者自理能力显著提升,建议临床治疗上适当调整黄芪剂量,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黄芪剂量 缺血性脑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应用不同剂量黄芪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上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于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利用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黄芪剂量随机均匀分成三组,剂量分别为15g组、30g组以及60g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与护理,比较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随着黄芪剂量的增加治疗有效率也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60g剂量组患者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效果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上效果显著,患者服用后,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且随着黄芪剂量增加,患者病情改善程度越好,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个人症状自行调整黄芪计量,强化恢复效果。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黄芪 缺血性中风 临床效果
  • 简介: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皂甙、蔗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微量元素。具有排毒、消肿、利尿等功效,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介绍了黄芪分布范围、生物与生态特征以及播种技术等。

  • 标签: 黄芪 育苗
  • 简介:柳太后与黄芪“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的“王孙”是中药黄芪的别名。黄芪称为“王孙”,见于甄权的《药性论》,转载于明朝药物学家所著的《本草纲目》,黄芪,旧作“耆”,长也,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黄芪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作用。

  • 标签: 黄芪 名人 《本草纲目》 药物学家 补中益气 利水消肿
  • 简介:1.药材鉴别本品呈圆柱形,有分枝,上端较粗,直径1~3.5cm,下端渐细。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可见横向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紧肉松,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 标签: 鉴别要点 黄芪 放射状纹理 药材鉴别 圆柱形 纤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便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Nucleo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2;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05nm;速度为0.4mm/min。灵敏度为0.1AUFS,测定了黄芪甲苷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6.1%,RSD为2.15%。结果样品浓度在0.01~0.2mg/ml之间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的重复性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强。

  • 标签: HPLC 黄芪叶 黄芪叶中黄芪甲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芪是常用中药材,具有补血理气、活血化淤之功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饮片泡茶保健功效也愈来愈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栽培黄芪效益可观。根据多年大田生产操作经验,特向广大黄芪种植户介绍一种高效丰产的育苗经验,以供各位参考借鉴。1茬田安排黄芪育苗应选择禾木科类、豆类茬口为苗床。土壤疏松、肥沃,适合黄芪苗期生长和管理。2品种选择黄芪品种有两种:高秆和低秆。高秆生长期长,适宜在沙土地生长,但高秆黄芪分枝力强,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高产状态。而低秆黄芪180天就能达到成药标准,而且独根健壮,根部直径最大达到7cm,是加工中药饮片的佳品。

  • 标签: 育苗技术 黄芪 保健功效 中药饮片 苗期生长 品种选择
  • 简介:目的:从黄芪的资源分布、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等几方面论述了我国黄芪的研究概况.方法:分析并总结近年有关黄芪的国内外文献.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对黄芪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为黄芪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结论:黄芪在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标签: 黄芪 资源分布 栽培技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评价
  • 简介:补气上品:黄芪黄芪的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是《神农本草经》所载上品药材之一.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池晓玲说,黄芪味甘性微温,擅长补中益气,凡具有倦怠乏力、气短、食少、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等症状的脾气虚弱人群或者脱肛、胃下垂等患者都可以使用黄芪调配药膳食用.尤其是平素体虚易感冒、怕冷或者是白天轻微活动后大量汗出的人群或是平素有哮喘的患者,可以与白术、防风一起做成药膳,大人、小孩、老人都可以食用.

  • 标签: 黄芪 《神农本草经》 补药 石斛 广东省中医院 药用历史
  • 简介:【摘要】 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归属于豆科类,具有敛疮解毒、脓液排出、升阳补气、敛汗固表等作用,其药理作用丰富,而黄芪多糖作为干燥根(黄芪)的提取物,含有黄芪的有效天然成分,也具有大分子活性,在微生态系统、血糖、病毒、疲劳、衰老等方面均有调节控制作用,但是其合格率是关键。本文主要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并分析鉴别黄芪多糖产品的方法。

  • 标签: 黄芪 黄芪多糖 药理作用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