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官后语”是附加于裁判文书规范化格式后的一段针对当事人的偏重道德感化、伦理教育或者个案启示的简短文字,它代表合议庭全体法官的道德评判或者法律方面的意见,是对裁判理由和结果的补充说明,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官后语”带有极强的道德教化和伦理色彩,实为对传统裁判文书规范形式的一种伦理突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法官后语”自1996年首次在司法裁判中使用后一直争议不断。

  • 标签: 裁判文书 伦理化 法律约束力 法官后语 文书规范 道德感化
  • 简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每一位当代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且必须具有的品格。如此上承华夏先贤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和悲悯情怀,下将这份情怀熔铸于尘世中之所学、所思、所行,在历史发展的平行四边形中尽自己的一份心力。这是我收到李刚的专著《制度·创新·伦理--制度伦理视域下的制度创新研究》时,对于那些如作者一般默默耕耘着的知识分子那份“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情怀的认同与敬意。

  • 标签: 制度创新 创新研究 伦理视域 人文关怀 悲悯情怀 知识分子
  • 简介:教师队伍建设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尤其是在教师职业面临"信息化""道德滑坡""职业枯竭"等时代挑战的今天。通过文献分析和教学经验的现象学反思,本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教师专业化首先意味着"技术化",即让教师掌握解决教育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教育目的。不仅如此,现代社会还期望对教师进行"伦理",从而将外在的教师职业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职业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依据职业规范的要求展开自己的教学行动。然而,"技术化"与"伦理"虽有助于教师将工作干好,将工作干对,却难以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找到教育的价值,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为此,教育专业化还须"意义化",从而使教师发现教育的真谛,并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本研究希望能引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等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对教师专业化"意义之维"的重视,注重技术化、伦理与意义化三者的有机融合。

  • 标签: 教师专业化 技术化 伦理化 意义化
  • 简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当前高校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政府建立了资助制度,但在运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备受诟病。仅从技术层面进行完善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资助制度中相关主体的责任伦理错位和失范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该文主要从资助政策的主体---政府和学生两个方面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高校 责任伦理 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 简介: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的当代,现代科技同生态文明呈现出的互动与冲突,呼唤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笔者从伦理制度的视角探讨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以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 标签:
  • 简介:“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社会层面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二在国家层面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广泛的体制性力量,以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永续。然而,现实中“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正在并将继续遭遇人性违和、义利定位失当、价值取向混沌、他律与自律失衡等伦理困境,摆脱这种困境的根本途径是以道德自觉铸造制度之魂,以新的“生态社会人”人性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义利观,构建以人为本、人自和谐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道德体系。

  • 标签: 制度 伦理困境 生态社会人 道德自觉
  • 简介:内部控制设计包括思想设计和技术设计.思想设计是制度中体现的思想,包括制度理性的选择和制度伦理的选择.制度理性,主要是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选择;制度伦理,主要是对制度中体制的伦理道德原则之选择.不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偏好程度不同,在制度设计时,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依重程度也不同.核心文化价值观对制度伦理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可能会有不同的制度伦理选择,对于一种文化下认同的制度伦理,在另外一种文化价值观下,可能得不到认同.正是由于不同核心文化价值观下的制度理性和制度伦理有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具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核心文化价值观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制度伦理 内部控制设计
  • 简介: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政府公正伦理观的发展,发扬了中华民族“老有所养”的优良传统,而且巩固了社会保险中“权利-义务”对等的伦理价值。但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可持续性、政策协调性以及保障效果等仍存在诸多偏差。

  • 标签: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伦理偏差 完善策略
  • 简介:戴茂堂、罗金远教授所著的《伦理学讲座》一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全书26讲,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揭示人性的结构是伦理学产生的终极依据开始,论证了人离不开道德、社会需要伦理,提出人类走向德性、科学与美德并举、构建和谐社会是解决当今道德危机问题的希望之路。

  • 标签: 伦理学 讲座 中西 构建和谐社会 道德危机 社会需要
  • 简介: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基础是高校教师管理应该坚持的伦理价值取向。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是高校教师管理应该遵循的管理理念与规则范式。针对当下少数高校教师伦理失范的现象,从逻辑思辨的角度探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伦理基础与伦理规约问题,是为了拓展高校教师管理思路,科学、合理而有效地推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高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基础主要包括教师责任、素质、德性、人格等维度。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应从认知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和信念伦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建构,从而形成有效的高校教师管理伦理规约机制。

  • 标签: 高校教师 教师管理 伦理基础 伦理规约 师德 伦理失范
  • 简介:马格利特的《正派社会》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论著,其“制度不羞辱社会任何一个人”的伦理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城市新移民市民化的制度藩篱主要有:二元户籍、土地、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上述制度许多方面有违社会公平公正原则,对照马格利特正派社会的伦理原则也不相符。要建立公平正派的社会伦理规范,首先,要建立不羞辱和有自尊的社会伦理;其次,营造公民社会的宽容和共存的社会氛围;第三,形成在正派社会中学习认同的规范。在制度设计方面,要注重整合顶层设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行土地制度及联动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教育制度,以助推新型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目标实现。

  • 标签: 城市新移民 市民化 正派社会 权利 制度
  • 简介:儒家传统伦理与现代公共伦理首先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历时性关系。二者的区别是:第一,传统伦理重私德,现代伦理重公德。第二,传统伦理的调节范围是熟人社会,而现代伦理则着力调整陌生人社会关系。第三,传统伦理是一种基于人性自我完善的高标准的圣贤道德,而现代伦理则是一种旨在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普遍性的基本伦理规范。第四,传统伦理坚持群体本位基础上的以义为上,现代伦理则坚持个体本位基础上的权利为先。第五,传统伦理以仁之爱人的情感为基础,现代伦理以义之合宜的理性为根本。

  • 标签: 传统伦理 现代伦理 公共伦理 儒家 熟人社会 社会关系
  • 简介:摘要教学、教研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仍然需要不断学习,积极钻研,继续进步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标签: 初中理化 教研与教学 积极探究
  • 简介:儒家礼仪符号系统起源于初民仪俗,经周公改造为以政治统治为主的等级文化符号系统,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逐层推进。在礼崩乐坏之后,面对日益颓坏的社会现实,孔子将周公创立的政治文化符号系统普及到伦理日用之中,内化为个体道德规范,在儒家后学的阐发下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伦理符号系统,维系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稳定,但同时又制约着古代社会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伦理问题,反思儒家伦理符号思想,探析如何有效发掘其"制动价值",当是方今传统伦理符号思想研究的一大方向。

  • 标签: 儒家 礼学 伦理 符号学
  • 简介:在《乔伊斯的伦理解读》一书中,玛丽安·艾德以后结构主义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为理论基础,融入女性主义伦理学,分析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芬尼根守灵》等作品中的伦理困境。艾德强调读者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她认为乔伊斯作品的叙事特征要求读者承担伦理责任,参与作品意义建构。该书的出版为文学伦理批评提供了逻辑严谨、论证充分的范本,也拓展了乔伊斯研究的视野,具有不可替代的开创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玛丽安·艾德 詹姆斯·乔伊斯 伦理困境 责任 他异性
  • 简介:分别以“短篇抒情诗”和“长篇叙事诗”来概括中西文学的起源,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其实存在着很大问题。在这个观点背后,不难看到存在着一厢情愿的“审美民族主义”的阴影。事实表明,自上世纪以来由若干学者逐步推出的“抒情传统”说,并不能真正概括中国艺术精神。从审美伦理学的视野重审这个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性叙事”之于“普世文学观”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抒情诗 诗性叙事 审美伦理
  • 简介:本文对伦理符号学的两位创始人,奥古斯都·庞齐奥和苏珊·佩特丽莉的学术生平进行了介绍,从词源学上对"伦理符号学"一词进行了讨论。此外,本文将伦理符号学视为符号学和整体符号学的一种推进,对它的基本原则加以探讨。伦理符号学意味着批评的人文需要,即,对关系的评估、意涵和无功利性的关涉。

  • 标签: 奥古斯都·庞齐奥 定义 伦理学 词源学 责任 伦理符号学
  • 简介:当今的时代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中叶,工业化先进国家首先暴发全球性生态危机,掀起环境保护革命风暴,提出生态文化的重要观念;但是,由于工业文明的道路惯性,没有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这时,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虽然取得伟大成就,但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中国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环境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观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理论支点,现在它只是一种初步的形态.中国环境伦理学将在促进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服务中,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

  • 标签: 生态文明 环境伦理 道路惯性 社会核心价值观
  • 简介:为了有效实施学术伦理,我们在此提出了四大主要对策确保法律公正、普及研究伦理、实行行政奖惩制度、建立真正独立的“学术伦理委员会”等.目前中国学术执法显得非常欠缺,以致学术失范泛滥.学术伦理主要是道德自律问题,学者的道德自觉性迫切需要提升,但是需要有实施道德的相关外在条件和社会机制.目前应该大力提倡、奖励认真履行研究伦理的科学家和学者,同时从行政方法严格惩罚违背靠科研道德的行为.独立设置的大学学术委员会,要成为学术的良心和学术道德的守护者,做到及时处理日常科研伦理问题.

  • 标签: 学术伦理 学术良心 奖惩机制 大学学术委员会
  • 简介:12月21~22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主办,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协办。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日本信州大学、日本东洋大学等海内外专家学者40人出席会议,32人提交并宣读了论文。会议围绕以下论题展开讨论:儒家伦理之经典基础:文本与诠释;儒家伦理的体制维度:礼制与律法;儒家伦理与社会生活:家庭与宗族;儒家伦理与佛、道、耶的比较与对话;儒家伦理与东亚社会。

  • 标签: 儒家伦理 社会生活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伦理研究 文化视域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