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内外学者针对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的研究,既有发现具显著效应的,也有发现不具显著效应的。运用典型的储蓄函数,分别从总量数据、人均数据和增速数据角度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认为,在中国,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规模的影响极其微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金融约束下的低利率政策损害了居民财产性收入,使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企高,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

  • 标签: 居民储蓄 利率效应 金融约束
  • 简介:在各种低碳发展问题的研究中,理论研究是最困难的。本文把Mankiw(1998)的分析方法以及后来学者的拓展从传统总需求曲线中运用到目前的低碳总需求曲线,并对乘数算式进行拓展,推导包括碳税或动态碳税的乘数,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差异分析探讨低碳总需求曲线的凯恩斯利率效应、庇古财富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该研究细致地刻画了低碳总需求曲线中价格水平变动对总产出的作用强度与传导机制。

  • 标签: 非平衡碳税 动态碳税函数 技术进步
  • 简介:1996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八次降低存款利率。根据利率政策原理,利率上调,存款增加;利率下调,存款减少。但结果却是利率的连续降低并未对居民储蓄有多大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仍在稳定地增长。制度政策、实际报酬、货币流通、投资渠道、消费信贷、年龄结构、传统习惯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利率下调反而储蓄上升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利率政策 预防性储蓄 实际利率 消费信贷
  • 简介:经济人的理性预期、市场经济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使我们理解提高利率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可以有效引导公众的预期,降低通货膨胀水平;降低金融市场波动,提高市场效率;还可以形成对中央银行的外部监督,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感,以及增强公众对利率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政策的可信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应该从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完善和规范信息公开制度、明确规定我国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指标统计等方面入手,以期不断提高利率政策的透明度。

  • 标签: 利率 政策 信息公开 策议
  • 简介:通过利率管制视角分析导致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微弱的成因,结果表明利率管制是导致中国股市回报低、波动大、投机性强、上市公司质量低的重要因素。文章同时应用期望理论,对投资者在利率管制背景下的投资行为和资产组合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得出观点:认为利率管制是导致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微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沪市和深市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理论假设。

  • 标签: 利率管制 财富效应 期望理论
  • 简介:利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考察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波动,并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了利率波动率与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利率波动率的变化对利率水平和产出有着显著的影响,但物价和汇率对利率波动率并不敏感。为了强化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和有效性,中央银行在关注利率水平变化的同时应该关注利率波动率的变化。

  • 标签: 利率波动率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货币政策
  • 简介:  三、利率期货对寿险公司防范利率风险的作用,使得利率期货较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防范的其他手段有如下显著优点,利率市场化与国债期货[J].投资与证券

  • 标签: 公司利率 利率期货 利率风险
  • 简介: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决定了寿险公司存在利率风险,利差损其实是由寿险公司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共同造成的,  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在其两大业务过程中产生

  • 标签: 公司利率 利率期货 利率风险
  • 简介:进攻型的利率风险管理是一种基于对未来利率预测的管理,而对未来利率的预测包括对利率变动方向和未来利率变动幅度两个方面的预测,前者是基于利率决定理论而后者则是基于计量模型分析。

  • 标签: 利率预测 利率决定理论 多元回归 时间序列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日本连续数年实行零利率政策。目前,日本利率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在低利率政策下,日本的利率结构基本呈现无差异的特点,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大幅下降。分析日本的利率结构,对正确认识并合理构建我国的利率结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利率 流动性陷阱 货币政策
  • 简介:利率是银根松紧的标尺,是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从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来看,降息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九九六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进行了多次较大幅度的调整。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利率从一九九六年的98%下降到目前的225%。利率下调降低了储蓄的收益...

  • 标签: 利率 启动消费 投资增长 民间资本 风险投资
  • 简介:美国的长期实际利率一直维持着较低水平,这可以算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难解之谜。现在,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看到这种情况,像我这样的传统宏观经济学家都清楚,在巨额赤字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幅度货币贬值。所以,我们预测美国利率溢价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如果在未来十年的某一天,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再下跌20%,美国的长期利率就会

  • 标签: 实际利率 经常项目赤字 国内生产总值 难解之谜 货币贬值 未来十年
  • 简介: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债市“十二月效应”,即在每年的12月份,债券市场一般都会上涨,或至少十分稳定。美国自1990年至2005年的16年里,十年期国债在12月份上涨的次数高达13次之多;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概因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所致,这一效应被打破,债券市场三涨六跌,波幅也显著加大。

  • 标签: 拐点 利率 债券市场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国债
  • 简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长期运行在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制"道路上,影响着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通过构建MSIAH-VAR模型探索利率"双轨制"传导的体制转换特征,揭示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的动态效应变化。研究结论揭示,在2005年1月"体制转换"前,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通过管制利率渠道较之市场利率渠道效应显著;"体制转换"后,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市场利率渠道的调控效应显著增强,管制利率渠道的调控效应逐渐减弱。主要原因在于,"体制转换"前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严重割裂,货币政策调控受到管制利率约束;"体制转换"后金融市场利率体系传导机制逐步完善,市场利率影响范围扩大力度增强,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平滑运行。为此,在"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战略进一步开放环境下,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模式的市场传导机制,尽量减少管制性措施对市场的扭曲,稳步推进国际化法治步伐以维护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 标签: 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 利率“双轨制” 利率传导机制
  • 简介: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随着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利率改革的目标已由“放得开”向“行得成”转变,本文就利率管制取消后,如何分步实现利率定价体系、利率管理体系的市场化提供了启示。

  • 标签: 利率市场化 基础利率体系 利率管理体制
  • 简介: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通过加快利率市化进程,扩大利率影响范围,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最终达到影响大众预期的信号型调空,从而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的最高境界。

  • 标签: 利率市场化 必要性
  • 简介: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利率管理对降低利率风险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逐渐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利率应由市场来决定,市场对利率的影响逐渐显现。银行业的生存环境随着零利率市场化不断变化,所以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切实需要。

  • 标签: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 简介:还检验了央票利率对交易所国债利率的影响。,研究央票发行利率对其的影响,研究我国央行票据利率对长期利率的影响

  • 标签: 利率影响 利率长期 央行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