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从战后废墟中快速重建,但其工业经济的发展却是以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代价的,在一连串的公害事故后人们才觉醒到环境的重要,并将环境作为刑法上的重要法益。但是由于环境本身的特殊性,以保护个人利益为基础的传统刑法论在处理环境犯罪方面明显不足,因此不得不提出相应的修正理论。例如客观归责上的疫学因果关系说,乃至于主观归责上的危惧感说。然而,在面临举证困难的同时,为了有效预防环境犯罪,提早保护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身体乃至于财产安全,日本最终在立法上采用了危险犯的立法模式。日本环境犯罪的刑法论发展,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 标签: 公害 环境犯罪 疫学因果 危惧感说 危险犯
  • 简介:刑法如何面对现代社会风险,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把谦抑主义的根本内涵融入到对危险犯的规制中去,把握处罚危险犯的正当性,使刑法的改革和进步更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风险刑法成为传统刑法与时俱进的重要补充,而作为风险刑法的主要立法模式,抽象危险犯已成为刑法处罚的对象,成为应对风险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还必须对风险刑法的适用进行严格的规制。为此,需要对风险控制和谦抑原则在法律价值上协调,引入“反证”制度限制抽象危险犯的扩张,以及强调处罚危险犯必须具备其紧迫性的特质’,坚持不得已而为之的主旨等三个方面对风险刑法的运用做出规制。

  • 标签: 谦抑主义 风险刑法 危险犯 抽象危险犯
  • 简介:在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主旨的法治国家的实现中,比例原则以其具体性、规范性和目的性在限制刑事权力上有着重要担当:能够弥补刑法的基本原则无法防止立法泛滥及刑法的谦抑性所不具有的硬约束力之缺陷。也因此,刑法学有必要引入比例原则分析范式,并以其三项子原则——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禁止过度原则的建构为突破口,追寻一种理性的罪刑规范,并形成如下学术路向:把比例原则作为罪刑关系配置的基本原则,刑事立法应该考虑刑法上的可罚的违法性,在刑法解释中强化合目的之法律解释方法。

  • 标签: 比例原则 法治国家 刑法的谦抑性 刑事立法 基本原则
  • 简介:词汇法认为有意义的词块组合生成了衔接连贯的语篇,语篇的理解在于了解这些组合模式。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自主学习、交际活动环境下,应用词汇法原则进行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 标签: 词汇法 词块组合 篇章结构 阅读教学 交际活动
  • 简介:转型社会给当代中国司法理和理论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中国的司法理和理论存在诸多偏颇之处,一是缺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二是冷落、解构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和方法论;三是对西方法学的移植发生异化。对此,我们应该甄别和传递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还原和吸收马克思主义法学,并因地制宜地借鉴西方的司法理和理论。

  • 标签: 转型社会 司法理念 司法理论
  • 简介:西方继承法理的变迁直接导致其制度价值和基本规范的变化.家族主义传统下的继承法理维护父权制的地位,继承法范围和遗产分配在于确保家族延续;个人利益至上观念下的继承法理充分尊重被继承人的遗嘱自由,继承人的指定和遗产分配根据遗嘱确定;社会本位观下的继承法理在承认个人意志自由的基础上,兼顾社会利益的平衡,法定继承的制度设计和遗嘱继承下对遗嘱的限制都考虑到社会利益的保护.在我国新《继承法》修订之际,明确这一关系,对于指导思想的取舍和具体规范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继承法 自然法 社会法 罗马法
  • 简介: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法理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把握经济法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的契合点,明确原有经济法理与生态文明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对经济法理进行调整与重构,既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又能促进经济法理论的发展。

  • 标签: 生态文明 经济法 理念 调整 重构
  • 简介: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大师林山田教授的高足——林东茂教授不仅专业造诣精深,而且文笔优美,所著《一个知识论上的刑法学思考》(增订三版),是台湾地区刑法学领域的拔尖著作之一。该书通过对有关问题进行简洁、深入的探究,映照了林先生的独特心灵,彰显了作者在规制恶的领域潜心研究以求善境的决心和勇气。法律人研读此书不仅能够在刑法知识的殿堂中领悟到刑法真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成为有知识而没有心肝的混蛋'。尽管该书是一本论文集,但作者按照'刑

  • 标签: 刑法解释 刑法学思考 善刑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新教育的理念正被应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其革新是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与必然选择。本文将就体育教学的现状,运用创新教育的丰富内涵,探讨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 方法 实践
  • 简介:现代社会中的风险表现为难以感知性、难以计算性、延展性以及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认等特征。制度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现代社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具有丰富的现实性。在风险社会理论背景下,传统刑法中的法益保护原则和责任主义均面临着一系列危机。现代刑法需要在法益观念、立法模式及基本性质等维度对风险社会理论作出回应。

  • 标签: 风险社会 危险理论 刑法转型
  • 简介:融入法益理念的伤害原则构成了犯罪化的起点,与其存在着严重冲突的家长主义,很难证立刑法。相对于道义论,结果主义更符合法益保护原则和最后的手段原则的趣旨,故可以成为划分刑法边界的道德理论。根据功利主义,刑法与侵权法的划分标准有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加害行为及行为人的发现率、受害人主张权利的积极性、行为人的破产风险等;刑法与行政法的划分标准有处罚措施、污名、执法合作的可能性和危害性等。当然,功利主义的标准还需受到规则结果主义的限制。根据刑法的边界理论,诸如通奸、乱伦等行为,都不应当被犯罪化处理。

  • 标签: 法益 伤害原则 道义论 功利主义 刑法 侵权法
  • 简介:刑诉法作为刑事程序法,素有“小宪法”之称,是在刑事诉讼领域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具体规定和保障落实。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刑诉法已经正式实施。这次刑诉法修改的重要方面是加强对诉讼参与人人权的保障。规范执法办案机关的执法行为。修改后的刑诉法既为检察工作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检察机关做好刑诉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关键要在执法理和方法转变上下功夫,提升执法办案水平和能力。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 标签: 检察机关 执法理念 刑诉法 修改 执法方式 更新
  • 简介:刑法之美是指刑法的外在呈现与内在蕴含所给予人们的一种感受。除了外在美与内在关的区分,刑法之美还有优美与崇高关的区分。刑法的优美指向的是刑法的外在与形式,而刑法的崇高美则是刑法内在美的最高表达。刑法之美不仅有着使人们知法、爱法、尚法的法治意义和“丰满人格”的主体意义,而且有着对刑法本身形象的正面直接的塑造作用。刑法之关是一种制度之美,构成了刑法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刑法之美 法治意义 主体意义 制度之美 刑法文化
  • 简介:<正>一、刑法中"动机错误"的提出波恩法院判决中,被告人因精神分裂产生一种幻觉,即男证人(被害人,女证人的现任男友)对女证人(被告人的女友)施加坏的影响。在这种幻觉刺激作用下,按判决书所言,形成了"弄掉被害人"的动机,以"将女证人从被害人坏的影响下解放出来"。换言之,行为人就是在对情境、前提事实认识错误下,形成了错误的动机。由于德国刑法典分别于第211条和212条以是否存在卑劣的动机区分了谋杀和故意杀人。[1]在判决书涉及的案子中,被告错误的认识,一方面导致他犯下罪行,另一方面形成了一个

  • 标签: 人格刑法 动机理论 故意杀人 行为人刑法 犯罪论体系 德国刑法
  • 简介:刑法定原则必须与时俱进,刑法规范内容的多样化必然带来罪刑法定原则内容的多样化,但罪刑法定原则长期被学界定位为犯罪与刑罚的法定化,无法充分体现其限制刑罚权滥用的制度价值。随着刑事司法中的最大问题由罪刑擅断到量刑不公的转变,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亦应该有所拓展,即从"犯罪与刑罚之法定化"的二元格局迈向"犯罪、刑罚与量刑之法定化"的三元格局。其中,评价范围与评价方法的法定化,就是量刑法定化的题中之义。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自由裁量权 量刑法定化 刑罚权
  • 简介:刑法社会化是转型社会中刑法发展的一个新命题。在刑法与公众之间日益充满困惑、刑法与社会发展日渐脱嵌的今天,刑法作为社会治理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及时作出调适,以消解公众困惑并实现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为此,刑法立法和司法应当克服对理性主义的过度偏爱,妥善解决作为正式规则的刑法规范与非正式规范的经验知识之间的纠葛,通过建构公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机制,以消弭刑法与公众、社会之间的裂痕。充分理解和尊重现实社会,为长期承受国家捆绑的社会及时松绑,还原并扩容社会的自主性,逐步推进刑法社会化进程,无疑是未来我国刑法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转型社会 刑法发展 刑法社会化
  • 简介:刑法司法之美是作为法之美的一种具体的刑法之美的一种形态。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司法以其外在呈现和内在蕴含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感受。刑法司法之美以剧场美为自身特质,并通过象征、仪式和诉讼语言得以呈现。刑事庭审之美和裁判文书之美是刑法司法之美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刑法司法之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可以助益于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这两项刑法基本价值的实现。在文化建设的倡导中,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文化的一个新视点。

  • 标签: 刑法司法之美 象征 仪式 诉讼语言 刑法文化
  • 简介:刑法类型化思维并非局限于规范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它包含着刑法立法类型化思维和刑法司法类型化思维.在刑法立法和刑法司法中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刑法类型化思维有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运用:在宏观方面,刑法类型化思维关联着刑法典的章节结构和刑法渊源,并提升着刑法的结构合理性与和谐性;在微观方面,刑法类型化思维关联着犯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罪状设置与具体的刑法解释,并在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两个层面提升着刑法的实质正义性。刑法类型化思维是一种基本的刑法方法论。

  • 标签: 刑法类型化思维 构成要件要素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刑法解释
  • 简介:<正>学术上的问题有真问题与假问题即伪问题之分,故在分析和解答问题之前,问题本身需要先予确证。当刑法真善美问题事关刑法哲学高度或刑法哲学境界,并且勾连着刑法文化,则刑法真善美问题本身的确证便是第一步。一、刑法真善美问题的依据法的真善美或法律真善美问题已见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著述~①,但刑法真善美问题还未见别人提出。笔者虽然已经发表了直接以刑法真善美为题的论文~②,但留下了很多问题没有论述或没有深入论述,而其中刑法真善美的问题依据便是被疏漏的问题之一。(一)刑法真善美问题的理论依据作为一个问题,刑法真善美首先有着哲学上的形成依据。刑法真善美的哲学形成依据可作两个方面的展开:一是缘自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一关系将从外

  • 标签: 法哲学 辩证关系 犯罪中止 犯罪圈 综合法学派 系统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