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刀币是古代货币的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赵诸国,为不少中外学者所关注,齐刀币现在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刀币的文字可分为: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谭邦之法化、齐建邦(立长)法化、齐法化等。这些齐刀币主要出土于窖穴和遗址中,有许多

  • 标签: 刀币 重要课题 殉葬 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货币 中外学者
  • 简介:钻进悬崖下的山洞,去寻找历史遗下的馈赠。我叩问苍老斑驳的石壁,来聆听祖先幽远的声音。

  • 标签: 考古发掘 刀币 石壁
  • 简介:2005年5月20日,济南市天桥区山东化工总厂西侧1公里处,回填土大坑内出土战国时期齐国三字刀1000余把。笔者经走访调查对这批刀币的出土背景、出土数量及流向、刀币特点及相关历史作如下分析探讨。

  • 标签: 济南市 出土 刀币 齐国 山东 化工总厂
  • 简介:关于燕明刀币的范畴及分型标准,笔者已在《由燕明刀形制划分兼谈燕明刀起源假说》一文中做出界定,本文不再赘述。一问题的提出燕明刀币(以下皆称"明刀")的背文极其宏富,学者们在其体系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且颇具启发意义。

  • 标签: 燕下都 中国历代货币
  • 简介:商周时期,人们在贸易中主要使用海贝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另外,还用刀、削、铲、耒等金属工具农具以及玉壁、玉环等装饰品作为媒介物.到了西周晚期,由于贸易不断发展,这些交换媒介物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产生了金融货币.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形形色色的金属货币纷纷涌现,其中主要流行于齐、燕的刀币是较重要的一类.

  • 标签: 铭文 西周晚期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媒介物 农具
  • 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办于一九五二年的历史系文物陈列室,收藏古代历史文物大约五千件,钱币大约二千件,后钱币陈列单独分出,发展成为古钱币博物馆。馆内从先秦时期的贝币到民国时期的银元,门类齐全,序列完整,保存完好,是上海市首批高校民族文化特色博物馆之一。作为一名博物馆管理人员,我看博物馆及展品的视角与其他参观者不同,也能接触一些展品背后的故事。说起古钱币,首先映入大家脑海的一定是"孔方兄"(方孔圆钱)的模样。其实钱币家族是一个丰富、庞大的家族,有各种各样的身材和外貌。小小一枚钱币,涵盖了社会经济信息、艺术审美、文明发展,中国古代钱币史的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缩影。

  • 标签: 钱币 古代文明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文物 民族文化特色 博物馆
  • 简介:1989年3月下旬,山东省临沂市大岭乡大城后村村民张永志等兄弟四人,在村东1公里处挖土时,于地表下1米处发现一批齐国刀币(图1①),刀币盛放在一个大陶盆内,上置器盖。他们将陶盆砸碎,刀币取出,刀币如何排列已无法得知。出土刀币共2000余枚,现临沂市博物馆收藏1801枚,临沂地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收藏33市斤(约300枚)。这次出土的齐刀币超过了1972年海阳县出土的齐刀币的数量,从目前已发表的资料看,这批窖藏刀币数量之

  • 标签: 大岭乡 法化 张永志 山东临沂市 凸纹 背文
  • 简介:临淄齐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如今故城残垣尚存、城郭分明。宫城在郭城的西南角,两城巧相衔妆、规模十分宏大。在宫城的南部发现了一处冶铜遗址,位于今小徐村北和西关村西北部,东西约八十米,南北一百多米。距冶铜遗址不远,南边靠近城墙,是一处“齐法化”铸钱遗址,初步探测,东西、南北约各二百米左右,北部为安合村所

  • 标签: 铸钱 齐国故城 齐法化 宫城 钱模 齐之法化
  • 简介:对三里墩出土齐小刀币铸行年代的讨论王恩田一、问题的提出齐国刀币分为大小两类。大刀币如“齐之法化”等,通长18-19厘米左右。重40-61克不等。小刀币面铸“明”字,背铸“齐化”,“齐化共金”,“平易冶宋”等不同铭文,长11─14厘米左右、重11.7─13.5克不等。这些小刀币一般都认为是燕乐毅伐齐时在齐国铸行的。由于以往出土的齐刀币大都出于窖藏,地层关系不清楚,而且没有其他任何共存遗物。即使有盛钱币的陶罐也大都丢失,给讨论刀币铸行年代带来一定困难。六十年代中期,江苏涟水三里墩的一座墓葬内出土了一批小刀币,共重五斤,总数在300个左右。墓内还出土有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他遗物①。一次发现这么多的小刀币,而且有众多的遗物共存,在齐刀币发现史上还属首次。对于讨论小刀币的铸行年代,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墓内还“出土”有五铢钱,故发掘简报将该墓年代订为“西汉”,而且说:“墓内出土有大量的未经锉磨和使用的小刀币,从地理上看这里战国时属楚,不是使用刀币的地方,因此我们怀疑它是西汉时齐国的自铸币”。西汉初年币制混乱的确是事实。考古发现证明汉初或曾有过沿用六国货币的现象。如山东曲阜董大城一次出土楚蚁鼻钱近16000枚②

  • 标签: 五铢钱 蚁鼻钱 齐之法化 战国墓 三里 发掘简报
  • 简介:2009年夏,笔者在临淄齐国故城一农民处收得齐刀币残陶范56块①。这些钱范均为夹沙灰陶齐三字刀范,含沙量较高,文字刻划较粗(彩1图1)。钱模一面呈高温烧灼过的黄褐色,并有炭灰状附着物,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范的背面大多都有制范时留下的指窝。后经笔者认真调查,为齐故城西南部安合庄铸钱遗址出土。历年来临淄曾多次出土“齐法化”刀范,出土地点均在临淄齐故城的宫城内,即齐都镇西南齐故城南部的安合庄铸钱遗址中。而这批刀范做工较粗,与以前在安合庄收集的另一种做工精美、文字纤细的三字刀范的性状存在较大差别(彩1图2)。临淄博物馆所藏这两类刀范也皆为安合庄及附近出土②,现对比如下:

  • 标签: 出土 临淄 刀币 铸钱遗址 2009年 附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