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心前区疼痛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加用肝素静滴症状很难缓解,心电图表现ST-T改变严重,且累及导联较广泛.结论:冠脉主干病变患者病情严重,一旦确诊,应视血管病变情况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行PTCA+支架术.

  • 标签: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治疗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主干分叉病变因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血运重建策略一直是临床上争论的焦点。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洗脱支架材料和工艺的改进、腔内影像学的发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供的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主干分叉病变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提高我国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整体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和介入心脏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撰写了该指南。该指南包括前言、主干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点及危险评分系统、主干分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策略、术后随访及长期管理。该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将为规范我国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分叉 介入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主干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至2014年,101例冠心病主干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82例,女19例,平均(81.4±1.7)岁,主干狭窄(≥70%)76例,<70%者25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48.2±8.3)cm,心脏射血分数>50%89例,30~50% 1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室壁瘤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I~Ⅱ级56例,Ⅲ~Ⅳ级45例。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I~Ⅲ级99例,Ⅳ级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结果10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3.9±0.8)h,平均桥血管使用(3.0±1.0)根,ICU监护(50.2±46.0)h,呼吸机辅助呼吸(42.9±68.5)h,二次开胸止血6例(5.9%),二次气管插管5例(4.9%),术后持续透析4例(4.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术中3例(2.9%),术后11例(10.9%),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2.0%),术后院内死亡8例(7.9%)。中位随访时间6(1~11)年,全因死亡17例(16.8%)。结论尽管高龄、主干狭窄病变这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独立高风险因素同时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仍然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无保护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1月—2011年-1月28例在我院心内科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无保护主干病变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例患者6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急性心衰等并发症,经严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积极有效处理,2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无保护主干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前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 无保护主干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胸痛2h,伴晕厥1次入院。查体:血压105/73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四肢湿冷,右侧面颊部可见皮肤破损,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慕缥蘩┐螅穆?10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余未见异常体征。

  • 标签: 冠状动脉左主干 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闭塞 抢救 皮肤破损 肺呼吸音
  • 简介:目的观察无保护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保护主干病变患者150例,其中48例在平均(10.0±7.5)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36例。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减小[(2.7±1.0)mmvs(3.5±0.4)mm,P=0.0001]、直径狭窄率明显升高[(31.4±26.4)%vs(8.3±5.3)%,P=0.0000]、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升高[(0.8±0.7)mmvs(0.2±0.3)mm,P=0.00003;双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置入术[(75.0%vs13.9%),P=0.0011]。结论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较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作为首选。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主干(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在2021年8月前发表的,比较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DES置入治疗LMCA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分别收集纳入研究的基线数据、介入手术资料以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MI)、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分别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9篇研究,其中3篇RCT、6篇观察性研究,共5 527例LMCA病变患者。6项观察性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3篇RCT的总体偏倚风险较低。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组相比,IVUS指导组的MACE(OR=0.55,95%CI 0.47~0.66,P<0.001)、全因死亡(OR=0.56,95%CI 0.43~0.74,P<0.001)、心原性死亡(OR=0.43,95%CI 0.30~0.61,P<0.001)、MI(OR=0.64,95%CI 0.52~0.79,P<0.001)、TLR(OR=0.49,95%CI 0.28~0.86,P=0.013)及TVR(OR=0.77,95%CI 0.60~0.98,P=0.037)发生率更低。结论与血管造影指导相比,IVUS指导可降低LMCA病变DES置入术后的MACE、死亡、MI、TLR及TVR的发生率,建议临床在LMCA的PCI治疗时应用IVUS进行指导。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荟萃分析
  • 简介:患并女.58岁.反复进餐后胸骨后疼痛伴胸闷20天,为烧灼样疼痛。向后背部放射,含服硝酸甘油约5min后可缓解;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体检、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平板运动心电图可疑阳性。

  • 标签: 冠状血管畸形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ES应用于无保护主干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肾功不全、脑梗死、临床诊断,造影及支架手术报告,相关化验结果,住院费用、支架数,并进行EUROscore评分,PCI影像资料,并进行SNYTAX评分。结果EUROscore积分大于6分病例双支架组虽然也高于单支架组,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487)。结论随诊第二代DES的使用以及生物支架在临床用,其再狭窄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更低,期待国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带给我们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DES 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价值研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无保护主干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Data、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CABG与PCI比较治疗无保护主干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9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个RCT,共1611例患者(CABG组:802例,PCI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CI组相比,CABG组能显著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OR=0.45,95%CI(0.31,0.66),P〈0.0001],但在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OR=1.28,95%CI(0.47,3.48),P=0.63]、病死率[OR=1.36,95%CI(0.80,2.34),P=0.26]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92,95%CI(0.66,1.28),P=0.61]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CABG在降低冠心病无保护主干病变患者心梗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CABG疗效优于PCI。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总结主干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83例主干狭窄〉70%的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7例急诊手术,三支病变62例,两支病变21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4±0.83)个,死亡2例(2.4%)。随访2个月至2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余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非主干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干重度狭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originofcoronaryartery,AOCA)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60例,栓出有AOCA患者29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AOCA患者检出率为1.9%,其中23例(79.3%)为良性AOCA,包括: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5例,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窦1例和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4例;6例(20.7%)为有潜在临床危险AOCA,分别为主干起源于右冠窦1例,单支左冠状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3例.起源异常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患者9例(31.0%),但仅2例为狭窄只累及起源异常动脉.结论AOCA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被发现;某些类型有导致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AOCA与冠状动脉狭窄无相关性.

  • 标签: 冠状血管畸形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最近我们遇到1例冠状动脉口畸形引起猝死案。此病引起猝死较为罕见,亦很少报导,现介绍如下。死者毛××,男,27岁。于1982年2月16日午饭后劝架时突然死亡。尸检所见:尸长170厘米,发育正常,营养较差。两眼睑结合膜呈苍白色,两侧瞳孔散大0.65厘米。右鼻翼有0.5×0.3厘米表皮擦伤,轻度皮下淤血。口唇淡紫色,口腔

  • 标签: 左冠状动脉 表皮擦伤 皮下淤血 瞳孔散大 苍白色 左心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