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农户信用评级自2008年以来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普遍展开。通过对温州的考察,我们发现:金融机构在信用评级中存在有意压低农户信用得分及信用等级的倾向。实际贷款中,确实也有大量农户信用贷款处于“吃不饱”状态。信用评级作为一种信息甄别机制不能消除信贷配给。尽管如此,信用评级为更多农户进入正规金融打开了一个通道.从而大大缓解了农村信贷约束。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广信用评级这种软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需开发不同信贷产品作为补充,引导农户融资更多地从民间借贷转向正规金融。

  • 标签: 信用评级 信息甄别机制 农户正规融资 信贷配给
  • 简介:通过对江苏南京、徐州23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得知,农户借贷途径选择行为因农户金融需求差异而不同。其中借贷成本(利息成本、人情成本)、个人信用及偿还能力等是农户选择借贷途径时的主要考虑因素。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借款额度越大,农户越倾向于正规金融借贷渠道;借款期限越长,农户越偏好非正规借贷渠道;有经营生产需求的农户通常选择正规融资渠道借贷,而需补足生活消费资金缺口时农户偏好非正规融资;年龄越小的户主越倾向从正规融资渠道借贷。政府的金融改革政策需考虑农户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特征,正规金融应推出小额性、低息性、短期性的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灵活性并加强贷款宣传力度和扩大宣传范围。

  • 标签: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户借贷选择
  • 简介:摘 要:金融资源难以化解农户正规信贷获得性不足,为研究其中原因,基于2017年CHFS的2569份问卷数据,利用多元回归等模型研究农户金融素养和风险态度对正规信贷获得性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风险态度促进农户获得正规信贷;风险偏好起中介效应且风险偏好加强前两者正向影响。

  • 标签: 金融素养 风险态度 正规信贷获得性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借贷市场二元结构,探讨了农村借贷市场供给主体的构成、形式与运行机制,并对农户在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中借贷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的金融组织形式有着各自的约束机制,因此在借贷中对农户产生的交易费用也各不相同。但发挥合作社金融中介的作用、推广互联网金融模式、规范银行借贷程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则有助于降低农户借贷的交易费用,提高农户融资能力。

  • 标签: 农户借贷 交易费用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 简介: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显著地域、民族及文化特征。基于新疆400户农户家庭的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户发生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行为,得出了伊斯兰文化是影响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意愿的重要因素等结论。

  • 标签: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农村非正规金融
  • 简介:农户不仅追求收入的提高,而且要避免收入波动的风险。在正规风险规避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农户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发展出一些非正规机制来处理风险。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体制变化和结构变化使农村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农户各种非正规风险处理机制的变化。目前,农户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事前的收入平滑机制来处理风险,有时甚至被迫承受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这会同时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带来消极后果。

  • 标签: 经济转型/收入风险/非正规风险处理机制
  • 简介:    三、通过农村PNO机制提升农户融资信用    由于银行与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户网络组织(PNO)机制参与信贷市场,2.09%的农户在三年中获得了4笔贷款

  • 标签: 信用研究 农户融资 农村PN
  • 简介:农户行为性质的界定是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的微观基础,也是有效实施金融反贫困战略的重要依据。基于小农命题引发的理论辨识,可对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户"异常"借贷行为做出逻辑一致的解释,进而为权力当局监管农村金融市场提供线索。小农命题对破解中国农户融资难困境具有重要启示:在设计农村金融制度时,既要加大对生存小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也要充分调动富裕农户的闲散资金组建合作金融组织,并借助差异化政策引导社会富余资金进入西部农村地区,各级政府也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公共品的力度。

  • 标签: 小农命题 农户借贷 异质性 制度设计
  • 简介:本文以农户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农村公共品及其融资现状、农村公共品需求的特点以及农民对农村公共品融资的基本态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看,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整体水平较低,并且,不同类型村庄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公共品融资的投向与农户对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公共品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农村公共品融资管理监督制度尚不够完善;农户在农村公共品融资上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已有很大提高;政府在农村公共品融资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定位和有效发挥。

  • 标签: 农村公共品 有效供给 融资机制
  • 简介:农户信贷融资过程中存在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两类主体,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及方法,构建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关系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的复制动态方程及动态进化过程。研究表明,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演化的长期均衡结果与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及初始状态有关,合作产生的额外收益、交易成本是影响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关系演变结果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发现,在目前的农村市场环境下,农户信贷融资演化博弈结果收敛于博弈双方选择“不合作”策略的概率增加,即农户信贷融资困难。基于相关参数变动对演化结果的影响,通过调节相关参数优化农户信贷融资演化的路径,使系统向双方“合作”模式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 标签: 演化博弈 农户 信贷融资
  • 简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农户的家庭财富水平和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总的融资能力。家庭社会资本存量高的农户,不但可以凭借其"关系"从正规金融机构中融资,也可以通过非正规渠道满足其融资需求。"关系"少的农户,非常容易陷入融资约束。另外,女性、青壮年和身体健康的家庭主事者在非正规渠道融资中有显著的优势。

  • 标签: 农户 财富水平 社会资本 融资能力
  • 简介: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农户信贷需求 融资选择偏好 影响因素 多项logit
  • 简介:  社会资本网络奠定了微型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础,又不局限于社会资本网络的微型企业融资机制,通过社会资本网络获取及时、实用的非正规融资

  • 标签: 企业融资 动力机制 型企业
  • 简介:而非正规金融不仅有助于解决微小型企业克服融资的供给约束,  而非正规金融的以下共同特征使其对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并不适合微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 标签: 企业融资 动力机制 型企业
  • 简介:中国政府重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灵活、开放的优势,以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开通非正规教育的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为那些失去高等正规教育机会的人们提供了继续深造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他们的学习成果达到与正规教育同等学历的认定。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制度的创新,在推动中国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中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 标签: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
  • 简介: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Logistic共生成长模型,估算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环境容量;然后对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共生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影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环境容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生单元的种群密度对对方的环境容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环境容量会显著地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生态金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共生
  • 简介:太过千篇一律的正装。笔挺得不带有丝丝褶皱。反倒缺少性格和自我了,这仿佛违背了艺术系美眉追求自我的特性。面对严谨的正装.艺术类的美眉偏不,她们“违背规则”,“抛弃规则”。寻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正装”规则。

  • 标签: 艺术系 艺术类 穿着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