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深圳商报》报道,近日,湖北省某市为优待引进人才,对引进人才除了给予丰厚的物质待遇外,还给予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政治待遇"。这样的消息看来,实在让人难以苟同。本来给引进的人才以丰厚待遇,是当地政府求贤若渴及尊重人才的一种激励措施,主观上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也是引进人才的必要手段之一。应该说,良好的待遇是吸引人才参与到当地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有利因素。

  • 标签: 人大代表 引进人才 政协委员 经济建设 尊重人才 物质待遇
  • 简介:这篇包含《蒙古朝贡使团系年表》的文章,本想作为《明蒙关系:朝贡体制和外交使团》一书的一章。在此,我把《系年表》单独发表并附简要说明,并未对朝贡体制概况及蒙古朝贡的某些独特方面做更多说明,读者可参考我的其他论著。

  • 标签: 朝贡体制 蒙古 明代 外交使团 年表
  • 简介:从上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郑和下西洋问题以来,郑和宝船就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焦点。而且,对郑和宝船的探讨早已超出了史学界的范围,成为历史、造船、航海等学科的诸多学者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不揣简陋,对郑和宝船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就正于大家。

  • 标签: 郑和 册封舟 船型 明朝 文物考古 宝船
  • 简介:王晓明教授管册封叫“经典化”。他说,鲁迅的小说在被经典化的过程中,恰恰很好的部分被忽略了。所以他给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选《鲁迅小说选》(1994年)时,认为《孤独者》、《在酒楼上》等“自剖小说”的价值在《阿Q正传》之上。鲁迅研究作为半世纪人文科学里的一门显学,发展至今大家已发现在许多方面“接着说”很难,似乎只能“照着说”了。而有些青年学人却不。如王晓明,他用“六经注我”的方式写本《无法直面人生——鲁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使我们看到了一位“解构”了的鲁迅:平面化的,非崇高的文化精英。

  • 标签: 话语英雄 经典化 鲁迅研究 《新青年》 教科书 “京官身份”
  • 简介:那年金秋十月,金灿灿的亮丽色彩伴随着我们一行东渡日本。因了长崎和冲绳同福建缔结为友好省县关系,我们是跟随省政府的代表团去出席在长崎和冲绳举办的"闽长"、"闽冲"友城20周年纪念活动。在日本的秋天里,我读到了金色的收获,紫罗兰的风情、郁金香的娇艳、白玉兰的温馨强烈地刺激我的眼球。

  • 标签: 东渡日本 汽笛声 纪念活动 船舰 琉球 朝贡贸易
  • 简介:颁发敕书使女真各部定期朝贡,作为明廷对东北女真地区施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嘉靖年间有了新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对女真朝贡制度的新限制上,文章分三个部分对此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新限制政策的成因,阐释了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其次,列举了女真人对于新限制的反应和对策。最后,探讨了嘉靖年间明朝政府对女真政策的调整所体现出的问题及对女真及明朝双方的影响。

  • 标签: 嘉靖年间 朝贡制度 女真人 限制政策 明朝政府 有效管理
  • 简介:武老师:您好!《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讲到了“册封”,在说到吐蕃时又讲了“册命”,我觉得难以理解。请您解释一下两者的区别。

  • 标签: 册封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国古代史》 唐朝
  • 简介:元朝与高丽的朝贡关系在中国历代朝贡关系史上别具特色,其主要特征就是以确认君臣主从关系为核心,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朝贡的礼仪象征性则大为降低。元朝与高丽的朝贡制度对中朝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

  • 标签: 元代 中朝 朝贡关系
  • 简介:“圣人”在天主教而言是指死后灵魂升天、可作教徒表率、应受教徒礼敬的人。教会对“封圣”即册封“圣人”,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及程序,要有当地教会提出并考察论证。此次梵蒂冈的“封圣”完全无视中国教会主权,而由所谓“台湾地区主教团”越俎代庖,违背了教会的规定和程序。罗马教廷册封“圣人”的程序和规定,其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 标签: 罗马教廷 “圣人” 天主教 宗教信仰 政治目的
  • 简介:摘要朝贡体系,是中国在较早时期为世界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中国智慧,至今也有借鉴之处。回顾中国整个封建时期,若要分析能够维持东亚地区统治秩序持续2000多年的其中缘由,朝贡体系的作用值得研究。面对日渐复杂的国际形势,不妨从朝贡体系这一传统里寻根溯源实现软硬实力的有机结合,即运用好巧实力,增强自身吸引力;朝贡体系不乏现行国际法的细枝末节;携手他国共建东亚社会秩序,努力构建和谐的世界秩序。

  • 标签:
  • 简介:中华朝贡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朝贡体系的意识形态结构由三个层面构成,包括儒家思想、天下观和华夷秩序;而其功能包括提供政治合法性、保持体系内经济繁荣以及维护地区稳定。通过中华朝贡体系,中国文化逐渐被传播到了中国的邻近和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和越南,并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系、社会结构和世界观念,伴随着这一进程,东亚地区最终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 标签: 中华朝贡体系 华夷秩序 儒家思想 天下观
  • 简介:宋朝与高丽通交的时期堪称中朝两国历史上最为和睦的阶段。双方外交往来政治属性较弱,其中一个阶段基本上完全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高丽对宋频繁开展了朝贡贸易。丽宋朝贡贸易的航路和基本方式及交流的物种等,归纳了高丽共68次来宋朝朝贡的具体情况。

  • 标签: 朝贡贸易 高丽 宋朝
  • 简介:马赖神甫就是梵蒂冈册封的所谓“圣人”之一。1852年,马赖神甫违反清政府不得在内地传教的禁令,私自潜入广西西林县传教,并勾结官府,作恶多端,包庇教徒抢掳奸淫,激起民愤。据庾裕良著(广西人民反洋教斗争)记载,马奥斯汀(即马赖)的入境,既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也未经地方当局办理入境登记,因而是不合法的行为;他披着神父劝人行善的外衣,在西林一带做了许多坏事。1856年2月29日,

  • 标签: 梵蒂冈 马赖神甫 宗教政策 民族感情 天主教
  • 简介:满洲人在征服中国东南部的过程中,继承了这一地区与东南亚及东洋其它地区帆船贸易的传统。但是,这一地区是北京新王朝最后获得的版图。在胜利进京后的近四十年时间里,这些外来征服者在广东、福建和浙江沿海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各种反满复明的抵抗新政权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中国清朝和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双方的贸易。由于安全的缘故,以及满洲人逐渐沿袭明王朝外交法则的原因,两个国家的经济交流以朝贡贸易的形式进行是可以理解的。只有以朝贡作为手段,在既定的周期性时间里进行严格管理和有限的

  • 标签: 朝贡贸易 明王朝 新政权 新王朝 康熙朝 尚可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周煌,清代学者。本文在介绍馆藏古籍资料的同时,通过周煌册封琉球一事窥周煌人品,为研究周煌一生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史料佐证。参考文献4.

  • 标签: 周煌册封琉球
  • 简介:永乐二十二年(1424)正月,郑和奉明成祖之命。赴旧港册封济孙为旧港宣慰使。以前,有的学者说郑和不是“七下西洋”,而是“八下西洋”,就是因为加上了郑和的这次出使。实际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增加了一次下西洋的次数,而在于它突出地表明,旧港。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明初时与中国的关系达到了何等密切的程度。

  • 标签: 宣慰使 郑和 册封 考论 史事 东南亚地区
  • 简介:明代对海外诸国的贸易采用了一种“朝贡贸易”制度,即寄市舶于贡舶,“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这种朝贡贸易有不少是由华籍使者来承担的。这些华籍使者为什么到国外定居呢?他们在朝贡贸易中起着什么作用呢?明政府对他们采取了什么政策呢?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本文拟以史籍中明确记载为华籍的使者为例,作一初步的论述,以求为华侨、华人史的研究提供点滴素材。

  • 标签: 朝贡贸易 贡舶 市舶 琉球 道渊 明宣宗
  • 简介:在大多数人眼中,"朝贡"是一个光艳夺目的辞藻,也是彰显一国地位之盛事。从汉、唐的"东亚世界"秩序到清代朝贡体系,无不吸引着中外学者的研究目光。而这其中,汉、唐所经营之"东亚秩序",因其强盛而吸引着学界的关注;清代朝贡体系,则因其与中国"近代化"的密切关联而备受学界瞩目。然作为汉、唐"东亚世界"秩序向清代朝贡体系过渡之重要环节的宋代朝贡体系.

  • 标签: 朝贡体系 宋代 东亚秩序 二元 评介 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