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超声诊断措施查看对胆总管微结石病症的诊疗效果;方法:选用某院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25例胆总管微结石患者档案做分析凭据,在诊疗过程中分别选用 EUS与 ERCP诊断措施,比较分析诊断的准确率与效果;结果:在患者诊疗期间,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状况,并且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率分别为 ERCP 84%、 EUS 100%,准确率为 ERCP 92%、 EUS 84。结合数据可知 EUS在阳性诊断率方面,明显优于 ERCP方法,而在准确率方面则稍低。二者比对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比较 ERCP诊疗措施,超声诊断的效率性更高,并且阳性识别率也更强,但准确率方面仍有提升的需要,若是能够将现有问题解决,势必能够为后续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 标签: 内镜超声 临床诊断 胆总管微结石
  • 简介:摘要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20%~55%,占类癌总发病率10%~17%[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5],尤其是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和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ESD治疗的类癌患者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针对普通图像胶囊内窥镜无法检测深部组织病变信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单振动超声扫描成像胶囊。该装置通过往复微电机驱动单阵超声换能器进行扫描成像。超声波成像由外部控制电路和上位机组成。胶囊内窥镜扫描装置由壳体、微型旋转电机和单振动超声换能器组成。利用单振动超声扫描成像装置,可完成扇扫胶囊内窥镜装置的装配和超声成像系统的设计,并可搭建实验平台,在上位机上显示成像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成像清晰,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 胶囊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超声用于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35例,分别应用超声和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性。在明确患者病症后,采用下微创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超声诊断方案较CT诊断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用于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CT诊断方案的效果更好。而下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超声内镜 内镜下微创 微创手术
  • 简介:随着对胰腺囊性肿瘤认识的提高及影像学诊断仪器的普及,该病的检出率显著提高。由于胰腺囊性肿瘤种类繁多,病理分级可为良性、低度恶性及恶性,而且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病理分级也会不断改变。良性病变的准确诊断对于确定手术方式或治疗的监测需求,以及避免对无潜在恶性的囊肿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超声(EUS)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超声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超声内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EUS)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比较。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8月作为病例筛选时段,抽取本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下治疗确诊,并以其作为金标准。以金标准来分析超声、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效果。结果手术病理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患者22例;NBI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患者有12例;EUS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患者有15例;EUS联合NBI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患者有19例。EUS、NBI单独诊断符合率与金标准相比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NBI联合诊断符合率与金标准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EUS、NBI单独诊断符合率低于EUS、NBI联合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诊断中,应用超声(EUS)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还可以为制定诊断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内镜 窄带内镜 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活检与下切除病理诊断胃上皮瘤变(GIEN)的差异。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3例GIEN患者,均行内活检与下切除病理诊断,以内下切除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活检与下切除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活检结果显示,53例GIEN患者中,LGIN14例,HGIN31例,ECG8例;切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LGIN为8例,HGIN为23例,ECG为22例。结论与下切除病理诊断相比,活检GIEN的诊断效果较差。

  • 标签: GIEN 内镜活检 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ERCP 的护理配合对策与效果。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 期间行 ERCP 治疗 的 60 例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 60 例 患者分为 2 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全过程护理配合,观察并比较 2 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ERCP 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可确保 ERCP 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ERCP; ; 护理

  • 标签:
  • 简介:已检查34例患者,胶囊检查前护理 ,  胶囊是一种新型检查

  • 标签: 内镜护理 胶囊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的护理配合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行ERCP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全过程护理配合,观察并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可确保ERCP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ERCP 内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调研主要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后紧缩当中使用全程护理产生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我院在 2018年 10月份到 2019年 9月份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医治的 50名病患作为调研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常规组以及调研组。常规组病患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而调研组病患则是使用全程护理模式,在护理结束之后比较两组病患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调研组病患的各项数据,均由于常规组的病患。结论:在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手术医治病患进行医治的过程当中,使用全程护理模式来进行辅助护理操作能够提高病患的手术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全程护理配合 超声内镜引导 细针穿刺活检术 应用价值
  • 作者: 杨小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平昌县高升卫生院四川平昌636400)【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31-01腔内超声是什么?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不知道腔内超声是什么,对腔内超声检查更是一无所知。只要平常进入过妇产医院进行检查的人都会发现,腔内超声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女性身体检查方法。腔内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观察女性朋友们子宫和卵巢疾病,将超声探头伸入阴道内还可以检查出妇科炎症,还能检测出女性朋友们是否患有宫颈炎和妇科炎症等,在很多大型妇产医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在使用腔内超声检查对妇女进行疾病的诊断时需要将超声探头直接放入到患者的阴道当中,比如腹部超声检查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以及检查方便的特点,除此之外,一些使用腹部检查方式不能够检查出来的病变使用腔内超声检查可以检查出来。但是腔内超声检查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在对一般附件炎症进行检查时,不会使用超声彩超进行检查,当患者疑似宫颈炎或者阴道炎等疾病时则是使用腔内超声检查进行具体的检查操作。四川省平昌县的秦女士在半个月前觉得身体不舒服,而且发现自己没有再规定的时间来月经,怀疑自己是否怀孕,使用英语班进行检测时发现结果为阳性,但是没过几天发现阴道开始流血,之后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到医生进行检查之后,医生使用腔内超声检查的方式来对身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检查操作,但是她并不知道,腔内超声检查的具体检查内容是什么,因此向我们提出了此项疑问。虽然腔内超声检查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频率都在不断的增加,但很多人仍然对这项检查存在着许多的质疑与恐惧。腔内超声能否检查出怀孕吗?腔内超声主要检查什么?腔内超声是否合乎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解释,希望能给广大女性朋友提供更好的帮助。腔内超声能否检查出怀孕吗?腔内超声是可以检查出是否怀孕的,并且十分准确。腔内彩色超声主要用于观察子宫和卵巢疾病,比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肌瘤,子宫炎症,卵巢肿物等妇科症状,腔内超声可以用来确诊宫内妊娠及孕囊的发育情况,并且腔内超声检查不会对胎儿产生任何影响。腔内超声主要检查什么?腔内超声是近年来妇产科超声应用的一项突破性技术进展,它能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内部器官组织结构,与传统经腹部超声比较,不用充盈膀胱,且对于正常和异常妊娠以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早和准的特点。它可以进入腔内,比如阴道超声就是一种腔内超声,它小小的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世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100)【中图分类号】R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80-01近年来,各大医疗中心广泛应用内镜检查与治疗,推动了疾病确诊以及微创治疗的开展。依托静脉麻醉技术的发展,日间手术量不断增加,其中最为长见识的消化内镜加的治疗与检查,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术式包含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随之产生的无痛内镜术,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能够在浅睡眠的情况下有效的完成内镜治疗与诊断,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以及恐惧情绪,不仅可以充分确保诊疗过程的舒适与安全,同时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相应的诊疗操作。在无痛内镜技术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对于麻醉以及镇静要求也相应的提升,原则上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诱导平稳、快速;其次,内镜操作进程中呼吸循环稳定;最后,苏醒迅速以及舒适。按照镇静深度的差异性,用于内镜操作的相关镇静方法包含了全麻、深度镇静以及中度镇静。中度镇静指的是患者对轻刺激以及指令依然有反应,不需要进行辅助通气。在深度镇静的时候患者通常很难被唤醒,只会对一些强烈的刺激会产生反应,经常需要适当辅助通气来保持正常血氧饱和量。全麻则是在疼痛刺激的情况下也无法环境患者。因为自主呼吸受到了抑制或者是药物诱导抑制了神经肌肉功能,所以需要采取正压通气。内镜镇静与麻醉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术前评估。和其他手术患者相同,接受麻醉以及镇静的内镜检查患者,需要进行术前评估,部分患者要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补充,对于存在特殊用药史与疾病史的患者,麻醉医师与内镜医师要展开密切的沟通,制定出完善而又合理的麻醉与治疗方案。尤其需要关注的患者包含了以下几种类型。(1)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2)存在幽门梗阻、胃潴留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患。(3)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肥胖患者。(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存在明显鼻塞、喘息以及咳嗽等相关症状的病患。第二,全麻与镇静的选择。选择何种麻醉方案通常受到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操作难易程度的影响。中度镇静只适用于体质较好,同时操作比较简单的内镜检查患者。对于深度麻醉患者则要密切的关注其生命体征,做好必要的时候进行气道插管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体位相对特殊,同时操作比较困难的患者,气管插管下的全麻依然是有效而又安全的麻醉方案。第三,术前准备。在内镜中心的监护、供氧、麻醉器械
  • 简介:

  • 标签: